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总管升职手札_衣青箬【完结+番外】(193)

阅读记录

  要将这东西运到江南来,也颇费了平安一番心思。亏得被一位工人提醒,用刨木花来做减震层,效果还不错。所以虽然路上难免颠簸,但是送到这里也没有坏。平安之前已经检查过,并且换了个包装。

  红漆盒子上面雕了牡丹花,十分雅致。

  温成碧在平安的示意下,上前打开了盒子,然后不由抬手捂住唇,小声的惊呼了一声。

  只因这座钟实在费了不少功夫,外壳的做工堪称巧夺天工,做它的功夫,倒比做里头的零件更麻烦些。钟身整体用金子打造成,镶以银饰和珠玉宝石,除了摆钟的部位之外,周围的部位做成缠枝并蒂莲的款式,又jīng致又漂亮,阳光一照,看上去金碧辉煌。

  即使是温成碧出身这样的世家大族,见过的好东西不知凡几,也仍旧被它所经验。

  “这是个什么东西?”她脸上带着激动的红晕,追问平安。

  她话音才落,正巧到了整时辰,钟声敲了整整八下,声音清亮,能够传出去很远。温成碧吓了一跳,又好奇的凑过去研究,一双眼睛闪闪发亮的看向平安。

  平安有些招架不住,连忙道,“这是座钟。有个寓意叫做一见钟qíng。虽然早了些,但还是祝你们夫妇百年好合。”然后又粗略的解释了一下远离和使用方法。

  温成碧赞叹道,“巧夺天工也不过如此了。这东西是平安你自己弄出来的吧?——难为你怎么想得出来!”

  “倒也不算为难。”平安忍笑道,“想到你要嫁人了,总该送点东西充充门面,只好咬牙上了。所幸不rǔ使命。”

  温成碧瞪了他一眼,转头爱不释手的看着座钟,把玩片刻后,让人将这宝贝好生抬回自己的院子里,她自己虽然依依不舍,但也没忘了待客之道,留下来陪平安说话。

  “这东西很难做吗?”她问。温老爷子面色微微一动,也看了过来。

  他不似女孩子,首先注意到漂亮的外表,所以对于平安之前说的那些原理,更感兴趣。

  温成碧并不是循规蹈矩的女孩子,对这些东西,自然也十分好奇。方才稀罕够了,这会儿也想到了这个地方,遂有此一问。

  平安本来带着这个东西过来,本来就是打着要利用这东西将自然科学介绍给所有人的意思,所以自然知无不言。

  还别说,温成碧对这种需要动手的东西特别感兴趣,串珠她这里也有,立刻命人取来,做起了单摆实验。

  她沉浸在游戏的乐趣之中时,温老爷子已经犀利的看出平安的一部分意思来了,若有所思的问,“这就是平安所说‘自然科学’?与格物致知之理,倒有些互通之处。”

  平安点头道,“是的。一切道理都能通过观察和实验,从自然界之中获得,这便是科学。”

  “听着倒是颇为有趣。”温成碧道,“我有时也会想,四季为何流转变化?白天黑夜又是怎么回事?树叶为何下落?风是从何处而来?这些都是自然科学么?”

  “是的。”平安鼓励的朝她笑道,“你观察生活十分仔细。这些东西里头,都蕴藏着自然道理。”

  “那平安你都知道吗?”温成碧有些不服气的问。

  平安摇头,“大自然的道理,是不可能尽知的。你说的这些还只是身边的道理,仔细观察,认真追索,总能得到答案。可还有些东西却不成。比如天上究竟有多少星星?他们是怎么挂在天上的?星星上有没有其他人住着?假使我们想要到星星上去,要如何才能成行?在星空之外,还有什么?问题太多了。”

  温成碧听得出神,下意识的喃喃问道,“那答案在哪里呢?”

  “答案藏在我们身边,等着我们去找出来。”平安说。

  当此之时,平安并不知道这么简单的一次谈话,会开启一个女孩子内心深处对于追寻真理的决心,也不知道未来第一位女科学家就这么被他忽悠出来了。

  他只是很高兴的发现,其实所有人都不缺少探索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只不过在此之前,大部分人一直都不得其法罢了。即便如此,深究此前曾经出现过的文字典籍,便会发现,其中有些也已经蕴含了这些道理。

  他要做的,是去芜存菁,然后推动大家一起去发现更多的真理。

  “平安,那个座钟花费成本几何?若是不用那么多金玉珠石呢?”最后,温老爷子忍不住问道。

  他其实也很想研究一番这玩意儿,但是跟自家孙女抢东西就有些不人道了。所以温老爷子转而向平安求助。反正他既然能做出一个,也能做出更多。

  平安道,“只要掌握了原理,制作只是惊喜些,并不算难。”顿了顿,又道,“我yù与温家合作,做这座钟的生意,老爷子意下如何?”

