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提一嘴,张若菡书信最后的“敬颂戎绥”,意思是祝您战场平安。是专门写给武将的书信结语。
这些日子有些问题积累了下来,这里统一回答一下:
1、沈绥与张若菡十岁就情根深种是不是太早了?
此问的前提有问题,因为我从来就没在文中说过,两人在十六年前就情根深种。顶多是彼此间有懵懂的感情,但都不懂。但是在分开后,伴随着年龄和阅历的成长,感情愈发浓郁明显起来。莲婢开窍是最早的,最先知晓自己对沈绥的情感是爱情,开导她的还是一名僧人。沈绥开窍比较晚,但是开窍之前也总是会思念莲婢。沈绥是科考那年,重回长安开窍了,明白了自己对莲婢的情感。
就像本章中写到的李瑾月的感情是一样的,都是后来才发现的。
这些东西都会在后文写到,本不想现在就解释,但既然有很多朋友有疑问,就提前拿出来说一下。
2、到底谁和谁是cp?
关系是这样的:
(1)沈绥想要辅佐公主;沈绥心爱莲婢,想与其厮守。
(2)公主目前对沈绥有事业上的兴趣;公主心爱莲婢,想与其厮守。
(3)莲婢对公主有朋友之谊,但苦恼于她的纠缠;莲婢心爱赤糸(沈绥),想与其厮守。
3、到底啥时候更新?
《唐谜》的更新是不定期的,一般来说间隔不会超过两天,每周能保证有起码四章的更新。如果间隔超过两天,应当会有双更弥补。双休日两天能保证都有更新,状态好的话,或许会加更。
请谅解,书某不是全职作家,也不是闲着没事干的大学生,不可能整日坐在电脑前码字写小说。我每天还有很多事要做,这些事要霸占我太多的时间。写小说对我来说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我不会将这种方式变作自我折磨。况且,《唐谜》不是一篇好写的文,平均每章我都要写四个小时才能写出来。我很理解大家急切追文的心,但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按部就班来,才是坠吼的。
第三十二章
正月廿三, 沈家小院, 忽陀与蓝鸲正在做着最后的行装打点工作。此次出门, 乃是外出公干, 按理说,无关人等是不得跟随调查团出发的。不过沈缙的随行却顺理成章, 她不是以朝廷外派的调查官员的身份出行,而是以私人身份出行, 打着前往江陵行商的旗号。只不过选得时间恰巧与调查团吻合, 便与“兄长”同行。沈绥特地为此打了报告, 上级批准了,同行人员也都获知了这一消息。
在沈绥的内心深处, 自然是不愿沈缙一道跟着自己奔波的。奈何, 沈缙并不想与沈绥分离,对于她来说,姐姐走到哪里, 她就要跟到哪里,二人分开, 让她极度缺乏安全感。这是这么多年来, 姐妹俩早已形成的默契。早在很多年前, 沈绥就曾发过誓,不离妹妹身旁半步。这个誓言,至今不曾破。
一切从简,是本次出行的第一原则。除了沈绥沈缙之外,只有忽陀与蓝鸲两位仆从跟随。蓝鸲还要女扮男装, 不能以女子身份示人。其余人依旧留在长安城,由玄微子暂代正副门主的职位,主持工作。长安城目下局势尚不稳定,尤其是晋国公主李瑾月,这是最让沈绥担忧的。
除了这些,最让沈绥放不下的,就是张若菡了。才回长安不足月,就又要出行,她内心是十分不舍的。奈何皇命在身,她不得不从。此去起码两月才能回,待再归,恐已入了暮春了。不知是否还来得及折一株桃枝,点缀她的窗格。
来日清晨就将出发,这晚沈绥的书房灯光却一直亮到三更才灭。她在做出发前最后的一项工作——整理大理寺库房中借来的陈年案卷。这些案卷不是原本,是手抄的备份,专门给大理寺职官或身负特批的其余官员们借阅用的。大理寺库房中保存着大量的案卷,记录了大唐建立以来所有大理寺经手的案件。
从前一日接到荆州大都督朱元茂失踪案的消息后,她就借阅了与江陵相关的所有的案卷,翻阅筛选,最终让她找到了一起陈年旧案。在她的记忆中,许多年前,江陵似乎有一起很出名的失踪案,是当时的江陵府司马张越一家五口,也是在游江中失踪,后来发现是不慎落水而死,数日后,张越与其妻、妻妹的尸首被发现搁浅在下游滩涂之上,而张越的两个孩子至今没有找到尸首。
现在她找到了记录当年此案的案卷,根据案卷上的记录,是发生在十四年前的暮春四月,正是连绵阴雨江水潮涨时。据当时江陵府法曹参军上报,张越是陪同妻子前往娘家省亲,回程的路上发生了意外。大理寺的批复,对此调查结论没有质疑,最终也是按照这个结果结了案。
沈绥摊开一份长江舆图,仔细端看。据记录,张越的妻子是硖州人,他们是从硖州乘船回江陵,这一段江水流速尚算平稳,虽然湍急,但不至于像西陵峡一般,两岸怪石嶙峋,水中暗藏礁石、浅滩。但是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
而据前一日荆南节度使发回来的消息称,朱元茂失踪的流域,是西陵峡的上游,巫峡段。那里已经是巴蜀之地了。据说朱元茂是从长安朝觐回程的路上,绕道益州见了见老朋友,上元那日,老友与他一同乘船,送他沿江而下。朱元茂失踪时,他的老友就在船上。糟糕的是,这位老友正是如今被迫致仕,在外游历的前宰相——张说张道济。
52书库推荐浏览: 书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