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晚明之不朽帝国_博陵先生【完结】(972)

阅读记录

  身边的将领们一个个倒吸一口冷气,我滴个娘啊,这个督师大人又要玩命了,十多个人就敢直接潜入曹州城,一旦被守城的清军发现,身后的弟兄们又接应不上来,那可是必死的局面!

  “大人,这未免太危险了吧,要不,我跟周安大哥去,您来率领主力,您可是三军主帅……”

  赵信急声道。

  秦牧风冷喝道:“去他妈的三军主帅,此次行动许胜不许败,我们根本输不起,你们?你们能够顶得住城中精骑的进攻?笑话了!都给我老老实实的听命,这就行动!”

  秦牧风说罢,直接从军中选拔出了十个人,每个人都拎着鬼头刀,背上背着燧发火枪,同时,胸前,还缠着子弹袋。

  “出发!”

  十多个人连战马都没有起,一路向着曹州城下急奔,不过五六里路程,对于他们这十多个人来说,根本就算不得什么,都是以一顶十的悍卒,至于秦牧风那就更不用说了,百十人都甭想着能够奈何得了他,手中的五钩神飞亮银枪,一旦舞动开来,神鬼辟易!

  十多个人急速潜行,一路来到了城墙之下,看看城头之上,寂静无声,秦牧风一抖手,手中的飞抓已经飞了出去,正好打在了城墙的墙垛之上,曹州城的城墙不算太高,但是也不矮了,三丈高,足足十米,三层楼那么高,没有足够好的体力,即便是单单爬上城头,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更何况,秦牧风身上还带着数十斤中的亮银枪呢。

  秦牧风身轻如燕,很快就来到了城头之上,向着左右看看没有动静,翻身进入城头,城下的弟兄们也一个个向着城头爬了上来。

  斥候说的不错,现在满达海带走了大量的兵力,城中仅仅留下了一千步骑看守,满洲精骑都已经回营睡大觉去了,即便是关宁铁骑留下的步兵,现在也大多都休息了,仅仅保留着两支巡逻队伍来回的巡视,现在城下没有任何的敌军,干嘛都要留在城头盯着?

  两支巡逻队伍,一个负责南面,一个负责北面,想要将城头巡视一圈,没有小半个时辰都做不到,这十几个人爬上城墙,即便是三丈多高的城墙,也不过一两分钟的事情,哪里那么容易被发现?

  爬上了城头,左边就是城楼,下面是藏兵洞,这城头之上没有留下多少人值守,但是这藏兵洞之中是绝对有着士兵的,专门用来保护下面的城门的,至于城门下,还有兵力把守呢,少说也得有二三十人。

  秦牧风低声道:“弟兄们,出手要稳准快狠,绝对不要有丝毫的手软,稍一犹豫,咱们就前功尽弃了,准备火枪,上!”

  十几个人沿着台阶,向着城门口冲了下来!

第八百七十八章 突袭曹州(二)

  十二个人从城头冲到了城门下方,带来的动静终于惊动了城门下方正在看守城门的清军。

  “什么人!”

  城门洞里一队清军冲了出来,高声喝道。

  “你爷爷!”

  除了秦牧风之外,其他是一个人一人一把燧发火枪,瞬间开火,两者相距不过十几步的样子,不要说是训练有素的南京右镇精锐,哪怕是个娘们都能够打中面前的军兵了!

  砰砰砰……

  一阵枪声响过,十多个清军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还没有死透的则是就地翻滚,不断地哀嚎着,火枪强大的威力,哪怕是打在正胸口,都会直接洞穿的,普通人哪里经受得住这样的疼痛?

  “啊!敌袭!快,鸣锣示警,鸣锣示警!”

  一个小头目凄厉的叫了起来,门洞里依旧还有十几个人呢,瞬间敲响了手中的铜锣,一阵清亮的声音在夜空中传出老远,这个可不是乱敲的,没有变故,没有人敢敲响铜锣,但是一旦敲响,那就意味着这个城市已经遇到了敌情了。

  城门之上就是藏兵洞,再想远处,还有一个藏兵洞,东城之上,起码有着两三百兵力呢,铜锣响起,一个个军兵从沉睡中惊醒,向着铜锣响起的方向赶了过来。

  “动手!”

  秦牧风怒吼一声,手中的亮银枪已经急速的抖动起来,就在电光火石之间,三个清军的咽喉已经被秦牧风手中的长枪划过,鲜血迸射,一个个捂着自己的喉咙,呃呃的闷声叫着,摔倒在地。

  其余的十多个人也已经冲了上来,纷纷挥动手中的鬼头刀,向着清军杀了上来!

  太突然了,清军们根本没有时间反应过来,就已经有半数躺在地上了,眼前的这个明军将领实在是太快了,手上的长枪如同一道闪电一般,枪尖所指,无人能挡!眨眼间,十几个人都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

  即便是正面对敌,这些山海关的步兵也绝对不是南京右镇精锐的对手,更何况现在变故陡生,众人都没有从惊愕恐惧之中反应过来呢,士气被夺之下,清军全部被斩,周安带着几个弟兄卸下了城门之上的门栓,吃力的将城门推开!

  这个时候,两侧的清军已经开始冲过来了!

  “战!”

  秦牧风大喝一声,十几个人一个个守住了城门口,开始不断地向着冲过来的清军进行着射击,阻止着对手的靠近!

  砰砰砰!

  枪声响成一片,清军被突如其来的燧发火枪打的狼狈不堪,纷纷止住了脚步,不敢在贸然进攻。

  游击将军何碧涛心头大急,敌袭,绝对不会就这么两个人啊,一旦城门不能抢回来,谁知道接下来还有多少敌军涌入城门,到时候曹州城可就危险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博陵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