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山海_多吃快长【完结】(260)

阅读记录

  这鸿门宴吃成的家宴,白薰华自然也是心安许多。她垂下眼帘,夹起年糕送入口中,外酥里软,米香清甜。

  宋半烟着徐老爷子笑道:“年糕是黏食,年纪大了消化不好,您要少吃。”说着理所当然的将另一块炸年糕夹起来,直接送入嘴里。

  徐老爷子正掰着窝窝头,闻言看向她,足足过了三四秒才垂言眼皮,嚼着窝窝头说了一句:“怪不得小十七栽你手里。”

  宋半烟笑容可掬,眼睛都弯了起来:“这样不成器的儿孙要了干什么。”

  徐老爷子没说话,从中山装口袋里掏出手帕,擦了擦手。然而一边将手帕叠起来,一边低声自言自语:“打仗难免要死人的。”

  白薰华怕宋半烟越说越过火,惹恼了徐老爷子,把好好一个局面弄得剑拔弩张。还没等白薰华说话,宋半烟就夹了块黄桥烧饼放进徐老爷子面前的碟子里,脸上笑容随意的说:“我曾经听人讲过,这种烧饼扬名于‘黄桥决战’,黄桥镇当地百姓冒着日军的炮火,把烧饼当干粮送到前线阵地。”

  徐老爷子垂言看向眼前的烧饼,许久伸出枯槁的手,缓缓拿起烧饼举了起来。

  他看了又看,宛如陷入回忆之中,语调低沉的近乎自言自语:“...我和陶勇同志领着苏皖支队从天长驰援,一直追到泰州城下,在那里终于见到陈毅将军,还有栗裕将军,那时候大家都年轻,都是革命同志...韩德勤有三、四万人,我们总共才五千多。我,还有陶勇,带三纵就守在黄桥。现在都记得,夜里全镇的磨坊、烧饼店都亮着光,老百姓推着小车,一车一车往我们这送。打到最后,三十三师全跨了,我们抓到孙启仁,他跟我说他都会唱黄桥烧饼歌了。”

  宋半烟啃着烧饼听完,心底暗暗一哂,面上宛如闲聊一般随口说道:“现在肯定没那时候好吃吧。”

  她这话看似随意却特别欠揍,听得白薰华心头一跳,暗暗紧张起来:半烟怎么变得这么莽撞?难道是故意的,未免太肆无忌惮了些。

  白薰华自问已经算是极为了解宋半烟,可有时仍然猜不透她在想什么,只知道她心思难以琢磨,不能用正常人的想法去揣测。

  徐老爷子深深看了宋半烟一眼,将手里的黄桥烧饼放入口中,咬一口缓缓嚼了嚼咽下去:“是没那时候好吃,味道不对了。”

  “物是人非嘛。”宋半烟一笑,“老一辈不都说好兄弟就是一起上过山,一起下过乡,一起扛过枪。您那个年代的战友真是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死在一起。如今纪良工纪老爷子走了,你一个人吃着烧饼,肯定不是个味。”

  徐老爷子,将咬了一口的烧饼放回碟子里,眉眼不动神情硬朗的说了一句:“小聪明。”

  宋半烟脸上依旧笑意温润,心里却是咯噔一下,好在反应神速丝毫不露破绽:“您老爷子也真是,我军担架队能拿着扁担还能俘虏美国大兵,你拿枪的怎么就瞧不起人家拿铲锹的。”①

  她年纪轻轻,抗美援朝的逸事却张口既来。徐老爷子看着她,那双凌厉的剑眉微微一松。枪林弹雨打磨出来的、军人特有的硬冷神情,此刻忽然舒展,显出这个年纪老者耳顺知天命的慈祥。

  白薰华静静旁观,面色神色由始至终一直行若无事。她心里却知道,这一场你来我往的暗暗角斗,到现在算是暂且告了一个段落,也可以说这才真正开始。宋半烟东拉西扯,那是为了套话。可这位徐老爷子居然也如此配合,轻易就将自己的老底透出来,且不说真假,单说这背后的动机就耐人寻味。

  徐老爷子起身站起,负手往外走去:“走,陪老头子喝壶茶。”

  白薰华与宋半烟对视一眼,一同起身跟在他身后。三个人一前两后慢慢往小客厅走去,倒像是孝顺孙女们耐着性子陪同老顽固的爷爷。

  “好啊,您喜欢喝什么茶?”宋半烟笑着问道,心里却是暗暗盘算。

  没想到这位黑白两吃、手可通天的徐老爷子,居然是位军人,而且听他的意思,还是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红军。不但如此,刚刚拿纪老爷子试探,显然两人是认识的。那毫无疑问,当年紫金山防空洞一事,里面也少不了这位徐老爷子的身影。

  徐老爷子负手而行,闻言脚步顿了一下,像是老年人反应迟钝:“剑毫。”

  “天柱山剑毫。”宋半烟恍然大悟,侧头对白薰华解释道,“天柱山是道家第14洞天,周王封皖伯大夫治皖,天柱山属皖伯封地,所以又名皖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

  宋半烟在后面滔滔不绝,徐老爷子负手走在前面,神色如常似乎也在侧耳聆听,只是那双似乎老而浑浊的眼里,一道寒光转瞬而逝。

  小客厅里也极为朴素,只是一组三间的木质沙发,配有一张茶几。墙角放着一盆绿油油的植物,靠墙地方是一个文件柜。除此之外,就是一组老式办公桌椅。

  这里不像是豪华游艇的会客厅,倒像是五六十年代的机关办公室。

  宋半烟扫视一眼,心里暗暗冷笑:失去的肯定不是最珍惜,但失去的一定总是最怀念。

  徐老爷子从红木茶罐里取出一些茶叶,慢慢悠悠的放进搪瓷茶杯里。一旁候着的警务员提起水壶注满,然后将水壶放在茶几旁的地上,离开小客厅关上了门。

52书库推荐浏览: 多吃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