甄德率这话也许比较虚,但在坐的人也不能说他说得没道理。
在座的人都是生意人,都很清楚京城想要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现在的条件是不允许的。
首先,京城作为中国的中心城市,其中有很大的主观因素。如果不是因为它是中国的首都,它各方面的发展都远远跟不上沪市或者阳城。因为京城作为大城市,一直都处于比较孤立的位置。它也许是战略要地,但在经济发展层面先天条件并不算很好。
相对而言,长三角和珠三角周边很容易形成城市群。这两个城市群中的各个城市各司其职,在一个相对比较小的地区内形成由多个产业链交叉产相关的产业链群,多个产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尤其是沪市,不仅在周边城市形成了一个很大产业群落,更加通过长江三千多公里的干流将长江中下游沿线城市串联在一起,成为几乎整个长江流域的出海口。这个地理位置的优势才是沪市发展起来的根本原因。
反观京城。京城附近只有一个天【1】津成气候,其它城市根本加起来也无法支撑起一个经济中心。
其次,京城的产业发展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是首都。京城作为首都,所有改革开放指令都出自于此,但与南方的沿海城市相比较京城改革开放后实际上有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是相对保守的。
那也是中国政治氛围所决定。中国的政治主流是力图稳定,其它地方都可以抛开一切藩篱,在规则范围内尽可能开放和改革。
京城却不行,那里整个国家的心脏。所以京城在九十年代初还有粮票在使用;到就是年代中后期,其它地方流行歌曲才是音乐艺术的主流,而京城的领导们却听不得那些靡靡之音。
那些都可以算是京城在改革开放后还有相对保守态度的证据。
不过,如今已经是时过境迁。此时的京城和彼时已经有很大不同。中国密集的交通网已经将京城和很大一片区域链接起来,缺少城市群的劣势已经不再是制约京城发展其它产业的主要短板。
现在京城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是城市定位。
只要京城的定位发生改变,就算行政功能迁移带走大量的人口。那些官员教授走了,很快就会有商人和技术人员补上空缺。
中国人一直都有向大城市流动的习惯,只要政策出来了,京城不愁没有足够的人口。楼市也许会因为大量的人口外流而受到压制,但终究有一天会再升上来的。
史子腾似乎也明白这个道理,不过他还是说:“在初期,搬迁人口的流失速度会比涌入的速度快。在两者达到平衡点之前,京城的房地产肯定要经历一番水深火热。之后就算能平复,也会大不如前。”
经历过泡沫后,投资者肯定会更加谨慎。
对于这点,甄德率也赞同:“其实整个中国房地产行业终归是要经历一次去泡沫的过程的。”他说着笑了。“所以我现在虽然买了好处房产,但都是自己住的。其中投资的成分很少。”
说起来唐浩泽这几个朋友中除什么投资都做的莫宇炒房之外。其他人虽然也买了一些房子,但数量都不多。像王维他们几个,就是老家一所房子,沪市市区一所,在这个天方华苑有一所别墅。如果在其它城市还有房子,大概也是为度假才买的公寓。
倒是唐浩康在过去几年倒手过几次房子,但他也不过是在天方集团开发的小区买上几所房子,等价格升到心理价位后就转手卖出去。他从来不会将房子一直囤在手里,最长的投资周期从未超过一年半。更不会将所有资金都投到房市。
他们这些人都对京沪两地的房地产行业很是有一番自己的意见。
古三看这个话头说得差不多了,就对唐浩泽说:“听说你从后海带一些酒回来。史子腾还说想尝尝却一直没机会,不知道你这里有没有?”
第六百四十章 您咋不上天呢?
在京城后海的四合院里,窖藏着不少酒。而且那些酒有不少是之前古三的。
古三也开口邀请其他人,但其他人都推辞了。最后他也是和史子腾一起跟着唐浩泽去了。
他突然说起这酒,听着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在场的人哪个不是人精?跟着去是怕不招人厌?
虽然他们对史子腾这个人不太了解,但有资格和古三走在一起的人,想喝什么酒喝不到?却非要找唐浩泽从京城带回来的酒喝?
古三这会突然提这个,在其他人看来无非想和唐浩泽单独说话的借口。
唐浩泽带着古三和史子腾去了别墅。别墅里没有酒窖,但有一个酒柜。专门存放着在别墅里储备的酒水。里面有坛装的也有原本瓶装,更有有一箱箱还没拆封的红酒。
唐浩泽带着两人进入房间,伸手示意以下周围的架子问史子腾:“京城的四合院的酒不少,不过我没带多少回来。不知道史先生喜欢喝什么酒?”
史子腾跟着进来本不是为了喝酒,就顺手在架子拿了一瓶古井坊看了一下,说:“我听说古井坊这个年份的原浆很不错。不过之前没机会喝到。”
唐浩泽笑了笑,将酒拿了过来,说:“既然喜欢,那现在就尝一下。如果您觉得好,这里还有几瓶,我不太喜欢喝白酒,放在这里也是放着。等离开时你带走就是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疯二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