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您现在守寡了啊。”
文静本不是个刻薄的人。但是赵云喜的话是真的惹怒了她。
女孩子多干净可爱啊,为什么都要拿去给老头子糟蹋?还美其名曰“男人越老越吃香”。
“……”
赵云喜被噎住。
但噎她的是自己的亲儿子,她也没什么好说的。
只能讪讪:“别胡说!就算你爹走了,原本如果不出事,我们家还是有很多钱的,够我们娘俩花一辈子。这样的话,就算你爹先不在了,也没什么关系吧。只要有钱,我们娘俩就不会吃苦。你爹那病是意外。这个蒋老爷想必不是你爹那般没福气的。将来你大姐嫁过去吃香的、喝辣的,过的都是好日子!”
闻爹的病是意外?文静不这么觉得。
其实每个人老了都会生病的,而且很多都是生大病,只看你要不要治而已。
没办法,这是人体的正常老化过程。
到老了人就该死了,这是自然的生长衰老死亡……那么,人不可能凭空死掉,总要得场病。而且到后来基本都是大病,因为身体器官已经全方位衰老,就算没病都要罢工,更何况还是有病。
所以,人但凡老了,除了意外去世的,其他都有个病理过程。
而且是一个很严重的病理过程。
之所以有些人看起来看起来没有,并不是真的没有,只是不去医院看而已。或者去医院随便看看又回来,说治不好,就那样等着“老”死的。
大家都默认是年纪到了。
诚然,确实是因为年纪到了,各方面正在衰老,乃至走向死亡。
但,如果你真想砸钱留命,还是可以的,只是那时候就真是寸金买寸光阴了。
所以,从大数据上来说,有钱人往往比没钱人寿命长。这还是在有钱人吃的好、动得少、想得多的情况下。无非就是肯拿钱去买命而已。
别说生病了,世界上有些已经脑死亡的人都能在医院里全靠设备维持好多年的命……
只是,世上大都是平民甚至贫民,肯拿钱买命的人并不多。
毕竟,活着的人都生存不易。一个普通的家庭真要举全家之力去尽力保四个老人的命,只怕除了卖房还得背三辈子的债了——除了老人自己,只怕儿辈孙辈都一辈子得还债。
而这样的结果是:将来儿辈老了也很可怜,还是没钱买命;孙辈自己也穷,只能继续去靠下面的儿孙辈……
所以,说中国老人心疼孩子也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也好……也不过都是生活所迫。
大家都不易,所以从来就不提这个事情,甚至也不思考这个事情。
个别想不开又没有经济实力的,只能是苦了自己。
而绝大部分人涉及这个问题的当事人都会启动自保模式,完全不想那个问题,也不承认那个问题。
所以最终社会上很多暂时无关人士是真的不知道这件事。
等到自己成了顶梁柱或者老了,也成为付出或者需要付出一方的当事人,也往往会心一硬眼不见为净,或者被迫接受……然后继续这样波澜无惊过日子,仿佛一切都没发生一下。
所以,赵云喜那个傻的还真不知道别人老了也会生病,如果愿意的话,一样可以为了活得久点散尽家财。
坦白说,闻老爷那种病,如果是在平民人家,早就直接过世了。
而且,闻老爷也是因为没儿子,所以手头的钱才一直在自己手里。
如果闻靖早一点出生,继承了家业,只怕后来的钱也不是闻老爷想花就花的。尤其是在闻靖娶了妻子管理家宅后,更不可能为闻老爷散尽家财,从一个富贵人家治病治到来从农村饭都吃不饱。
而那时,闻老爷恐怕也会认命。甚至,因为有儿子甚至有孙子继承家业,还是会很开心的。毕竟谁都要死,拿子孙后代的钱去买那点光阴,很多老人还是做不出来的。
他之所以那样豁出一切去治,是因为在他看来,几个女儿本来就不是“子孙”。
除了娶进来的两个女人,其他也不过都是要嫁出去的丫头片子,留钱给她们有什么用?自己百年之后还不是跟自己无关?届时改嫁的改嫁、出嫁的出嫁,只怕要把他们闻家搬空。
他宁可自己有生之年花了,也不为他人做嫁衣裳。
这种心态,是古代的常见心态。
女人根本就不是值得自己去考虑的人。
蒋老爷肯定也一样。
闻娴嫁过去,唯一可能给自己留点倚傍的,也就是生个儿子。
这样的话,蒋老爷会把钱留给她儿子。然后她能蹭着儿子的光,老来有靠。
可问题是,蒋老爷都那么大了,能不能生儿子还是未知数!
更何况,闻娴好好一个大闺女,干干净净小姐姐,为什么要去伺候那种连呼出的气都透着老人味的老男人?
文静完全无法接受。
“好啦!”赵云喜懒得跟文静啰嗦这个已经决定的事,拽了她过来小声说,“你这孩子咋那么傻呢?只要这蒋老爷看中了你姐姐,将来蒋家的一切还不是你姐说了算么?到时候,不也能帮衬点你么?傻儿子!”
“……”
首先,文静不认为蒋老爷会被闻娴掌控。因为男人跟女人不一样,他们就算再迷恋女人,大部分也只会像养金丝雀一样养着对方,不会真的把家中经济生死大权交给女人。他们的钱,永远只会给自己儿子。
其次,就算闻娴真的靠着自己的身体,能让蒋老爷暂时予取予求,给闻家一些好处,甚至提携文静这个“小舅子”,文静也完全不稀罕啊!这种吃自己亲姐人血馒头的事,她可干不出来!更何况,这还不是她亲姐,她更受之有愧。如果真的靠别的女孩出卖身体换了前途,她会彻底看不起自己的!这比断更可耻多了!是原则问题。
“娘,我不稀罕姐姐帮衬!我宁可穷着!”
“你这是什么话?!”赵云喜有些不高兴了,神情严肃,“我们闻家所有一切都寄托在你身上,你怎么能说宁可穷着呢?我告诉你,你可不能穷!整个闻家都靠你呢!”
她神情是严肃的。
不容半点玩笑。
文静突然有些恍惚。
这一刻,她才认清:其实,古代所谓的对“儿子”的爱,也不是真爱儿子,而是因为男性占尽社会资源的红利,想靠着儿子养老而已!
毕竟,古代的女人没地位,嫁给男方家后,就要伺候公婆,把自己的父母丢到一边。甚至连回娘家的次数多了都要被说不贤。所有的“孝”,都只指向男方的父母。
这样的社会形势下,生个女儿确实是各种亏。所以,渐渐地,需要靠孩子养老的女人们就不想生女儿了。
更何况,古代讲究代代相传。不管是财产还是生意、乃至江山,都要一代代传承下去才有成就感。可是,古代的孩子是毋庸置疑跟男方姓的,将来连女儿带外孙都是男方家的人,跟自己没半毛钱关系。外孙一年过来给请两次安,就已经算不错了。所以,渐渐地,希望孩子能继承家业代代相传的男人们也不想生女儿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八步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