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圆玉润_暗影流香【完结】(178)

阅读记录

  

  ☆、第 63 章

    由于来到云来城下的总兵力其实齐军也有限,他们的目标又是除了茂陵与沂水以外的所有南山郡城镇,所以他们需要保存实力,每一波进攻的士兵以及折扣率也同样是有所控制的。所以这一轮魏军的攻击之后也是同样需要调整的——更多的,是要看东门那边的战斗情况而定,如果那边胜了,这边只需要趁乱趁胜的追击了,何必硬攻折损人手。

  也正是因为他们知道城里的士兵只有五百人,所以他们根本就没防着城里的人会冲出来——三次攻击,其实他们也没尽全力,因为他们也不想成为拉锯战在这小小的云来就过度消耗自己,他们还想着把周边的县城都打下来呢,先前的损耗,也就是几辆冲车和云梯,因强攻而死掉的人还不足百人。

  所以这次他们往后一退,城里的人迅速杀出,不但是杀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也是趁着对方阵脚不稳,准备大捞一票了。

  说到底,这是夜晚,靠近城墙的地方才有火光,而火光之外就是漆黑的夜,这夜是攻城者的掩护,只要他们往后躲到黑暗里,城上的□□手就看不见他们了,就算再发箭也是在乱射,不必再害怕了,所以这个时候,城上就会停止发箭。

  不要小看了这夜晚的黑,古代可不像现代,大街上到处是霓虹,就算家住得离繁华街市远一点,也同样有路灯,射过来总有些光线,伸手不见五指的情况是很难发生在城市里的。

  而在乡下,没有路灯和霓虹,除非遇萤火虫,不然真的是啥都看不见——尤其是在月亮不明的时候。而今晚,月亮却是早就躲到了厚厚的云层里,仿佛也不想看见这里发生的血战。

  于是今晚是标准的伸手不见五指,只要对方往后退出十米,就会陷入黑暗之中。而这个时候,对方也不点火把,只是借着城上的光亮来重整队型,调配兵力。

  现在刘射虎和李云燕带着人突然杀将出来,也是同样趁着夜色迅速杀到了敌人的腹地——在这么黑的地方,城上的火光在这里也只是仅能让人知道身边来了人而已,而什么阵型、配合和招架,都是扯犊子,根本就耍不开!

  也许只有这样的混战,民兵们才能最大限度地拉近自己和正规军的差距,然后把水搅混,再乱中取胜!

  喊杀震天中,李云燕就站在“罗”字大旗下,身边围着十个士兵保护她,十个士兵之外,又有三十名民兵守着,作出一副她果然就是县令的样子。

  阮玉珠在城墙上移动到了北边与西边城墙的结合处,对外宣称是去查看西边城墙这里会不会有人偷袭,其实是在这里架起枪来瞄着北城门这边——这次的□□的瞄准镜已经换成了夜视型的,就算是漆黑一片的夜晚,也能看出人形来。

  ——嗯,那是李云燕吧,现在我们趁乱掩杀,占据上风,她一时很安全。等到她不安全了,那就说明对方开始反击了,也同时发现她的“身份”了!那个时候,主持北边城墙这边的敌将就有可能出现,自己要把握住那一刹那的机会啊!

  因为攀登城墙,基本都集中在比较靠近城门的地方,这里离城门近,冲过去后可以就近从内部打开城门。云来的城墙长约三公里,说是小城,实际上也已经是不小了,攻城的一方,也不可能铺开自己的兵力在这长达三人里的城墙上同时一字排开发动攻击,那对于防守一方来说就会更轻松。

  因为这样不但会消耗攻方的攻城器械,也同样分散了敌方的兵力。这样一来,只需要很少的兵力就可以防守住一处城垛子,而对方却没有这样庞大的兵力来消耗啊!

  中国历史上重兵屯于小城之下却无法打破的事也有很多,攻方也不好分兵过散就是原因之一。所以阮玉珠走到一千米之外,就已经没有什么人在这边守着了,而再往前走,就是守西门的士兵们的巡察范围了。

  阮玉珠果断停了下来,就在这个地方伏了下去,端起了自己的JS2型7.62毫米狙击□□,从夜视刑的瞄准镜里看着下方——城外是一片黑暗,不像在城内,还偶尔会遇到些灯光呢,没有夜视仪可全瞎了。

  阮玉珠看着那隐没在黑暗中的战斗,一开始的确是齐军慌乱,魏军掩杀,成果颇丰,但很快齐军就稳住了阵脚——这不是人多的关系,而是对方训练有素,迅速结成了战阵,然后开始反扑。

  当然,从对方想结阵,到可以结成阵,再阵连阵,又是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自然又是一通混战。也就是云来这边正规军少,若是人多的话,这一次出击就能直接把这边打得全部散掉,非后退数十里不可。

  现在形成了混战,关键就来了——如果李云燕和刘射虎顶不住,直接在这里全灭了,那敌军就不会增援,可能还是按既定步调在这里进行牵制性攻击,或者一边牵制性攻击,一边通知另一边,看看东门那边的指挥官是不是要进行调整。

  所以李云燕和刘射虎必须顶住,就算顶不住,也要能摆出缓缓退走的架势——不是退往城中,而是远远退走。

  这一支齐军,或者还有别处方向的齐军,他们的目的必然是突袭和偷袭南山郡的各处县城,如果被李云燕和刘射虎把这事散布出去,他们的目的就达不到了。而故意放出这样的消息,也同样不会让茂陵和沂水两地的驻军离开——这种伎俩有用,这两座城早就被攻破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暗影流香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