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本是韦家用来上位的牺牲品,入宫起早就没有了感情所在。
“听说长公主和临淄王走得近了?”皇后虽贵为皇后,但是不能随意出宫,长公主已经开府在宫外,临淄王在朝堂做官,也是有府邸在宫外,韦懿听了外人的消息。
“嗯,有大臣进言,长公主倾慕三叔。”
韦懿明显感觉到不悦了,就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
“裹儿让你封她做皇太女,你不是一向宠溺她么,忍心拒绝了?”韦懿的态度不是很好,似不在乎的说着。
李哲不以为意,“皇储是大事,容不得她胡来。”
“就允许你那个母皇为帝?裹儿也是你的女儿。”
“正因为是我的女儿,这些人我才一忍再忍你们胡来。”皇帝不糊涂,苏道和长公主的劝诫是有用的。
“胡来?你觉得这是胡来。”
“这些年,我待你们韦家,你自己心里明白。”李哲不顾朝臣反对,将韦氏一家都重用。
今日李哲有点反常,韦懿知道丞相今日找了他,她不想和皇帝闹僵。
但是李哲似乎是来气了,女子本就不得干政,扔下话后离开了中宫。
韦懿也知道这个皇帝不是糊涂人,即使明面不说但是心里知道,李哲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懦弱的太子。
韦懿害怕他某天醒悟厌倦了自己,会对韦家不利。
想到这,她有些后怕,看来要先采取措施才行。
景龙四年,皇帝病危,宫内封锁了消息,六月皇帝死于宫内,韦懿联合众多人密不发丧。
苏道是皇帝的人,韦懿想除掉他,但是被安乐公主所组织,她认为苏道不是不可争取的。
苏道没有想到韦家这对母女竟然会如此狠毒。
皇帝还在壮年,一向好好的怎可突然病危。
六月中寻,皇后,太平公主以及豫王都在,商量立太子一事,但是宫内由韦懿掌控着。
景龙四年七月,韦家与李家不和,临淄王发动兵变。
其中苏道也在里面。
而给临淄王出主意的正是苏道,先帝曾说过苏道之口才,可以与秦相张仪相比。
再次之前,宫内由太平公主所接应,安乐公主做梦也没有想到,她心念的丞相苏道,竟然会教唆临淄王造反。
这不是造反,苏道认为皇后公主作为才是大逆不道,弑父杀君之人,以至于安乐公主死于自己眼前时,苏道毫无悲悯之心。
“我对你,你就这么狠心吗?”
“陛下如此疼爱你,你就不怕遭天谴?”苏道有些痛心,他始终没有想到,韦后和安乐公主竟然会做到如此。
皇帝是先帝苦心栽培,出了这样的事,恐怕宫外的人不会好受。
安乐公主登时愣住,李哲不肯封自己为皇太女而怀恨在心,权利让自己失去了理智。
这种人如何留?
景龙四年七月,诛杀韦后安乐公主及上官婉儿于宫中。
谋害先帝一事,上官婉儿未参与,但是事后议政,她是站在韦后一边的。
她与韦后素来没有交集。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个不详细写,反正都明白,其实我是想写第二部 ,韦皇后和太平公主的。
韦后每当太子妃的时候,和太平公主有交集,不知道你们还记得不。
还有,韦后和李哲说女主的时候语气不好,是因为不喜欢女主,原因有两点,一点大家都知道,还有一点是女主赐死了皇后(虽然是假死但是知道的人不多。)
心疼李哲,历史上的中宗李显,个人认为不昏不庸,若没有韦氏,恐怕就没有后来的玄宗。
患难与共的人,的确是韦后在中宗想要寻死的时候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第240章 番外·三
开元年间, 苏道因功而继续为丞相, 仍旧是大肃朝的国公, 天子对其信任有加, 一时之间朝中无人可及。
自先帝一事之变,权臣一事天子谨慎的很, 苏道也明白,极其小心行事。
苏道为官清廉, 妻子死后丧礼极其简单, 丞相妻虽为公主, 但天子默认了从简,未追究什么。
皇城迁回了长安, 苏道在洛阳呆了一段时间, 随后被天子召回长安。
长安城相比洛阳,这些年要平淡的很多,洛阳城的风风雨雨, 总是伴随着这天下大变。
年轻天子出生于洛阳,长于洛阳, 经历几朝事变, 总觉得这洛阳不太安稳, 所以迁都回了长安。
马车上,苏道要回长安了,马车极其普通,但是多少人认得这是丞相车架,纷纷避让。
“陛下, 丞相回来了。”
“宣。”
苏道行礼,天子亲自扶起,“苏卿在,洛阳之事朕可无忧。”
“洛阳四通八达,陛下应派信任之人镇守才好。”苏道提醒着皇帝,女帝之所以在洛阳建都,不是没有原因的。
“朕明白,眼下父皇即将大寿,朕叫苏卿回来,也是拿拿主意。”
然则不是,苏道看得明白,天子的意思是,虽然将韦氏一族铲除,但是前朝的大臣大多数为先帝忠臣,豫王在时拉拢朝臣,只是因为此次首功当属于三郎,才有禅让,如今新天子根基未稳。
苏道已是三朝元老,朝中建树很深,得许多人敬重,这是天子倚靠他的原因。
52书库推荐浏览: 于欢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