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走了,谁帮我挣钱啊。
“你……,林驹,我今天才发现,原来你这么无赖。林驰,你也不管管你弟弟”。
“丛姐,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还能管得了他”?
“黄天大,你也不帮我说说话”。
丛丽又盯上了黄天大。
“丛姐,林驹说的对,你是元老之一,咱们都是元老”。
林驰拉着丛丽往外走。
“走,丛姐,我带你到宿舍去”。
林驹这边则去了邮局。
在邮局办了两件事,一是技术学校那边重新安装电话的事情,二是给燕京大学经济系78级学生莫十轮汇款一千元,同时给莫十轮寄去一封信。
在信中,林驹对他上次帮助买粮票的事情,表示了感谢。同时说明,这回的一千块钱,是叫他给买粮票的。
仍然是全国粮票,两毛五一斤。
莫十轮,就是林驹和罗雅上次在燕京大学见到的那个学生。
林驹相信他,会把粮票给自己买来。
在有能力做到,没有太大风险的情况下,一斤粮票五分钱的利润,对于莫十轮有足够的吸引力。
第196章 发广告也不容易
黄天大、林驰在家张罗学校的事儿,丛丽开始编写教材,林驹则到了奉天,开始购置四个培训班需要用的一些工具和器材。
这些东西买齐了之后,又买了一台打字机和油印机。
现在整个三道河乡,包括乡政府、中学还都没有打字机,想印刷一些材料,都要刻蜡纸复印。
买了打字机,一方面可以技术学校自己使用,因为今后会用到大量的资料。
另一方面,乡里、学校、邮局、火车站、林场、粮库、供销社各个村等单位,都没有打字机。
谁都想把自己的材料弄得好看一些,这样就有可能来求林驹给他们打字,这就是欠下了林驹的人情,将来林驹有什么事情找到他们的时候,就要方便的多。
不仅人与人之间讲究人情和礼尚往来,单位之间也是如此。
把东西都送到火车站托运之后,林驹到了《安东日报》社,联系发广告的事情。
不出所料,报社不给发,因为现在还没有在报纸上发广告的先例。
这一点,已经在林驹原来的预料之中,在他的记忆中,需要过几年,报刊杂志才会有广告业务。
报社的旁边就是《农村》杂志社和画报社,林驹也去问了,同样也不给发招生广告。
至此,林驹知道这条路走不通,也就彻底放弃。
然后来到书店,想买书籍,走了一圈没看见,就去询问售货员。
“《全国行政区划和地名汇编》?没有”。
售货员连连摇头。
林驹本来也不抱多大希望,就离开书店,到了民政厅区划地名处。
问了三个人,最后找到了一个叫做周春颖的三十来岁的女人。
“你想买书?到书店去啊,我们这里又不是卖书的。走吧,我这里忙着呢”。
你是挺忙,忙着打毛衣呢。
不过,对于这种事情,林驹见得多了,也不着急。
“我是从风城山区来的,来一趟不容易,我们那里的学校,非常需要你们的支持……”。
林驹照例是一番卖惨,把自己尽量往可怜上说。
他当然没那么天真,以为靠卖惨,就可以赢得这些人的同情和支持,不过是用这些官腔,找一个话题和切入点而已。
要想打动人心,还得靠干货。
“来的时候匆忙,又不能给大姐钱,亲戚在南方,给带来了一些小礼物,我是个男的,这些东西也用不上,就送给周姐。不管事情能不能办成,这就是我的一点儿心意。今天认识了,今后就是朋友,以后到奉天来,有事的时候还要找周姐”。
林驹说着,就从包里拿出一个发箍,几个发卡,外加一个折叠伞。
都是新的,带着包装,商标还都在。
把折叠伞拿出来,打开,收起,再打开,又收起,给周春颖演示这个过程。
演示完毕,就把东西划拉起来,放进周春颖的抽屉里。
“唉,你这个小同志可真是麻烦,你要《行政区划表》干什么用啊”?
礼物果然有效,开始切入话题了。
“我们学校有不少学生,分布在全省各地,每年的开学和暑假寒假,要跟学生们所在的村里联系,为了通信方便。这是我们学校的介绍信”。
林驹想要的,就是全国各地的行政区划,要求精确到村一级,其实就是个地名录。
有了这个地名录,就可以把招生广告信寄到各个村里去。
这个地名录,其实也不是什么机密的东西,都是公开的的,但是别的地方都没有,只有区划地名处这里,才可能有这个东西。
林驹把介绍信给了周春颖,上面的抬头直接就写着区划地名处,事由就是买一本全国的区划地名汇编书籍。
介绍信自然是林驹自己填的,他也不知道是否有这样一本书。但知道找这里肯定会得到关于这方面的权威信息。
“全国的没有,只有安东省的,到大队一级。这书不卖,不过,看在你们学校在山区的份儿上,就送给你们一本”。
52书库推荐浏览: 遍地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