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要回农村_遍地沧桑【完结】(549)

阅读记录

  “想请你们到服装厂找个人,能够设计服装厂厂房的”。

  “厂房好设计,一般懂得建筑设计的人就行。没问题,我跟第一服装厂的供销科长认识,一会儿去找他就行”。

  “你找这样的人干什么”?

  刘全河问道。

  “我想办个服装厂。”

  “能行么”?

  “我在南头特区那里有一个合资公司,已经干了两年多了。那个港方老板早就想跟我合资办服装厂,拖到现在才有功夫操办这事儿”。

  “多大的服装厂”?

  “规模在一千人左右”。

  “一千人”?

  刘全河和葛昌盛两人自然吃惊。

  葛昌盛想起自己的女儿,苦笑了一下。

  “是啊,你做的自然是大事儿。能开这样的车,能在特区办公司,办个服装厂也没什么奇怪的”。

  “葛哥退休之后,可有什么安排”?

  “还能有什么安排?就在家混日子呗”。

  “我那里缺人,葛哥要不就到我那里帮忙?一是能格外挣一份儿钱,二是省得在家闲着无聊”。

  “对啊,老葛,这是条路啊”。

  刘全河拍了一下桌子。

  “也是啊,我回去跟你嫂子商量一下”。

  第413章 人手的问题

  下午三点,林驹开车拉着楚工程师回到了三道河。

  楚工程师就是葛昌盛通过第一服装厂供销科科长介绍的人。

  他原来是民用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搞个服装厂厂房设计,自然不在话下。

  两人一路上闲聊,林驹也不隐瞒自己的经历,就跟他大致介绍了自己做生意的历史。

  听得楚工程师啧啧称奇,对林驹十分佩服。

  车直接就到了技术学校。

  一下车,楚工程师就直奔校舍去了。

  “楚工,厂址还没有选定,先进屋休息一下,一会儿我拉你出去转转,看看什么地方合适”。

  “林驹,还用找什么地方?这里就是很好的厂房啊,走,就在这里先转转”。

  此前林驹曾经想过,就在技术学校这里办服装厂。

  现在虽然还在举办培训班,但是仍然有不少空房子。

  这里院子也足够大,外面还有几十亩地。只要再盖一些职工宿舍和食堂等生活设施,一千人规模的服装厂也就够用了。

  将来如果扩大规模,那些空地也足够用。

  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可以节省大量的基建投资。

  原来的房屋,只要稍加改造和修缮,就能使用,可以很快投产,大大缩短建设周期。

  问题只在于,将来可能因为土地和房屋的归属、产权问题,出现纠纷。

  如果把服装厂也设在这里,技术学校也没有地方去。倒不如新征用一块土地,有自己的独立使用权,一劳永逸。

  “林驹,这些房屋的建筑质量很好,一看就知道,当初建设的时候,是专业人士设计和监造的。房屋成色很新,没使用几年。”

  “有围墙,只要稍微改造一下就能使用。不仅能节省大量的投资,还能尽快投入生产”。

  “至于技术学校,我建议你搬到别的地方去,反正也用不了这么大的地方。这个地盘,即使你买下来,也非常合算。”

  技术学校搬迁?

  这倒是个思路啊。

  “楚工,我考虑一下你的建议。现在我拉你到外面转转,你看看什么地方合适”。

  “好,就先出去看看,不过,我还是建议你在这里建厂”。

  两人先来到了林驹买的那两处房子。

  “我准备在这里建设一栋六层楼房,公寓式的”。

  “公寓式的?那是什么样子的”?

  楚工竟然没听说过。

  林驹知道是自己太超前了,就给解释了一下。

  “哦,其实跟住宅差不多嘛,行,我给你设计,一周之内就给你出图纸”。

  “不过,建设楼房可跟你们农村盖房子不一样啊,工程质量监督非常重要,你有这方面的人吗”?

  现在在农村建房,在审批和管理上都很宽松,没有那么多婆婆妈妈来管。

  也不像后世那样,需要那么多的资质,又是业主、勘察设计、建设,监理的。盖好盖坏了,其实全是自己的事儿。

  不仅建设过程当中没有那么多的监管,最后的竣工验收什么的,也没有那么多的啰嗦事儿。

  “楚工,我还真就需要这样的人,你能给我推荐一个么”?

  “林驹,你找我就对了。我给你推荐一个人,是我原来的同事,也是科班出身,去年退休了,在家里没事儿,你给点钱就行。不仅这个房子,将来的服装厂,他也可以帮着你张罗。人很好的,很认真负责”。

  “好,你回去就跟他说一下,看看需要多少钱”?

  “你供吃供住,。一个月给一百块钱就行”。

  简直是白捡的人才啊。

  “行,没问题。吃住就在技术学校那里,跟老师们一起吃饭,伙食还可以,每顿至少两个菜。一会儿回去,你看看菜谱,心里就有数了”。

  “好,一会儿就看看。回去也好跟他说话”。

52书库推荐浏览: 遍地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