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2006_雨去欲续【完结】(1931)

阅读记录

  陆恒为其解释道:“专业的道路救援,在时效上要求很高。你不能要求事故车主在原地等待两三个小时,救援机构才姗姗来迟吧!经过科学的计算,以及大量实例,一般来说,车主愿意耐心等待的时间,在四十五分钟左右。超过一个小时的,都会不耐烦!”

  时效性!

  这三个字一出来,林素也就明白了。

  要怎样才能做到快速,答案就那些,专业的管理、众多专业的人手以及数量足够多的救援车。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足够高效!

  陆恒在一旁补充道:“如果说高投入,快回收,其实我还是能接受的。但是这一行,要想收回成本,至少得在三到四年,规模庞大的话,这个时间还得往后拖。”

  林素点了点头,“如此高的成本,回收时间过长,那对于集团来说,确实会有极大地财政压力。换我来的话,我也不会同意这种项目。”

  是的,大家是做生意,而不是做公益。

  没有谁愿意拿出几十亿,顶着巨大的压力,去等待几年后的收益。

  风投或许会做这种事情,但是两者不可混为一谈,陆恒这是在做企业,而不是做投资。

  何况风投一旦做出这种巨额投资,前提条件大多是在要投资的企业已经明朗的情况下。

  一般情况中,风投初期投入都是在几千万,几亿以内。

  超过十亿,那就算是大投资了。

  当然,还有一种“人”会做这种事情。

  国家!

  诸如兴建高速路,跨海大桥,轻轨地铁,又或者公立医疗,义务教育,乃至城市绿化、水电供应等等。

  全都是短期的赔本买卖,收益至少在十年甚至二十年以后,但是国家仍然在坚持不懈的做这种事情。

  教育领域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放在国家层面,那可真的是百年大计!

  可是那是国家,不是个人。

  陆恒没有那么好的慈悲心肠,也没那个能力,他真这么做,保不定就把恒成拖垮了。

  那他到时候,哭的地方都没了。

  想到这里,陆恒甚至忍不住给祖国点个赞,中国这些年的发展,那真的是一个怪物!

  尤其还是在列强林立,世界格局已定的情况下。

  硬生生从一个才结束战乱的国家,发展到世界前列,甚至隐隐有了挑战霸权的迹象。

  当然,谈论这些,为时尚早,甚至再过十年,也难以看到全貌。

  陆恒依旧和林素讨论着他们这点有关自家生计的小事情。

  “三十多亿是挺高的,不过在我看来,一个城市五百万的投入是一次性的。但是六百多个城市,肯定不可能一次性!你受不了这么大的财政压力,但同时恒成也没这么多储备人才。换言之,这笔成本,我们可以不断削减,分为周期投入。我想了想,削减十倍,或者二十倍、三十倍,这样就在恒成的承受范围之内了。”

  “然后周期,分为一年半,或者两年。这样一来,当第三期投入下去的时候,第一期就可以开始收回成本……嗯,只要坚持下去,大概十几年后,规模就算上来了。三四十年的话,以恒成集团的发展速度,周期缩短,基本就能奠定格局!”

  说到这里,林素忍不住笑了一下。

  年轻人真的很少有会去做长达十年以上的职业规划,更别提这一件需要几十年坚持的事情。

  就连林素,说着这些话,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她是不会去做这么长的规划,她就想先做好眼下的事情。

  一件需要坚持几十年的事业,她不确定自己能否做下去,她也不确定陆恒愿不愿意去做。

  但就在林素否定的时候,陆恒却是心中一动。

第1431章 意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他心里年龄已然是三十多岁的人了。

  三十多岁的男人在考虑什么?

  考虑选择一个事业作为后半余生的奋斗目标,考虑在某个城市买房定居,和爱人度过余生,考虑怎样为五六十岁的父母养老,赡养他们到八九十岁,考虑培养自己的子女,从一岁的蹒跚学步到十八那年成人独立……

  这一切的一切,莫不是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来见证的存在。

  陆恒已然可以去规划一份足够长的事业版图。

  他已经不是那个需要走一步看一步,不敢放眼全局的人了,他的心态也能支撑他做这种规划!

  林素的看法,实际上和赵根有些近似。

  战略目标是全国范围,但战术执行却是分点,这与滴滴打车这种一开始就是往全国撒点的方式截然不同。

  陆恒开始估算这么做的利弊,以及可执行程度。

  如果真的能以二三十年的代价,换来一个一统汽车救援市场的大企业,那么陆恒未尝不能去试一试。

  只不过思考了片刻,陆恒也仅仅只能得出大概的答案。

  光靠他一人,明显是力所不逮,这件事还需要找一批人来,专门分析分析。

  “算了,先不说这个了,我们去睡觉吧!”

  林素看了看时间,诧异道:“这才九点钟,这么早睡觉?”

  陆恒放下手中的文件,站起身来,在林素措手不及中,一把将其横抱起来。

  “平时你都回来得很晚,今天难得有时间,我们亲热亲热。嗯,老公想你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雨去欲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