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霜当仁不让:“交给我来!”
张非似笑非笑地看向唐霜,刚才唐霜考了一番他,现在轮到他来考唐霜了。
如果唐霜不能说服他,对不起,编剧你可以参与,但不是主笔,没有决定权。
前面听了张非一席话,唐霜已经意识到他们两人在关于《英雄》的解读上趋于一致,所以要说服张非并非什么难事。
唐霜将他创作《英雄》的初衷作了一番解释,张非听的连连点头。
电影中,编剧必须和导演心意相通,编剧通过文字表达心中的思想,导演再将这些文字转化为有声画面。
小说改编比较特殊,它是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
导演在选定时,首先认为这部小说和他的思想不谋而合,省时省力,即插即用。
其中最麻烦的环节,大概就是和小说作者达成思想上的一致,通常情况下,是作者服从导演,如果难以达成一致,要么放弃电影,要么将作者踢出去,给你一笔钱,你什么也别管了。
张非来之前最担心的,就是唐霜能否和他在认识上达成某种契合,而关于他能否拿下改编权,他根本没想过,因为相信自己有这样的魅力,没有小说作者会拒绝他,所以,当唐霜表示要考考他时,他心里很惊讶。
唐霜:“我和张导的看法是一样的,《英雄》的定位应该是一部国际大片,要用最直白的方式,传递华夏武侠文化。”
“而这部小说,在思想上虽然是民族传统的,但是它的核心思想,与国际接轨,在认同上不会存在障碍,唯一的挑战,大概就是如何运用电影的语言表达。这方面,张导是高手,我就不多说了。”
张非笑道:“思想碰撞才能有火花,我也想听听原创作者的建议,不妨放开来讲讲,就当是聊天。”
唐霜想了想,说:“我始终认为武侠文化既有华夏的民族独特性,又有极大的延伸性和广泛的拓展性,只要做得好,完全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
张非点头,这和他的想法一样。
唐霜继续说道:“小说是文字叙事,而电影是声光电的综合表达,很多文字上难以表达的元素,电影可以轻而易举做到,所以我建议既然是站在华夏文化的高度来做,那么就要加入华夏文化的特色。”
“比如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琴棋书画,比如边疆的胡杨林,蜀地的九寨沟,西南甲天下的山水等,营造强烈的视觉冲击,让观众在视觉层次和更深的思想层次上,赞美侠客的同时,不知不觉接受华夏文化。”
“西方人看问题,总是先抽离感性,以'纯粹的理性'去做,而我们华夏则注重感觉,我想,我们的这部电影要展现华夏古老文化,那么我们的思考方式也应该一并传达,在电影中应该要强化这种感觉。”
张非好奇地问道:“怎么强化?”
唐霜:“可以在色彩上做文章。”
张非:“色彩?”
唐霜:“对,色彩!让色彩成为每一片段的思想和情绪标识。”
张非:“能举个例子吗?”
唐霜:“比如临城书馆一幕,可以使用热烈的红色。”
张非:“为什么是红色?”
唐霜:“一方面,红色体现的是爱恨、占有欲、嫉妒等情绪,正好符合残剑与飞雪的感情纠葛;另一方面,红色代表鲜血,暗示书馆三百弟子的牺牲,他们死的热烈、庄严,可歌可泣。”
第153章 水火不容
这一天,唐霜和张非聊了许久,一直到天色昏暗,张非才离开。
《英雄》的电影版权唐霜已经初步答应交给张非,而张非也承诺将剧本的改编权交给唐霜。
接下来就是商定具体的商务条款,这个不需要张非来做,在大方向下,交给专业的人。
张非有一大把专业的人,唐霜却没有,想来想去,否决了聘请事务所,而是叫了叶梁和火火律师。
叶梁学的是导演专业,虽然读书的时候全想着把妹去了,但对行规多少懂一些。唐火火是律师,虽然好像还没打赢过官司,但又不是让他谈判,只是查陷阱,别是坑就行。
他们都是半吊子水平,但这次的合约不复杂,在大方向确定的前提下,料想对方不会去弄这些小门小道。
李浩南从盛京飞了过来,他要见证历史的时刻。
第二天上午的时候,唐霜在唐火火、叶梁和李浩南的簇拥下,在合约上签下了名字。至此,《英雄》的电影版权就交给了张非,他也正式成为电影《英雄》的第一编剧。
收入方面,除了有一笔固定收入外,按照行规,唐霜会参与电影分成,分成比例在行业里属于中等水平。
他倒是想要高一点,但没筹码,张非处在强势地位,尽管他们俩昨天相谈甚欢,但在商言商,大家都要争取最大的利益。
有了和张非的这次合作,以后唐霜的小说如果还要改编,不管导演是谁,相信他都会更有话语权,争取更多的利益。
李浩南来去匆匆,在唐霜签约结束后,他就飞回了盛京,来的时候他忐忑不安,离开的时候兴奋不已,比唐霜这个当事人还高兴。
虽然李浩南从中拿不到一分钱,但是作为唐霜的责编,一荣俱荣,他在星空文化的地位水涨船高。
负责的作家出了一本畅销书,并且即将翻拍成电影,注意!是电影!不论是在哪里,电影的地位都要比电视剧高,电影大咖的地位也要高于电视剧大咖,何况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导演张非的电影!
52书库推荐浏览: 剑沉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