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元春晋升记_Fahrenheit【完结】(46)

阅读记录

  贵妃如今处置宜嫔,更忙着清理宫中的钉子,母子见面没说上几句,圣上便到了。圣上与贵妃自然有事商量,赵之桢只得离开承乾宫前往生母宫中。

  平心而论,贵妃更关心儿子的前途,那是因为她有足够的出身和眼光,而淑妃却只能跟儿子说些家长里短。

  淑妃絮絮叨叨地问过儿子的起居,孙儿孙女的qíng况,更是没忘问问元chūn是不是安生。

  一提这话,赵之桢便心生不快:您难不成还觉得我关了舅舅,是元chūn挑唆的?

  淑妃哪里知道儿子心中所想?又轻声问道,“贵妃那里有什么打算?”她想了想,又补充道,“贵妃的内侄女如今年纪到了吧?可惜你表妹还小,不能参选呢。”

  赵之桢此刻真是无话好说了。贵妃早就说过,她无意把娘家侄女塞进儿子身边,无奈淑妃不信。而且淑妃口中这位“表妹”正是那个纨绔舅舅的嫡女。

  从生母宫中出来,赵之桢望着头顶天空,生母的唠叨犹在耳边,他竟有种恍如隔世之感:他这个亲娘似乎从来都没想过他差事是否办得好,是否存了什么心事……但愿只是“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吧。

  王府之中,特地请来母亲和嫂子的元chūn也在践行这句名言。她差点吃了宁府的大亏,难道还要息事宁人?!

  当然,宁府“帮”元chūn谋划扶正,此事在王夫人最初听来还是喜事一桩,她甚至想备足礼物,专程去宁府感谢一下贾珍和尤氏呢。

  可随着元chūn仔细解释,王夫人的脸也越绷越紧。元chūn说得再明白不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王爷是圣上和贵妃的儿子。”

  咱们家如今还没让圣上看在眼里,还是少折腾点儿吧。这话也许传不到贾政耳朵里,但经过嫂子李纨,能让老祖宗和姑妈知晓也就足够了:如今跟宁府远着点真没坏处。

  而且此举也很合王夫人心意:前阵子大内总管去宁府抄了好些书信,万一牵连到了荣府又该如何?万幸女儿传达了王爷的意思,贾珍肯降职就好。

  抱怨过宁府,王夫人其实也有事相求,“你哥哥今年要大比……”

  元chūn本以为母亲想为哥哥求个门路,熟识诸位学政考官的机会,刚想开口应下,谁知母亲话锋一转,“听说今年出缺极多,不如给你哥哥早些物色一个?”

  此言一出,李纨瞬间垂头,也不知在想些什么。元chūn立时就面无表qíng了,“谁跟您说哥哥考不中的?”

  作者有话要说:欠两更了……这个说什么都要补上。

  ☆、第38章

  其实,完全无需母亲直言,元chūn便能猜着:不知是哪位权贵还是宗亲说了句珠哥儿这回怕是艰难,母亲就能深信不疑,还要专程跑来为儿子谋划个退路……不管宁荣两府再怎么为自家曾有的荣光骄傲,他们也是勋贵,还是勋贵之中不很入流的——自从贾代化与贾代善兄弟去世,宁荣两府爵位再高,没有实职更无甚实权,品行嘛……就更甭提,让人想由衷敬重也是难事儿。

  而且贾家跟真正的52书库几乎全无jiāo往,即使贾代化和贾代善兄弟在世,两府跟文臣清流也不太对付。当然,文臣武官若真想携手同盟,坐不住的准是圣上。

  简而言之,贾家子弟想读书科举不见得比寒门轻松多少,在未必请得来货真价实的大儒为师的前提下,贾敬都中了进士,足见他不凡天赋。

  当年他不得不辞官并让儿子袭爵,其中不仅有贾敬自己的失误,怕是更有科举做官的同僚暗中排挤之故。

  贾珠如今要面对的,只会比当年的贾敬更艰难:贾敬参加大比的时候,他爹还在世,多少还能为儿子保驾护航呢。

  这些qíng况,元chūn不信父母真的想不清楚,只是他们大约没怎么放在心上,毕竟不中进士又不是没差事做,实在不成还能捐官呢——勋贵之家往往爱轻视这个进士的分量。

  话说回来,换成前世的元chūn,她就绝不会在文武,勋贵和清流,世家和寒门这些门第之间琢磨太多——这得多亏了赵之桢闲来无事,经常跟她说起的京城格局。

  当然,赵之桢也不是全无私心:元chūn的确“孺子可教”,而且有个贤内助他也能松快不少。只是赵之桢教元chūn的东西,元chūn却不能直接说给母亲听,说得多了,没准儿还要生怨。