  “哦?”温老爷子闻言,倒是沉思起来。

  这生意自然是做得,只是,平安为何要平白便宜了他们?毕竟以他的能力和背景,如果自己做,也不是不成。

  对于这个问题,平安表示,“我只是不耐烦处理这些琐事罢了。”毕竟他要忙的事qíng已经足够他焦头烂额,实在是不愿意再给自己增加负担了。

  对这个说法,温老爷子也有些无奈。不过这种事自家不吃亏,他自然很慡快的答应下来。

  其实平安除了嫌麻烦之外,也有另一个原因,毕竟利益才是最稳固的联盟,要将温家拐上船,不付出怎么可能?而且,他要让温老爷子看见自己的“自然科学”能够带来什么样的利润,然后他才会全力投入其中。

  在京城那边,要做这些事qíng阻滞太大了,所以平安除了给傅彦一份计划书之外,并不过多的cha手。因为以他的推测,就算要修书,恐怕也是从经史子集那边开始,之后才会是那些比较繁杂的作品,然后才是冷门的医卜星象,至于自然科学?等着吧!

  所以索xing就从比较开明的江南入手,大家分工合作,互通有无,也很愉快嘛!

  有了这个切入点之后,果然之后谈起修书的事,温老爷子的积极xing就增加了许多。虽说现在图书馆还没有建起来,但是他老人家也表示,可以召集人手,先将这个工作组织起来,慢慢做嘛。

  平安并不贪心,也不是要立刻就出什么成果。所有首先要做的,是在浩瀚如烟的典籍之中,将与自然科学有关的东西给挑出来,编纂成册。然后再以此为本,去进行探索。

  不过越是基础的工作,就越是困难。

  如果不是有温家支持的话,平安自己要做成这项工作,恐怕穷其一生也未必能够成功。

  这就是他跟古人最大的区别。平安自认为上学的时候记忆力不错,也背诵过许多文章。但是跟这些古人比起来,就差得太远了。尤其是后来网络发达之后,不管需要什么资料,一搜就有,平安都觉得自己记忆力退化了许多,有时候连熟悉的汉字都不会写了。

  但是对古人来说,因为书太难得了,所以他们每每得到一本书,就会将之反复研读,背诵。以后还会经常温习。发展到后来,小孩子上私塾的第一件事就是背书,等到背通了,先生才会逐字讲解。

  就连科举考试,童子试考的也是贴经。基本上跟后世的填空题差不多,给上句填下句,给下句填上句。甚至考进士的时候,也会有一场考贴经。

  第141章南的悠闲日子

  其实现代人对古代的科举不甚了解,总会以为科举制度非常死板,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事实上科举考试的科目也是很多的,有进士、明经、明法、明字、明算等等,另外偶尔有些朝代还有武举。像清朝还开过特别科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经济科等。

  其中进士科和明经科是科举的主流,考试内容则有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

  其中贴经这个部分从童子试贯穿到会试,相当于是对士子们基本功的考察,所以非常重要。基本上要求全对才能够考过。

  这样做的好处是,只要脑子灵活些,出口成章,引经据典都很容易。

  平安自己不认识这样的人,身边的朋友们好像都是有事问度娘,自己能够记得多少却很难说。但平安听说过,钱钟书先生编《管锥编》的时候,身边是没有任何资料的,全凭记忆力。这样的文学素养简直令人肃然起敬。

  所以说网络的发展,也不知道是好是坏。平安曾经在不少文学作品中看到过,在网络发展到极致之后,纸质书籍已经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网络存储。之后人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灾难,因为储存这些资料的服务器被损毁,导致人类文明断层。

  虽然脑dòng很大,但是也未必不可能发生。

  扯远了……对于平安来说,他现在所需要的,正是这样的人才。

  出口成章,不用翻书就能说得出哪个典故出自某某书,厉害一些的,甚至连第几页第几行都能说得出来。这就省下了大量的翻找资料的时间,极大的提高了编书的效率。

  平安自己做不到,但温家人也好,他们找来的这些才子儒师们也好,对他们来说,做到这一点好像特别轻松。

  所以平安一开始的时候还能以“顾问”的身份去指点一二,后来发现人人好像都比自己更qiáng,自信心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一时之间简直生无可恋。

  之后除非是有什么难以决断的事qíng,温老爷子派人过来请他,否则平安轻易不肯过去受这个刺激。

  被戳到短处的人伤不起。

  从来都自诩自己是“脑力工作者”的平安赫然发现,如今自己更适合做的居然是“体力劳动者”。那就是去施工现场监督图书馆的建造工作,同时也考察一下建筑公司这边,看看管理上或者执行上,是否还有什么可以调整的地方。

  除此之外,需要平安cao心的事qíng并不多。所以平安陡然发现,自己居然又空闲下来了。

  闲下来的时间,平安就凑到徐文美这里跟他一起消磨。徐文美对他十分嫌弃,“我年纪大了也就罢了,正该颐养天年。你年纪轻轻,整日里跟我混在一起是怎么回事?”

  此时他们正划了船在河上捞菱角。——徐文美的住处就在河边,宅子后面开了小门,还建了一个小小的码头,船不用时系在那里,要用时解开锚绳,便能出行。

  江南水网稠密,水中的物产自然也十分丰富。平安来的时候好,正是莲子和菱角成熟的时节,立刻撺掇着徐文美出来游河。

  这会儿他正剥了一只脆生生的菱角放进嘴里,闻言笑眯眯的道,“我在这里,自然是要伺候师父。否则师父哪能如此悠闲的躺在船上等着吃?”

52书库推荐浏览: 衣青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