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看来我们不得不改变战略了,暂时放弃进攻陕西,将济尔哈朗的兵力调往河南,重新形成对天威军的兵力优势,只有集中力量,建灭掉徐一帆的天威军,我们方才能够长驱直入,一举将战线推进到淮河甚至长江流域,单单凭借多铎的兵力,无法保证我们的优势……”
阿巴泰沉声说道。
“哼!”
多尔衮冷声道:“多铎屡次交战不利,完全是因为推进过快所致,我们的火炮笨重异常,根本无法跟住骑兵前进的步伐,导致大战之中,骑兵与步兵前后脱节,骑兵与骑兵之间的配合出现漏洞,方才让明军有机可乘,下旨严斥多铎,让他谨慎用兵,不要再贪功冒进,稳扎稳打,满洲八旗的战力依旧是强于明军的,只是多铎没有发挥出来而已!”
“遵旨!”
多尔衮接着说道:“传旨给济尔哈朗,命令他的大军尽快拿下晋南,然后从孟津直接渡过黄河,直逼洛阳,徐一帆与秦牧风夹击多铎的主力,那我们就让多铎与济尔哈朗夹击徐一帆的天威军,我倒要看看,一个小小的徐一帆怎么挡住我们满洲八旗六个旗的主力,再加上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的进逼!”
阿巴泰说的不错,单单凭借多铎的兵力,只能保持住目前的态势,勉强立于不败之地,想要击败天威军,那就必须要让济尔哈朗以及多铎夹击天威军,这才是其中的关键!
“还有,下旨给孔有德,问问工部铸造红衣大炮的速度到底能不能再快一点,我们需要红衣大炮,越多越好,进攻大明的城池,没有火炮相助,太难了,我们的骑兵总不能从战马上直接向着城池发动进攻吧?给他三个月的时间,再给我铸造三十门红衣大炮出来,到期不能完工,就地免去爵位,革职为民,全家流放宁古塔!”
多尔衮恶狠狠地说道。
阿巴泰苦笑道:“摄政王,咱们也不能对孔有德逼迫的太紧了,原来一年的时间,孔有德方才不过铸造三十门火炮啊,现在让他在三个月内,铸造出三十门红衣大炮,只怕杀了他,也铸造不出来,这个可是一个烧钱的家伙!”
“不光是红衣大炮,我们还需要燧发火枪呢!”
多尔衮抬手托起了桌子上的燧发火枪,接连的大战使得天威军在大战之中,遗失了一部分火枪,被清军缴获,快马送到了京城,请求朝廷加以研制。
多尔衮的耳朵里都磨出茧子来了,多铎多次大战失利,都与这种燧发火枪密切相关,威力大、射程远、准头高,而且还不怕阴雨天气,比之火绳枪要厉害的多得多,大运河一战,仅仅不到片刻时间,数百火枪兵就造成了数百满洲精骑的伤亡,威力太大了,简直就是骑兵的克星!
“告诉工部,给他们半个月的时间,一定要将这燧发火枪的所有部件都给我搞清楚,三个月内,我要拿到两千杆燧发火枪,只要我们装备了足够的燧发火枪,那剿灭天威军,易如反掌!”
相比燧发火枪,红衣大炮的作用仅仅体现在攻城之中,在野战之中,最多就是有点威慑作用,真正造成的杀伤没有多高,可是燧发火枪不一样了,只要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一个火枪兵甚至都可以干掉两个骑兵,杀伤射程超过两百步啊,满洲最优秀的射手,全力放箭,拉满弓,杀伤射程也不过一百五十步左右,远不如这火枪,那意味着什么?在短兵相接之前,清军就只能被动挨打,干挨揍没法还手啊!
第六百四十章 云波诡谲,暗箭来袭(一)
北京城,多尔衮在紧急的进行部署,企图再一次向着中原发动新一波的攻势;南京城,却是再次迎来了一场动乱!
一口气从永兴银行借出伍佰万两银子,这事情本来是朝堂上的事情,国之机密,特别是在如此关键的时候,朝臣们本来就该三缄其口,紧守秘密。以防引起民间的不安情绪,导致整个江南的经济崩塌。
可是,终究这件事情还是传出去了,而且是被人大肆宣扬,仅仅几天时间,消息不但传遍了南京城,连整个南直隶都已经都得到了风声,如今永兴银行在江浙一带,已经是遍地开花,起码,江浙的各个州府,都已经有了分号,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每天从民间吸收的财富都是惊人的。
但是,关于朝廷一口气从永兴银行借走五百万两银子的事情,已经传开,民间就乱套了,现在朝廷是怎么回事?正是局势最为混乱的时候啊,满洲鞑子已经进关了,甚至兵锋都已经占据了直隶、山东,山西三省,已经推进到了河南省,如果战事再要恶化的话,那有可能连凤阳甚至南京城都不安全了,谁也不知道满洲鞑子什么时候打过来!
一旦真的大明朝覆亡在满洲鞑子的手里,到时候,这笔银子朝谁要去?永兴银行?钱都已经借出去了,一旦朝廷覆亡,咱们朝永兴银行要,他们朝谁要去?朝廷都完了,根本就找不到人头啊!五百万两啊,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永兴银行即便是家大业大,更是皇上的产业,也绝对不可能挣到这么多银子的!
如果仅仅是这么一点担心的话,也不至于引起恐慌,紧接着,又有新的谣言在南直隶流传开了,朝廷向永兴银行的借款远不止五百万两银子,在这五百万两银子之前,为了筹措剿灭李自成的军饷、整顿南京十四卫以及整顿龙江宝船厂等事项,朝廷还想永兴银行借过至少三百万两白银,加在一起,这可是至少八百万两银子啊,八百万两,现在大明朝一年的税赋才多少?也不过一千万两吧,哪怕是将朝廷所有的岁入都砸进去,也不过刚刚够连本带息还上这些债务的,这可是一笔巨债,真正的巨债!
52书库推荐浏览: 博陵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