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探花_水心清湄【完结】(33)

阅读记录

  皇帝笑道:“有劳爱卿写个章程。”仿佛忘记李衍那会事。

  赵自畴俯□,算是接了旨。

  ***

  新帝第一次科举总是令人重视的,李衍的父亲竟然被任命会试同考官十八人中的一个,同考官基本上是有翰林院的人担任,李廉是从翰林走出来,身份也符合。不过历经甘省弊案一事,所有人都没想到李廉还能有再做考官。

  这一次,所有人都知道,李廉圣眷正浓。

  李家十分热闹,李衍也露出笑颜。

  可以说,这是皇帝和太子对李衍变相的补偿。

  若是说去年是李家的祸年,那么今年便是李家的福年。

  李廉参与会试就是一种荣耀,过了几月,进京参加会试的三个李家举子中了两个,虽然一个是二等,一个是同进士,可是在这个八十都难考中秀才的社会来说,这无疑是一桩极其幸运的事。

  两个新科进士因为名次靠后,李廉想法子为其谋了两个知县的实缺,将其送出了京城。

  到了四月,贾府传来李纨生子的消息。

  洗三那天,就是杨氏身子不好,也qiáng撑着过去了。

  李衍在这一天都有些心不在焉,唯恐贾家人欺负了杨氏去。终究是李衍担心太多,现在的贾府可以说是贾母在管家,王夫人每日都要去佛堂修养大半天,加上李廉被选同考官一事,贾家虽然疏离,但是该有的礼数还是全了。

  杨氏回到家里,李衍就去了她的院子。

  杨氏的jīng神头不错,看来没受什么委屈。

  “大姐姐可好?”

  杨氏道:“jīng神头不错,算是顺产。”

  李衍点点头,道:“以后得闲了,多派人给大姐姐送些贴己。”

  杨氏明白,她到底是内宅中人,比起李衍还要周全许多。

  “会注意的。”

  李衍又问道:“大侄子怎么样?可得了名字?”

  杨氏低声答道:“好在你姐姐和姐夫恩爱,这名字一早定下了,取名贾兰。兰哥儿长的好,很是康健,你姐姐总算也有了一个依靠。”说到后来,杨氏终究忍不住掉眼泪。

  李衍沉默不语,这年代的女人有了子嗣,的确就相当于有了依靠。确如杨氏所说,幸好贾珠早早娶了名,否则按照规矩在满周岁取名,大姐姐那般处境被人忘了也说不定。

  若是耽误了入族谱,这更是一件大事。

  如今名字早早定下,只需送上一份礼去宁国公府,贾兰便确立了宗族的身份。见杨氏还在感怀,李衍安慰了杨氏好一会儿,才回了自己的致学斋。

  自此以后,李衍在学业上更辛苦几分。

  李衍县试

  日子悄然而过,转眼间三年过去。

  李衍十四岁生日,便是童子试的第一关县试。李衍报考的地方不是李家的家乡,而是直接在京城参考。

  在古代的科举中,童子试是科举的第一关卡,它分为县试、府试和院试。县试在各县进行,由知县主持。通过县试后进行由各府的官员主持的府试。

  这通过县、府试的便可以称为“童生”,然后可以参加由各省学政或学道主持的院试。

  院试通过才能成为一名秀才,才有参加乡试考取举人的权利。

  考试流程复杂,而且并非人人都可以参加考试。

  就如童子一试的县试,其需要一位本地童生,去县衙礼房报告,填写姓名、籍贯、年岁、三代履历,然后取得本地廪生推荐保证,再由县令派人进行审查是否冒籍,匿丧,或者倡优皂隶的子孙才算有了资格。

