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是唐三剑!”
“那篇文章写的好,佩服!”
“这就是一鸣惊人,原来根本没听过这号人物。”
“大学里真正是藏龙卧虎,不可小觑。”
……
唐三剑连忙谦虚:“夸奖了,不过是写了一篇杂文而已,要论思想深邃,远远不及大家,这次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早餐没吃,就为了装一肚子墨水回去好好消化。”
刘伟如听唐三剑说没吃早餐,立刻叫服务员弄些填肚子的糕点来,并对唐三剑说:“学习要紧,但早饭更要紧,你我年纪大了,不比年轻人,一次早餐不吃,头晕眼花,这会都开不下去。”
唐三剑笑呵呵,没有拒绝。
这是一只笑面虎!很难缠。
这次座谈会的主题是传统文化与创新思维,主持会议的是粤州文化厅的一位副厅长。
会议开始后介绍,唐三剑才得知刘伟如的身份,粤州作家协会的副会长!
这次来参会的作协副会长有两人,刘伟如是其中之一。
唐三剑这才想起来,他对这位刘伟如有所了解,但不对人,只对他的作品。
他连忙思考,哪里有得罪过这位副会长,想来想去,也想不通,两人此前根本没有交集。
既然没有交集,那对方为何为难他?
肯定有他不知道的动机,只是没想到而已。
唐三剑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在会上多听多看少说,然而他今天注定当不成吃瓜群众。
不仅当不成吃瓜群众,而且有成为主角的架势。
会议主持人,文化厅的副厅长特地点唐三剑的名,请他也说说看法。
这次唐三剑参会,就是这位副厅长特地点名的。
唐三剑中规中矩地说了一番话,副厅长似乎很用心地在听,时不时点头表示认可。
唐三剑讲完后,副厅长说:“唐教授讲的很对,只是说起来道理人人懂,但做起来何其难!”
刘伟如笑着接话:“张厅长这话说的在理,俗话说知行合一最难做到,这是圣人的标准,我等凡夫俗子只能一日三省,时刻牢记教诲。”
张厅长点点头,刘伟如又说道:“不过,要说到传统文化与创新,我认为唐教授是我们众人当中最有发言权的,他是真正的知行合一的代表。”
第264章 唐霜挖的坑
听到刘伟如说他是真正的知行合一的代表,唐三剑心里一噔,脸上不动声色,倒要看看这位刘主席接下来要说什么。
现场的人诧异地看看刘伟如,看看唐三剑,经过了先前的一幕,都能猜到,估计又要掐起来。
张厅长先前没到,所以不知道两人有过交锋,当下饶有兴趣地问刘伟如:“刘主席这话怎么说?”
刘伟如笑呵呵地看看唐三剑,见他竟然同样笑眯眯地点头示意,心里冷哼一声,等会儿你就笑不出来了。
刘伟如:“首先声明,我是极其敬佩唐教授的,魏主席知道,我在很多场合都夸过唐教授是粤州文化界的思想之鞭。”
他口里的魏主席笑笑,点点头,没做声。
刘伟如:“今天的主题是传统文化与创新思维,我认为唐教授的那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就是创新思维应用的最好典型,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猪,绝大多数时候都是贬义词,脑袋不好使就骂猪脑袋,不干活就骂是懒猪,骂人肥胖就说是头猪……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但是唐教授却把猪这个传统的贬义形象摇身一变,成了思想的革命者和行动的先行者……”
众人听刘伟如从传统文化与创新思维的角度剖析《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看来他确实下了一番功夫研究,说的头头是道,就连唐三剑都没想到自己写的这篇文章,竟然蕴含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其思想的厚度和广度超乎了想象。
真不知道该称赞唐三剑写的好呢,还是该称赞刘伟如剖析的深刻。
这么看,刘伟如俨然一位唐三剑的拥趸。
刘伟如:“如果仅仅是一篇文章,唐教授还当不得知行合一的杰出代表。”
张厅长很合时机地问:“哦?还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吗?”
张厅长确实不知道唐三剑的情况,他只读过一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对唐三剑的情况不甚了了。
刘伟如:“张厅长可能有所不知,唐教授除了研究学术,还是一位武侠迷。”
张厅长:“武侠?武侠小说?”
刘伟如:“正是,武侠小说。”
张厅长哦了一声,没有发表意见。
当今文化界,尤其是传统文化界,对武侠的认识停留在消遣文化,地位不高,哪怕如今武侠崛起,年轻人很多爱看武侠小说。
武侠文化甚至不能称之为文化,不受知识份子,尤其是自诩精英的那些人待见。
比如现场的众人,比如张厅长。
你武侠小说写的再好,卖的再火,翻拍的电视剧和电影万人空巷,见到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也得毕恭毕敬地称呼一声老师,执学生礼。
见在场的众人神色变化,刘伟如心中冷笑,继续说道:“虽然武侠小说缺乏文化底蕴,打打杀杀,没有多少文化营养,但是不可否认,现在的年轻人就是爱看,不仅是小说,还有电影,电视剧。”
“我们是文学创作者,写作的风向标就是人民大众的喜好,要创作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而现在人民大众的风向已经变了,传统的严肃文学市场越来越小,尤其在年轻人中。”
52书库推荐浏览: 剑沉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