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终于明白郭子锋所说的“随心所欲地画”,不是随便说说的。
他挂在墙壁上的这些画,比《进食中的食尸鬼》真的要恐怖一百倍!
但是怎么来形容这些画呢,请原谅她语言的拙劣,只能用一些单词勉强表现那种无以名状的恐惧,比如骇人听闻、亵渎、可憎、精神的恶臭、难以置信、诡异、血液、疯狂、畸形、病态、病菌、幽暗的森林、面朝大海的断崖、四通八达的隧道……
这些画作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其中的人物没一个保留完整的人类形貌,但又都带着不同程度的人类特征,它们大多用两足直立、身体前倾,看起来就像一群狗,那仿佛胶皮一样的皮肤,使人心生厌恶。
画上描绘了它们成群结队地,拥挤在墓地或地道里争夺食物的样子,食物是生肉,鲜血淋漓,但至于具体是什么?杨双双没有明说,她应该是被吓到了。
其中让杨双双印象深刻的是一幅名叫《上课》的画,多么美好的名字啊,一群咿呀学语的小孩,在明亮宽敞的教室学习知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画中是一群没有名字、像狗一样的东西,在墓地里蹲坐成一圈,教小孩子像它们一样进食?
是的!
郭子锋在这幅《上课》的画作里,画出了这群孩子是怎么被养育长大的,而随着他们的成长,脸部特征和肢体语言也在不断变化!
杨双双从这幅画中,第一次意识到人类的脸和那些非人之物的脸有着怎样的关联。
郭子锋把人类逐步退化、最后变成完全不属于人的发病过程全都画了出来,原来那些像狗一样的东西也是人类啊!
随后,杨双双发现了另一种恐怖!
第228章 孵育寄生
杨双双在一幅名叫《隐居在人类中的孩子》的画作中,看到了这样一副画面——在一间古老的房子里,一家人坐在屋里,父亲在朗读《传习录》,所有人都显得虔诚,唯独一张脸上,充满了来自幽冥之地的嘲笑。
这位嘲笑的少年应该是这家的长子,可他的本质却是那些污秽之物的同类。
施光南似乎感受到了杨双双从两幅画作中感受的毛骨悚然,但仍然不确定,于是在电话里问唐霜:“这两幅画是不是有某种关联?”
唐霜笑了笑,似乎想用轻快的笑声,缓解施光南的紧张。
尽管他没有看到她本人,但从电话里的语气可以猜测,她大概很紧张。
“你应该猜到了,没错,就是你心里想的。”
唐霜似乎听到了施光南的一声叹息,然后听她说道:“《上课》讲的是人类的孩子被那些恶魔养大,最后演变退化成恶魔的经过,而《隐居在人类中的孩子》讲的是恶魔的孩子寄养在人类家庭中的故事,对不对?”
唐霜:“对,在大自然里,这样的行为并不奇怪,比如杜鹃鸟,它们有一种行为叫孵育寄生,就是施展诡计,让另一种生物为它们养育子女……”
施光南打断他的话说:“所以恶魔把自己的幼崽放在人类的摇篮里,和人类的婴儿调换,那人类中的恶魔幼崽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
唐霜:“故事里不是已经写的很清楚了吗,《隐居在人类中的孩子》的那个恶魔幼崽,它的脸和郭子锋一样。”
施光南想了想,毛骨悚然地说:“它们在学习人类!所以才把幼崽寄养到人类家庭中。”
唐霜:“同时也在同化人类的婴儿。”
故事里的杨双双看到了太多作呕的绘画,每一幅都让她寝食难安,写信的过程中几次停下来。
施光南在读这个故事时,也是几次停下来,一方面是喘口气,另一方面是思索故事中的线索。
她之所以觉得这个故事背后隐藏了一个庞大的恐怖世界,是因为其中有很多让人想入非非的细节。
比如其中提到一幅山脉的整体剖面图,画面既深又广,那些非人之物像蚂蚁似地堆在山里,在地下的蜂巢状地道中钻进钻出。从这里可以看出,这种恶魔已经形成了社会体系。
比如在故事的最后,地下室的枯井里传来悉悉索索的声音,郭子锋掏出手枪,紧张地全身发抖,并且在嘴里咒骂枯井里爬出来的老鼠。
随着几声枪响,杨双双吓得调头就跑,也幸亏她跑的快,不然她将和郭子锋这个恶魔幼崽一起,永远消失在地下室!
这些鼠群显然是更加高一级的恐怖生物,也就是说,在恶魔的社会体系之上,还有另外一个体系,或者更多,它们之间形成了某种生态的平衡,不然哪里还有人类存活的空隙。
施光南:“那群老鼠是什么存在?它们比恶魔还高级?”
唐霜:“……等我有机会,给你写这群鼠群的故事。”
施光南兴奋地说:“你是不是有一个非常庞大的构想?是一个恐怖故事吗?”
唐霜:“emmm~确实说应该是奇幻,你应该看出来了,《郭子锋的模特》是这个大构想的一个片面的展现。”
施光南:“你能给我讲讲吗?讲一点点也行,不成熟没关系……”
《郭子锋的模特》就像一栋大厦的其中一面窗,透过这扇窗,可以看到一些大厦中的奇景。
实际上,这个故事取材于H.P.洛夫克拉夫特的经典恐怖短篇《皮克曼的模特》。
H.P.洛夫克拉夫特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恐怖、奇幻和科幻文学大师,它最着名的作品是《克苏鲁神话》。这部作品的成就,不仅在于它本身的优秀,更在于它的开创性。
52书库推荐浏览: 剑沉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