  其实,只要没错过嫂子李纨的神qíng,自能看得出她的……不仅是不赞同,甚至是有些不以为然了。

  嫂子李纨的亲爹可是国子监祭酒!哥哥的文章拿给岳父指导,可是再顺理成章不过。看看嫂子这些日子的模样吧:滋润又满足,这可绝不仅仅是因为她生了儿子。

  不过母亲王夫人也在场,元chūn不好问得太多,省得母亲和嫂子再闹起婆媳不和,为了府中中馈王夫人已经挺不自在了。

  倒是母亲这边该劝就劝,该给定心丸的时候元chūn也不能吝啬,“太太,哥哥的事儿我回头跟王爷提一句,您也别太……听风就是雨。”

  王夫人转念一想,女儿这是应下此事了吧?于是她也笑道:“那就烦劳您多费心思了。”

  正所谓居移气,养移体,女儿做了正三品的郡王侧妃,说出来的话也越发让人信服,同时也越发坚定,难于说服和左右了。

  不过王夫人对此很是欣慰:女儿不容易让那些脏了心的东西挑拨,若是xing子太软和了,在王府里怎么立得稳?

  王夫人又道:“只要侧妃平安,一切都好。”这是场面话,下面就是真实想法了,“也别……太qiáng求,王爷百忙之中一二顾及不到也是常事。”

  元chūn一听这话,直接笑了:这哪儿是帮不帮都成啊?分明是想要她给个准信儿的意思。

  不过帮哥哥绝对是心甘qíng愿,元chūn笑道:“我心里有数呢。”又问起宝玉,“可还淘气呢?”

  小儿子的天分比长子还qiáng,又xingqíng柔顺,王夫人始终觉得宝玉更贴心,言语中自是带了几分得意出来,“教他的先生,满口夸赞。你哥哥闲了,也教他些学问。”

  这回元chūn可是真心笑了出来:言传身教嘛,宝玉若跟哥哥贾珠学到点心机,这辈子受用无穷了。

  说完好事儿,元chūn就得问问不那么好的事儿了,“舅舅身子养得怎么样?”

  这又是王夫人另一番烦恼,“他养得不坏,可眼见着就要离京赴任了,苦寒之地……可怎么得了?”

  王子腾任职之处,号称苦寒……不过那地方元chūn可是仔细看过地方志的:南北jiāo通重镇,商贾云集,寒倒是真的,苦却未必,舅舅若是任满三年,只怕还能赚得盆满钵满。

  说实在话,舅舅若非有功在身,这个好差事也轮不到他。至于舅舅真正忧愁的事儿,只是要遵照大皇子的意思,挖七皇子的墙角罢了……元chūn把当地qíng况细细说了一番,王夫人心事愁容至少去了一半。

  趁着王夫人更衣的功夫,元chūn给李纨递了个眼色,又轻声嘱咐道,“寻个机会再来一趟。”

  李纨如何不应?本来她也有心跟小姑子多多往来。不同于王夫人和贾敏,李纨对元chūn这个小姑子可很有几分真心。

  就说这回,小姑子一席话下来,婆婆轻松了不少,回家去也不会心事重重,闹得大家都得小心翼翼,只看这一点,李纨就要认下小姑子这番心意。

  送走母亲和嫂子,元chūn便坐回书案前,开始看起账册。

  却说赵之桢出得宫门,便遇见了……等了一会儿的大皇子。

  正所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赵之桢登时便打起了jīng神:虽说兄弟俩同父同母,单论私jiāo却很是一般。

  兄弟彼此见礼后,大皇子赵之棣端详了会儿弟弟,才道,“气色看着倒还好。”老七原配死了的时候,他可是真的哀痛,这回嘛……看着也是疲惫居多。

  赵之桢硬挤了个笑容来,“谢大哥关心,还算吃得香睡得着。”

  大皇子道:“从妃母那儿出来……只是有心事是吧?”

  兄弟俩边走边聊,也不怕太子派人过来听墙角。大皇子又轻声道:“哥哥在这儿先给你赔个不是。当时真是qíng非得已。”

  趁着赵之桢在北面驻守,大皇子在论功时为自己人抢了些功劳,甚至还出手压了压柳桓,最后还为王子腾谋了个下都督。

  偏巧王子腾是赵之桢侧妃的亲舅舅,沾亲带故之下,赵之桢没有直接拒绝。但要说让赵之桢为此承赵之棣的人qíng,那也绝无可能了。

  大皇子也知道自己能让臣子投靠,但不能霸气一露,就连掌兵多年的弟弟都会倒头便拜。如今他想抗衡太子,势必要和弟弟好好修复关系……他也不指望说两句好话,弟弟就能芥蒂尽去——不拿出些真正的好处可不行。

52书库推荐浏览: Fahrenheit 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