  在这样层层把关,若是没有一些关系让人担保,连考试的资格都没有。

  到了乡试和会试,能够有资格的基本是秀才/举人的三分之一,而且需要的保举不再只是廪生,而是官员。

  李衍是官宦子弟,所以在这一步上完全不用费心。

  就在三日前,李家便派人稳妥的办好。

  京城繁华,但是京城县令就比较尴尬了,因为这京城里随便砸下一个贵人,基本上都比县令要来的高。

  这县试一关,作为京城县令就没有那么大的权利。

  县试潜规则,高门贵府中的嫡系子弟参加县试,只要不是太过不入眼,基本上是能过去的。

  考场就设在县衙大堂,李衍手上带着铭牌,除了自己的名字籍贯等身份证明,还有“近有七尺、神清骨秀”的字样,这算是考试识人之法。

  县试很简单,基本上县令可以直接批阅试卷,有时遇上优秀的,当堂就可以让过。

  李衍进入考场,找到一个好位置坐下。

  慢慢的,小有七八岁的稚子,大有二三十长须的男子。时辰到了后,京城县令彭德言施施然的走了进来。

  京城的这次的县试有四场,第一场如果成为第一,那便过了县试。接下来的第二场和第三场不必考了,只等第四场参加面试确定名次。

  彭县令先说了几句场面上的话,无非赞颂皇上,说说考场规矩之类的。

  发了试卷,李衍显得不慌不忙。

  其他的学子倒是紧张万分,李衍还能感觉旁边的人拿着试卷在发抖。

  试题显露出来,李衍心中一定。

  做八股李衍已经得心应手了,八股文按照其固有格式分段,主要分为:破题、承题、起讲、起二股、中二股、后二股、束二股、落下八段。

  此次县试题是《论语》中的题目,《论语》基本是读书人必学科目,而且一般从小学起。

  县试摘《论语》做题目也是最为合适的。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jiāo,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李衍在心里读了十遍,方才打起糙稿。

  这一场考试时间有一天的时间,所以这时间上可以说是极其充足的。

  考场上的学子或思考,或抓耳挠腮,或做yù哭姿态,彭县令坐在上首无丝毫动静。

  他的目光一直在考场上流连,只是不免朝着几位勋贵人家子弟身上多看几眼。

  但愿那些个子弟,别什么书都没读也过来丢人现眼。

  时间慢慢过去,彭县令一直坐着也感觉无趣,便开始转悠起来。

  李衍此时已经写完了初稿,开始检查是否不对题或犯忌讳的地方,彭县令走过来扫了一眼,心中不由的点了点头。

  此子身着体面,应当也是权富之家。他只看扫了一小段,便觉得这文章所做,四平八稳,这八股的功力在这般年纪可以说极其少见。另外,瞧着这水平,就是提前来个三四年过了童子试也不算困难,偏偏现在才来参考,当真是一沉得住气的人。

  彭县令在官场呆久了,也清楚的知道,越沉得住气的人越容易登上高位。如今内阁的首辅,无一不是养气jīng深到了极点的人。

  李衍觉得没什么问题,便工工整整的将文章摘抄上试卷。李衍的字很漂亮,又端正,十分符合朝堂的主流。

  终于有了人jiāo了考卷,李衍也起了身。

  走到案前,躬身奉上试卷。

  彭县令接了过来,什么话也没说,就让衙役送李衍出门。

  “大爷……”

  还在县衙外等下考的安柱自从有考生出来,眼睛就不停的盯着门口。这见李衍出了场,当即欢喜的迎了上来。

  “大爷考的如何?”旁边的素锦一边给李衍整理衣襟,一边温声问道。

  安柱笑道:“大爷才学出众,区区县试根本不用说。”

  李衍带上帽子,率先走到最前面,平静的道:“回去将这几天学的《孟子》几章抄上二十遍。”

  安柱顿时苦了脸,素锦抿嘴笑道:“叫你乱说话。”

  安柱也回过神来,虽然事实如此,但是这样的话还真不能说出来,好在刚才没什么人经过。

  “是。”

  李衍直接回了李府,也没在外边停留一时半刻。

  府中杨氏早就让下人准备了一桌好吃的,毕竟考了一天,jīng气神都消耗得厉害。

  李衍出来的算快,而且他的心态正,这些年虽然在家里闭门不出,不过也找了几个好武师好生练习了一番,算不上什么高手,但是绝不是手无缚jī之力的书生了。所以,李衍并没有什么辛苦的感觉。

  换了衣服,到了大堂,杨氏亲手给他倒了一碗鱼汤。

  李衍吃的畅快,问道:“父亲呢?”一回来就不见父亲,一般而言,李衍回到家,需要将考试所做的文章给父亲看看。可是李衍到了用晚膳的时候也没回来,所以李衍感觉奇怪。

  杨氏道:“原本在家里等着,谁知你进考场没有多久,就被皇上宣进宫去了。一个时辰前,便派人回来传了信,说今晚不回来用膳。”

  李衍点点头,没有继续问下去。

52书库推荐浏览: 水心清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