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晚明之不朽帝国_博陵先生【完结】(123)

阅读记录

  接下来的十几天时间里,通州左右两卫的将士们都知道了什么是艰苦卓绝,按照朱杰的要求,邓九如与蓝天正真的是往死里训练,仅仅几天时间,就已经由将士受不了如此艰苦的训练了,单单是每天早晚两个二十里的急行军,就够要命的了,大白天的竟然还要进行格斗训练,几天时间,单单是训练受伤的人,就已经超过了两百人!

  “要命啊,不干了,绝对不干了,这简直就是在玩命!”

  终于有人受不了了,纷纷发泄着心头的不满!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朱杰的耳朵里。

  朱杰冷笑道:“不想干了,好啊,土地照分,军饷照补,拿了朝廷的补偿,立即滚出军营!”

第一百零八章 巡阅通州镇

  半个月的时间,说过去就过去,眼看着就到了崇祯确定的巡阅通州镇的日子。

  “大人,咱们老板娘派人送信过来了,酒楼已经完全装潢好了,随时可以开张,问问你,什么时候正式开业大吉?”

  舒信琛笑道。

  “不着急。”

  朱杰淡淡答道,“等我的信,让岚儿做好一切准备,后天,皇上就要来通州进行巡阅了,我打算借着皇上,来给咱们的酒楼做一个大大的广告!”

  “广告?”

  舒信琛登时有些发蒙,什么叫广告?

  朱杰笑道:“那还不简单,就是将皇上给朝中的重臣都给请到酒楼来,让他们品尝品尝咱们的手艺,只要皇上满意,发一句话,那咱们的酒楼还不青云直上?天底下,还有哪个酒楼有这样的待遇?”

  舒信琛心头一跳,绝对的,如果是皇上金口玉言,褒奖一番,那京城的达官显贵们,绝对是会排着队来的!

  “只是,大人,咱们的酒楼到现在可是没有定下名字来呢,牌匾都没有上,这要是皇上御驾亲临,是不是会显得有些不敬……”

  舒信琛犹豫道。

  朱杰哂笑道:“信琛,这你就不懂了吧,我就是空着他,等着皇上御驾亲临呢,只要他开了口,让他赐下御笔,岂不是更好?等着吧,我们好不容易才弄出了一个挣钱的买卖,自然是要将其利润最大化……”

  “大人,高明,实在是高啊……”

  舒信琛拍着朱杰的马屁说道。

  “好了,别说这个没有营养的了,派人给岚儿送信,把一切都给我准备好了,还有,告诉徐一帆,后天皇上巡阅通州镇,让他的亲卫骑兵营参加,蓝天正与邓九如各自在麾下挑选一千精锐参加,总计五千人,都给我打起精神来,那个敢在关键时刻拉稀,我定斩不饶!”

  朱杰脸色冷厉,沉声喝道。

  后天很快就到来了,崇祯为了这次巡阅可是下了不少功夫,京城三品以上的官员,全部随驾巡阅,单单是御林军就派出了六百人,排场十足!

  崇祯舍弃了銮驾,亲自骑上了战马,看上去,还真的颇有些气势,一路来到了通州镇!

  “臣京畿都指挥同知、蓟州镇总兵朱杰参见皇上!”

  朱杰率领着麾下的主要将领来到了崇祯的面前见驾。

  “朱爱卿,你都准备好了没有?”

  崇祯淡淡问道。

  朱杰沉声道:“皇上,臣麾下骑兵与通州两卫步兵已经与教武场集结,等待皇上前往检阅!何时开始,请皇上明示!”

  “那好,咱们现在就开始!”

  “是,皇上!请皇上移驾教武场!”

  崇祯点点头,在朱杰的引领下来到了教武场,身后的群臣则是分列左右,都想见识一下朱杰整顿后的通州镇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徐一帆,传令,左右两卫,步兵演练!”

  “是,大人!”

  徐一帆答应一声,晃动着手中的红旗,下达了命令。

  远处,蓝天正与邓九如看的清清楚楚,知道,关键的时刻来临了,一声令下,两千步兵从左右两侧,向着教武场中间跑了过来了,将士们一个个盔明甲亮,手中刀枪剑戟更是寒光闪闪!

  徐一帆令旗东指,蓝天正的步兵开始了操练,一千步兵手持长枪,迈着整齐的步伐,向着前面挺进!

  “呵、呵、呵!”

  步兵口中发出了震天响的怒吼,在蓝天正指挥之下,手中的长枪不断的向前挺刺,如同一道枪林一般,气势雄壮!

  “好,好!”

  崇祯连声叫道,“今日,朕终于又看到了燕赵雄兵的威武雄壮!”

  徐一帆手中的令旗向西一指,早已经按耐不住的邓九如同样指挥着一千步兵向前挺进,手中各握一柄朴刀,一步步挤压了上来。

  “喝!喝!”

  一个个步兵方阵,不断的挥舞着朴刀,向着前方用力斩下!上千柄朴刀一同斩下,一同收起,整齐划一,不断的重复着手中的动作,如同一座刀山一般!

  “不错!”

  崇祯望向了朱杰,赞叹道:“虽然朕许久没有巡阅大军了,却也知道,这些卫所的兵力,战力之低下,早已经不能与太祖,成祖皇帝当年相提并论了,朱爱卿,没有想到,仅仅半个月的时间,你就使得手下的将士面貌焕然一新啊,不简单,实在是不简单!”

  朱杰微微躬身,没有回答崇祯的话,转过身来喝道,“徐一帆,该你上场了,传令,骑兵入场!”

  “是,同知大人!”

  徐一帆手持传令旗,站在高台之上,有节奏的挥舞着,下达了命令,蓝天正与邓九如的大军左右一分,将中间的场地空了出来。

52书库推荐浏览: 博陵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