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女汉子GL_东方句芒【完结+番外】(11)

阅读记录

  这简直太棒了!

  顺娘兴奋地几下就把剩下的半碗面给吃了,再把汤喝gān净,站起来拿手背一抹嘴,对她老娘和嫂子说她要出去转一转,一会儿就回来,说完,兴冲冲地跑出去了。

  剩下齐氏和刘氏面面相觑,都想知道顺娘这是怎么了。

  第11章 种生

  顺娘吃完了晚饭跑出家门时不过酉时末还没到戌时,搁到她穿前的时间也就是傍晚六点多到七点这个时间。

  在这个时间,杨柳镇上做买卖的商铺里还没开始上灯,但也没打烊,除了那些卖菜卖杂货的小贩手里的货物贩卖得差不多了,就也开始收拾收拾准备回家吃晚饭。

  杨柳镇开铺子做买卖的商人们基本上会做生意到子时前后,大宋开国以来,并不重农轻商,相反还制定了许多利于百姓经商的政策,比如说国土上的百姓可以自由流动,不会如同之前的唐朝那样,百姓离开居住地需要去办过所,所谓的过所就是jiāo通证明。

  还有汴梁城里没有宵禁这一说,城门也是到三更左右关闭,五更过了就又打开了,所以汴梁城里百姓们的夜生活是十分丰富的,许多商家通宵达旦的营业。相对于汴梁城来说,杨柳镇尽管是个镇子,可这镇子也是有两三千户人家,上万人在此居住,镇子分为东西,南北两条主要的街道,在这两条街道上又象主gān树枝发出分枝一样,不少的小街和这主要的两条街道相连,百姓们就在这主要的两条街道和其它的小街两边的房屋中居住。

  顺娘跑出来主要就是去看米面豆类的铺子里面有没有绿豆,毕竟绿豆可是生豆芽最佳的豆子,当然,中国土生土长的huáng豆也可以发豆芽,但是口感可是比绿豆差。

  她知道在镇子西头有一家杨柳镇最大的方家米面铺,所以,从家里跑出来之后就兴冲冲地直接快步往方家米面铺去,到了方家米面铺的时候,米面铺的伙计正在上灯,屋子里点上油灯,屋外摆上类似于现代的灯箱,灯箱上是方家米面几个字,当然灯箱里面用于照明的是油灯或者蜡烛。

  见到顺娘来,曾经接待过她的一个店伙计就迎上来殷勤问她可是要买米买面。

  顺娘说自己想看一看店里面都有些什么豆子卖。

  店伙计就带她进去看,在店内摆放的一大排陶制大罐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豆子,huáng豆、蚕豆、豌豆、赤豆、绿豆……

  看到绿豆那一刻,顺娘惊喜起来,立即问伙计这个绿豆怎么卖的。

  店伙计告诉顺娘,这个绿豆是最近几年才从天竺那边传过来的,种的人还不多,而且这个豆子多半是用来磨粉做糕饼。

  顺娘点了点头,问店伙计这个绿豆多少钱,伙计告诉她最少也需要十五文一斤,这可比此时的米价贵三倍不止。她又指一指huáng豆怎么卖的,店伙计告诉她,huáng豆三斤半十文,算下来就是三文多一斤,而米价要比huáng豆的价格贵上差不多一文。

  这个比率,跟穿前的顺娘所处的时代的米价和豆子的价格比率相差无几,所以,顺娘判断方家米面铺的店伙计告诉她的是良心价格,并没有坐地起价。

  于是顺娘指了huáng豆和绿豆,要他各样给自己称上一斤,而且,她还问店伙计,如果要得多,他能否给自己少算些钱。

  店伙计道:“这是自然,若是每样要上五十斤以上,按鄙店的规矩能比零卖给您的少上两成的价。”

  顺娘道好,从腰间的钱袋里面摸出了十八文钱递给伙计,伙计接了钱,给她称了今年新出的huáng豆和绿豆各一斤,因她慡利,没有拿十七文就叫伙计各称上一斤,所以店伙计在给她称绿豆的时候就给她称了一斤一两,这样算起来还是顺娘稍占便宜。

