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山海_多吃快长【完结】(431)

阅读记录

  即便才25°,现在仍是一年之最炎热的季节。雨季和温度,喜爱潮湿的苔藓们不会错过时节。它们大片繁殖生长,包裹住云杉所有露出的树根,像一块漂亮的碧绿地毯。

  只不过地毯现在有些凌乱。

  苔藓被反复踩踏,狼狈的像一滩濒死的史莱姆。好在靠近树干的地方,留有一个清晰的足迹。

  可能更合适的称呼是——“蹄印”。

  宋半烟和贯匈两人站在云杉下,盯着那枚蹄印陷入沉思。两人的异样让其他三人不解,暂且放下飞机聚过来。

  向导的工作就是带人来蒙古打猎,常和各种动物打交道,一见蹄印又惊又不解,蹲下细细打量半天:“要不怎么说牛皮不能吹太满。瞧不出来,说是马蹄吧,它大了一圈儿。不是牛不是羊,比四不像还奇怪。”

  猫娃子嘀咕:“会不会是铁甲马?我小时候听村里老头说过,有个将军的骑兵,马也穿甲带头盔,连蹄子钉的马掌都比一般的大。”

  “这话就四六不着了。”向导站起身,“荒山老林在哪来什么铁甲马,就是些不常见的野兽动物。反正吃草,冒出来也是给咱送野味。”

  猫娃子听他这么一说,陡然心中回过神:这老林中要真有铁甲马,那肯定不是成吉思汗的幽灵骑兵啊。

  他往森林深处一瞥,但见一棵棵树笔直耸立,一排排,一排排,密密麻麻望不尽头,如同列队等待检阅的部队。视线所及的最远处,树梢枝叶间投下的光,单薄的如同一层白烟,在阴森的老林中里影影倬倬,如同聚拢不散的寒雾。

  猫娃子抓了抓心口的衣服,感觉胸口压着一块大石。

  白薰华见众人神色,知道不宜再留。虽然心中担心小猞猁,可天色将暗,必须立刻返回营地。

  “这趟大有收获,我们先回去。”白薰华将向导的外套递给他,“三叉戟在这里几十年,如果里面又珍贵资料不迟这一晚上。”

  白薰华的话,正好说到向导心坎上去了。坠毁的三叉戟客机,先是在北京西郊飞机场接上从魔都回来的林果子等人,然后才前往山海关飞机场。

  机场工作人员并不知道他们要叛逃。该搬行李的搬行李,该加油的加油,该检查飞机的检查飞机,一切工作流程照旧。

  事后国家调查,大家众口一词,说林果子当时乘坐一辆伏尔加过来。这车是苏联高尔基汽车厂生产的高级轿车,曾流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即便苏联解体,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军队里配备一辆“伏尔加”专车依然是一种特殊待遇。

  机场工作人员,从林果子的伏尔加汽车里拎出二十几个皮箱,而中方处理小组在坠机事故现场连皮箱的影子都没有见到过。

  幼儿园副院长叛逃的行礼,二十几个皮箱里面的东西,只怕价值连城都不足以形容。

  鸟为食死,人为财亡,金银珠宝在前谁不心动?

  宋半烟打了个哈欠,摸着肚子说:“我饿了。”

  向导拎起背包:“可不敢饿着您,咱这就打道回府。”

  宋半烟一挥袖子,负手身后,装模作样摆起四方步。白薰华见她小孩一样得意的模样,知道必定是有所发现。只不过现在人多口杂,不便说而已。

  这一趟探路虽然疑云重重,但也可以说收获颇多。白薰华扫视密林深处,暗暗祈祷小猞猁早点回来。她这般轻松,是因为心中隐隐有种感觉,那小东西平安无事。

  向导托着指南针,一路往回走。

  漠北原始森林和南方不一样,树都是笔直一颗一颗耸在那,更复制粘贴的一样。左边看看,右边看看,猫娃子越走越心慌,问:“没走偏吧?”

  向导低头看指南针:“没有,就是这个方向。”

  宋半烟笑道:“猫娃子是担心附近有磁铁矿印象指南针。”

  向导说:“没有的事,我进谷之前用GPS校对过。刚在山梁上也瞧过太阳方位,绝不可能发生这种低级问题。”

  他说的斩钉截铁,众人放下疑惑,加快步伐。

  走着走着,光线越来越暗,向导自己都觉得不对劲。他停下脚步,左右打量环境,心脏扑腾腾打鼓:碰上鬼打墙了?

  他深知在野外最怕的不是野兽,是“慌”。定了定神,开始打量树上苔藓,地上落叶。有经验的老猎手凭借这些,就足以判断大致方向。

  向导的异样,其他四人都看着眼里,虽然嘴上不说,心里都知道出问题了。

  白薰华看向宋半烟,宋半烟不动声色的挑了一下眉梢。她早就发现向导带错了路,就想看看他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宋半烟明知故问:“怎么了?”

  向导嘀咕:“不可能啊。”

  白薰华也觉得不可能。倒不是指南针出问题不可能,而是向导故意为之不可能。如果他是白即墨的人,无论如何在现在,都没有动手的理由。如果是导师或者徐福的人,以白即墨的精密怎么会让混进来?

  “到底什么情况?”猫娃子急了。

  向导也急,他甩甩手上的指南针,反复看了看:“不可能儿,怎么会坏了?”

  第216章

  “别急。”白薰华出声安抚向导, “指南针没有左右摇摆, 说明这个地方磁场没有絮乱。按照我们的步行速度现在还没有深入谷中, 确定一下方向, 今晚能回去吃饭。”

52书库推荐浏览: 多吃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