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晚明之不朽帝国_博陵先生【完结】(984)

阅读记录

  腾加里点点头,向着阿济格施了一礼,转身下去布置。

  这一次腾加里学聪明了,反正是得到了数十艘小型船只呢,小的能够装下七八个人,打的能够装下十几个人,只需要数十只船,足可以载着近千人进入微山湖了,这一次一定要找到这些船只的踪迹!

  几个人猜的不错,微山湖畔,特别是靠近济宁一带的船只,几乎被从兖州撤回来的天威军将士给一扫而空,特别是那些大一些的船只全部被南京右镇的将士带入了微山湖深处,微山湖南北长超过两百里,东西最宽超过五十里,哪怕是济宁一带,藏上百十艘船只也跟闹着玩似的。

  腾加里亲自带队,率领着两个牛录的骑兵,全部放弃战马,带着弓箭马刀登上了小船,兵分三路,向着微山湖深处杀了过去。

  只是,腾加里根本不知道自己一踏入微山湖,就等于进入了地狱了。

  要知道,现在的微山湖之中,可是藏着三千南京右镇的精锐呢,这些精锐就是躲藏在其中,平日里根本就不露面,反正是携带了大量的军资,足够三千人支撑一两个月的,吃喝拉撒,全部都在湖上解决了,三千精锐,虽然这只精锐没有装备多少火枪,不过百十来支而已,可是,他们却是有着火炮呢,三千精锐分成了三队,每队二十艘大船,二十艘小船,大船载人,小船载着军事物资,每队还有两门红衣火炮,两门大将军炮,这个是兖州府的全部家当,全部被带到了微山湖之中,时刻准备着接应济宁府的天威军。

  腾加里驾驭着数十只小船,就这样冲入了芦花荡,一路向前,这无异于就是自寻死路,刚刚进入芦花荡时间不长,就被巡视的南京右镇军兵发现了,将情报送到了南京右镇参将徐清的手里。

  “什么?清军已经进入微山湖了?看来,他们是要从微山湖上向着济宁发动进攻啊,嘿嘿,老子可是不会给你们这个机会,传令中军大营,向前突进,调动我们的火炮,给老子一同火炮,将他们的小船全部炸掉!”

第八百八十九章 全都是活靶子

  徐清一声令下,亲自率领着十艘大船从芦苇荡中杀了出来,径直奔向腾加里的船队。

  十艘大船在湖中快速穿梭,引起的动静自然不小,临近岸边的芦苇被分开,连湖水都被远远的荡出一道道的水波。

  腾加里正坐在船上,搜寻着漕船的踪迹,突然之间,身旁的一名亲卫叫道:“大人,您看,您看,东南方向!”

  腾加里心头一惊,向着东南方向望去,只见远处已经出现了一道道风帆,风帆,巨大的风帆,如此巨大的风帆,只有至少两三百料的大船之上才有,是漕船,一定是漕帮的漕船!

  腾加里大喜过望,喝道:“传令,向着这些大船快速推进,冲上去,一定要抢到这些大船!全军备战!”

  一个个清军弓上弦,刀出鞘,开始进入到战备状态,心头一阵阵兴奋,只要找到了漕船,回到大营,英亲王绝对会种种赏赐的!

  可是,腾加里忘记了,这是在微山湖上,不是在陆地上,不是在旷野平野,甚至满洲骑兵连战马都没带,这个时候的满洲骑兵连平时战力的三成只怕都发挥不出来,遇到一般的漕帮商人或者一些日常打家劫舍的水匪,倒是还对付的了,可是他们面对的不是水匪,不是漕帮,更不是手无寸铁的渔家百姓,而是战力凶悍的南京右镇!

  最要命的是,你倒是看清楚了在冲锋啊,腾加里浑然没有发现草船上一尊尊的红衣火炮!

  双方距离还在两里地的时候,徐清一声令下,大船上的火炮全部被拉了出来,十多门火炮,一同发威,向着腾加里的小船队发动了炮击!

  一发发炮弹直奔腾加里的船队,呼啸而来!

  啊……

  正在得意的腾加里突然看到了十多发炮弹如同闪电般扑了下来,早已经吓得魂飞天外了,我滴个天啊,我们的船都是小乌篷船啊,最大的长度都不过两丈,宽不过一丈,这么大点的渔船,一旦被炮弹正面打中,绝对是粉身碎骨,绝对无法幸免啊!

  任何人都知道,大明的炮弹轻的都有十多斤,重的超过二十斤,如此巨大的炮弹,从半空中砸落下来,力道千钧,这些渔家的小船,根本就禁受不住炮弹的轰击,只要被砸中,绝对粉身碎骨,哪怕是不被砸中,炮弹落入水中,二十斤的炮弹,这样砸入水中,掀起来的风浪,也足以将小船给直接掀翻!

  砰砰砰……

  果不其然,腾加里的船队足足有五十余艘小船,在微山湖上排的很是密集,炮弹从天而降,瞬间,四艘小船被正面击中,直接被打散了架子,小渔船瞬间成了破木板,这还不算,炮弹入水,在水上掀起了巨大的风浪,直接将小船给掀翻,清军在惊叫声中,全部落水,数十清军在水中不断的惨嚎惊叫着,拼命的挣扎,如今已经是进入农历十月了,微山湖上同样是进入了寒冷的冬季,虽然仅仅是初冬,但是这冰冷的湖水依旧是冰寒刺骨,令人冷到骨子里!

  腾加里眼睁睁的看着数十清军在水里不断地挣扎了,心头大骇,要命啊,在这冰冷的湖水里一泡,非得冻个半死不可啊!

  “快,快,救人,救人!”

  腾加里怒吼着,一个个清军伸出了船桨或者竹篙,开始搭救落水的清军,只是落水的将士还没有救上来,南京右镇第二波炮击又到了,仅仅相隔不过两三分钟的时间!

52书库推荐浏览: 博陵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