  这就是宋人做买卖的时候普通店家和客人之间的进退之道,其实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你敬我一尺我便敬你一丈。会做买卖的店家都会跟店伙计讲这个,不要贪图蝇头小利得罪客人,你稍微大方些,那么客人下次还会来你店里买东西,如果他来十次,绝对会比你第一次就克扣斤两赚的钱更多。而且开店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店有口碑,有了口碑,才会有回头客,才会客似云来。在古代,口碑不是靠打电视广告拥有的,而是口口相传。并且,古代的百姓流动远没有现在这么大,往往来一家店里买东西的人,都是在此地住了几代的人,所以,完全不可想象,一家店铺若是没有口碑,能够把店开久,能够赚到钱。

  在店伙计给顺娘称huáng豆和绿豆的时候,顺娘要店伙计帮她把豆子各自等分,每样半斤,分别包起来,最后再包在一起,提着回家去。她想好了,回家去以后先试着各用半斤绿豆和huáng豆发豆芽,然后计算huáng豆和绿豆每一斤都能发出多少豆芽。为什么第一次分别用半斤呢,主要是她怕自己掌握不好这个过程,尽管她在小的时候看到过她奶奶发豆芽,大概知道是怎么样的过程,但是这都过去那么多年了,她又是头一次上手,故而极有可能做不成功。所以,她给自己留下了各半斤huáng豆和绿豆,可以第二次做实验。她相信,如果她连续发两次豆芽,到第三次应该能够完全掌握生发豆芽。

  发出来了豆芽,她还得凭借自己掌握的第一手的数据,计算发哪一种豆芽划算,也就是huáng豆和绿豆同样是一斤,哪一样发出来的量多,以及这两种豆芽的定价和豆子的成本比较发哪一种划得来。不过,依照顺娘穿前对豆芽的了解,当然是知道绿豆芽比较好吃,至于发出来的豆芽的量,印象里她只记得奶奶曾经说一斤huáng豆可以发出来两斤多三斤huáng豆,到底是不是真是这个斤两,她还要做了才知道。至于绿豆却是因为她奶奶没发过,所以不知道,因此,她打算自己做一做,取得这个数据。

  尽管不知道一斤绿豆能发出多少豆芽,但顺娘自己心里比较倾向于发绿豆芽,毕竟这个绿豆是新引进的品种,甚少有人用来发绿豆芽。再加上绿豆芽美味,汴梁城里有那么多达官贵人,他们吃得讲究,只要食物好吃,是不会嫌弃这种食物比一般的食物贵的。顺娘心里也已经有了主意,若是她发出来了绿豆芽,到时候打算先送去宋玉姐酒店里面,让她酒店里面的厨师做给客人吃,看他们喜欢不。不出顺娘意料的话,她觉得他们一定会喜欢,这个时代的宋人吃东西远比之前的唐朝jīng细,并且他们已经摒弃了唐朝那种喜欢荤腥和油腻食物的口味,更多的人开始喜欢吃素。用绿豆芽做的这种新素食,一定会征服他们的胃的。

  顺娘提着手里的绿豆和huáng豆,心qíng无比愉悦,她仿佛看到了一副美好的生活画卷将要在她面前展开,她会有新的挣钱的法子,养活一家老小。就算那个赵三郎做了拦路虎,不让她继续去钓鱼挣钱,她也可以有别的办法挣到不少于钓鱼的钱。

  她甚至还想,赵三郎要是知道自己不钓鱼了也能挣钱,会不会气得要死,一想到那个小人握拳咬牙生气的样子,她甚至开心地笑得出了声。

  “喂!喜二郎,笑甚呢,捡着金子了吗?”忽然一个人突然出声,戏谑地调侃道。

  顺娘收回神思,往右边看去,居然又见到了小辣椒!

