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皇帝最好不要出事。
这么一想,夏侯沛又琢磨起来,怎么好端端的就坠马了呢?
二人一路无话,到了山上别宫,迎接他们的是周王。
周王脸色难看,见到他们,眼中还有没藏好的妒意。夏侯沛见此,便知这几日必然发生了什么。
不及行礼,夏侯衷便问:“圣人呢?”
周王回道:“祖父在寝殿,正等两位王叔。”
夏侯沛对他仍旧和善且包容,一面往里走,一面问:“圣人如何了?太医是怎么说的?怎么会突然坠马呢?”
这也是夏侯衷关心的问题,也一并朝周王看去。
夏侯衷面色不善,周王看了他一眼,低声道:“祖父伤了腿脚,暂且难以行走,之后如何还得再看。”
听他此言,并不怎么严重了?夏侯衷面露失望,夏侯沛倒是松了口气。
周王看看他们两个,不满欲盛,夏侯沛倒还好些,对夏侯衷便不那么待见,积怨已久,并不是说说而已的。
走到寝殿,便见皇帝正安睡。
周王小声地走上前,掩了掩被角,动作细致而小心。
夏侯衷冷哼一声,转过眼去。夏侯沛若有所思,没出声。
看那样子,也知皇帝一时半会儿是死不了了。
第82章
等了约莫半个时辰,皇帝醒来了。他睁开眼,先看到周王,再看到夏侯衷与夏侯沛。眼中的迷蒙之色淡去,他咳了一声,作势要起来,夏侯衷忙上前一步,扶着他半起,夏侯沛顺手递了个软枕上去,夏侯衷接过,垫在皇帝背后,让他靠着。
他们兄弟,这辈子都没合作过,难得一个递枕头,一个塞枕头还算和谐。
皇帝喘着粗气,抬眼看了看他们,道:“何时来的?”
夏侯衷年长,由他回话:“才到不久。阿爹,您好些了吗?”
皇帝面黄如腊,难看得紧,他摆了摆手,道:“不碍事。”
老头子看起来挺虚弱,可也没到要宣读遗诏的时候,山上还有高宣成等重臣坐镇,朝政也不会生乱。
如此,这么急着召他们来做什么?夏侯衷满头雾水。
原以为皇帝会说些什么,不料他咳了两声,虚弱道:“你们也是一路劳顿,都去歇着吧。”
真是,君心难测。
夏侯沛与夏侯衷退下了。
退出途中,在寝殿外遇上了匆匆赶来的高宣成、魏会、秦勃三人。两方见了个礼,便擦肩而过。夏侯沛见秦勃也在,倒放心了。
夏侯衷还摸不到头脑,她已猜到了点什么,皇帝大约是要立太子了。她与夏侯衷,其中一个将会被册为太子。之所以一并召来,是防留下的那个在京中生乱,干脆喊来,放到皇帝眼皮底下。
不然,着实想不通还有其他什么事能在这时将他们二人都叫来。
夏侯沛随着宫人到了一处宫室。宫室整洁干净,其中陈设亦华贵大气,她在窗下坐下,宫人们或安置行装,或煮茶奉上,或铺设床榻,忙而不乱。
来的匆忙,行装不多,只带了两件换洗,阿郑将那身皇后刚做好的袍子取出,夏侯沛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看着阿郑的手抚平上头的折痕,看着阿郑重新折叠,然后放入矮柜中去。
要是她所料不错,成败就在这几日了,她的性命,阿娘的性命,都在这几日了。
想她一路走来,军功、人心都有了,年纪是不够大,她才十七,可她如今所有都是自己拼来的,有志不在年高,如此,年岁倒也不是短处。她还始终与东宫保持了一种友好的关系。这非得能遮掩她的野心,还能展现她的仁善,表现出她尊礼明理。
夏侯沛一直坐在小窗下,并没有四处乱走。
之后数日,除去每日去看望皇帝,她也没出房门,或看书,或练字,或晒晒太阳,很是安分。
倒是夏侯衷不安起来。这别宫的气氛不对,仿佛有什么蓄势待发,这令他坐卧不宁,遣出去打听的宫人什么都打听不到,这便更显得神秘了。
夏侯衷在房中心急火燎地走来走去,可惜此番苏充不曾随驾,不然他也不会两眼抹黑。
就这么过了十来日,两位皇子动向都在皇帝眼中。
高宣成有些坐不住了,他再度向皇帝进言:“陛下,国无储不宁,储位空缺已有多日,当早做决断才是啊!”
他这回出头,为的还是周王。太子妃是他的孙女,嫁到东宫多年,抚育子息,侍奉夫君,从无差错,更从未给娘家添乱,血脉天性,高宣成是不忍心这个孙女出事的。
周王要保存,便只能将他从立储这潭风波里摘出来。
皇帝原本还存着等周王长大的心的。皇帝,总是不服老的,哪怕他知道历史上活过五十的皇帝并不算多,而他也年近半百了,可他素来体健,说不定就能等周王长大呢?
周王与晋、秦二王不同,他还小,就是再大些,也要仰仗于他,不像二王,翅膀硬了,手底下也有人效死命。立周王,既对先太子有交代,也不会从他手中□□,堪称两全其美。
可人算不如天算,游猎途中惊了马!
皇帝咳了两声,声气微弱:“卿何必着急,有你在,周王未必不能……”
“立幼非国之幸,眼下天下多事,非长君不能平事。”高宣成有点急了,他比皇帝还大了十来岁,都年过六旬了,什么时候在睡梦中直接去了都是正常的。
52书库推荐浏览: 若花辞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