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完了市内的各大书店,就到各个相关的出版社去。
一般比较大的出版社,都有自己的门市部和邮购部,出售自己出版的各种书籍。
农业,林业,牧业、化工,食品等各类专业出版社,只要能找到的,林驹就都跑了个遍。
最后在卫生出版社,林驹甚至找到了十几年以前出版的《孕妇的自我护理》这本书。
惹得售货员们对林驹指指点点的,好像他就是个怪物似的。
跑完出版社,就开始跑各个大学的书店。
莫十轮那边,林驹给了他一台照相机,五十个胶卷。到图书馆里搜集资料。
又给了莫十轮一笔钱,叫他到一些大学里面,搜集学生们不用的旧课本。
每一个课本,在林驹看来,都是一个知识宝库。
这样疯狂搜集资料的行为,持续了二十五天。林驹一共搜集了三千二百多本书,莫十轮也给他拍了120个胶卷。
宾馆的房间里面放不下,林驹又开了两个房间,专门用来放书。
周六的时候,林驹买来一些麻袋,跟莫十轮两个人把书籍打包,雇了好几台板车,拉到火车站,连同胶卷,一起发回三道河。
两人办完了托运手续,莫十轮长长地的舒了口气。
“林驹,你买这么多书,究竟想要干什么啊”?
“回去给学校建个图书馆”。
“哦,原来如此啊。我还以为你想要赚钱呢”。
林驹自然是要赚钱,而且要靠着这些书籍和资料,赚上一笔大钱。
这一笔钱,将要比电子表、麦克镜和技术学校等所有买卖加一起的钱,都要多。
这是他策划已久的一个大招儿。
他准备靠着这笔钱,彻底地奠定自己的财富基础。
具体的步骤,就是将来回去之后,把这些资料整理出来,然后进行分类,一样一样地印刷出来。
剩下的,就是象发布招生简章一样,往全国各地邮寄广告信,出售这些资料。
这有些类似于函授,但是不负责具体的解答和辅导。其实就是卖知识和信息。
需要者见到广告之后,选择自己有用的资料,从邮局汇款。林驹这边接到汇款后,再把资料给邮寄过去。
养猪技术,养牛技术,养羊技术,养鱼技术,药材栽培技术,育儿知识,孕妇护理等等,都可以作为资料出售。
在这个知识匮乏时代,人们又渴求技术的时代,花上几块钱买一门专门技术,相信会有大量的人来购买。
在他的前世,就有这样成功的案例。只是在时间上,要比现在晚上几年。
除了开始摘抄整理资料之外,剩下的流程,在技术上都没有什么门槛儿,虽然繁琐一些,不过就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而已。
一笔笔小钱儿看起来不起眼,但是成千上万的人加起来,就是一笔巨款。
这个生意,利润率特别高,甚至比当初倒腾麦克镜和电子表的利润都高,而且不用跟三道河中学分成,绝对是一本万利,利人利己的生意。
书籍和资料的事情处理完,晚上林驹就上了开往羊州的火车,按照老办法办了卧铺,前往南头去找水桂。
第207章 热土
距离上次到南头来,已经一年过去了。
这一年里,南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今年那八月份,南头成为经济铁区。这个小县城,从此成为了改开的最前沿阵地。
从羊州到南头的客车班次明显多了起来,车上的乘客,口音各异,都是从全国各地投奔到这片热土的人。
一个个的带着激情,怀着梦想,奋不顾身地到了这里。
南头县城明显热闹了许多,街上的行人着装各异,口音夹杂,已经初显了移民城市的雏形。
街道两边有不少工地正在开工,跟去年来的时候相比,多了不少新建筑。
变化真快啊。
客运站里面,客流量明显增加,跟去年的冷冷清清,不可同日而语。
林驹买了票,乘坐最后一班车,前往三里桥。
走在三里桥的街上,就能看到不少外地口音的人。人流也比去年密集里不少。街上新开了几家宾馆,饭店也多了几家。这就是外来人口增加的标志。
十多分钟后,到了村东那座小楼前面。
几个人正聚集在门前的一堆箱子跟前,正在打包,估计是水桂打算向外面发的货物。
见到林驹过来,两个人急忙往后退,似乎在躲避他。
看着有点儿面熟,林驹估计,应该是去年跟黄天大来这里的时候,那天水桂和水木棉试探两个人的时候,被他们两个打的家伙。
林驹正想发问,门开了,一人出来,正是水桂。
水桂明显愣了一下,随即跑了过来。
“哎呀,林阿弟,我没看错吧,真的是你吗”?
一下子抱住林驹,十分亲热,把旁边的人都给看楞了。
“水阿哥,不是我还能是谁啊?你怎么样,还好吧”?
“好好好,快进来”。
水桂抢过林驹身上的包,拉着林驹进屋。
“还没吃饭吧?林阿弟”。
“到了你这里,我还会到别的地方吃饭么?这不就等着到这里喝酒嘛”。
“好好好,喝酒,今晚一醉方休,阿华,快快做饭,做最好的,这是贵客,也是我的恩人”。
52书库推荐浏览: 遍地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