  这一次小辣椒没有抱着她弟弟,而是一个人在收拾ròu摊子上的碎骨和刀具。

  今日顺娘心中有事,去同样位于镇子西头的方家米面铺,竟然一眼都没有看谢家ròu铺跟前都有些什么人,就那么扬长而过了。直到此时谢二娘喊她,她才想起方家米面铺隔着谢家ròu铺也就两个铺面。

  顺娘此时心qíng还不错,再加上昨天晚上谢家招待她吃酒吃ròu,她对谢家的映像有了改观,包括对小辣椒的,便也好声气地回道:“真捡着了。”

  谢二娘笑:“我不信!”

  她笑起来,眉眼十分生动,唇红齿白,鲜焕得很,煞是好看。

  顺娘觉得,小辣椒还是多笑笑好,嘟嘴生气跺脚的样子实在有损于她的美貌。

  此刻的谢二娘站在谢家ròu铺前,夕阳的余晖让她的眼眸和笑容发出淡淡的柔辉,宛如画中丽人,顺娘有一瞬间失了神。

  第12章 母夜叉

  “喜二哥!作甚呢?”就在顺娘走神的当口,有人在她肩膀上一拍,唬了她一跳,赶忙回神去往身后看,却见到陆全嬉皮笑脸地在身后不远处站着。

  顺娘还没来得及回话,陆全哦了一声,看了眼站在谢家ròu铺摊子跟前收拾刀具等物的谢二娘似乎已经明白刚才喜二哥在gān嘛了,原来是在看漂亮的小娘子。

  “哈哈哈哈!”陆全忍不住大笑出声。

  顺娘被他这一笑,脸上有点儿挂不住,心道,这陆二郎怎么这样,难道取笑人家很好玩?

  ròu摊子跟前的谢二娘却是敛了笑,语气不悦地朝着陆全道:“陆二郎,你胡笑甚么?”

  不但如此,她还发气似地把一把屠刀在ròu摊子上一敲,一点儿都不给陆全留面子,尽管两人还是亲戚。

  陆二郎也不给谢二娘面子,两手一抱臂说:“母夜叉,瞧你这泼辣样子,这杨柳镇上的郎君们谁敢娶你!”

  “你说甚!”谢二娘闻言柳眉倒竖,顺手抄起ròu摊上的一把屠刀就朝着陆全跑过来,那架势让顺娘看得目瞪口呆,觉得陆全还真没说错,像谢二娘这样一言不合就拿刀扑过来,这不是要死人的节奏吗?这可比在河边跟自己跺脚口出不逊之言厉害多了!

  顺娘还愣着,在她身后的陆全上前一步拉着她的袖子就往前蹿,一边蹿一边对他咋呼:“二哥,快跑!母夜叉要杀人了!”

  “……”

  后面谢二娘一阵旋风似地追来了!

  于是,顺娘傻乎乎地被陆全带着跑起来,后面谢二娘追了他们两个一阵,追不上,只好停下来,喘着气说他们是两个鼠辈,只知道抱头鼠窜,接着在后面娇声大笑起来,引得路人侧目。

  不过,这条街上的人大概都知道谢家二娘的脾气,见怪不怪了,大家笑一笑,依旧各自做自己手上的事qíng。

  这一幕落到了出来叫女儿回屋去吃饭的吴氏眼里,免不得叫女儿赶紧回家,接着在饭桌上教训她,女儿家就该有个女儿家的样子,拿着把刀追男人成什么话。这种样子,让那些要娶媳妇的人家看到了,怎么敢替自家儿郎来聘娶她。还有啊,她说女儿明年就要及笄了,必须要改掉以前小时候养成的脾气,别再那么任xing和随便,跟镇子上的男子们,别管认不认识的都少要少说话,否则会被人说不检点等等……

  谢二娘早就听老娘的这些话听得耳朵起茧子了,所以习以为常,只管端着碗吃她的饭,夹她的菜,一点儿都不会没胃口。

  谢乙呢,也早对自己老婆念叨女儿这些习以为常了,照常喝他的酒,吃他的ròu,跟女儿两个人就像有默契似的。

52书库推荐浏览: 东方句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