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女_平仄客【完结+番外】(370)

阅读记录

  从从五品上的兵部郎中到正四品下的兵部侍郎,官升了四等,许慎行只用了八年的时间,这个速度,令朝官咋舌——关键是他身后没有世家大族。

  许慎行熟读兵书,对西燕的动作看得很通透。在大永戒备之后,西燕却送来厚礼,这分明是别有用心。兵不厌诈,他担心的是西燕刻意示好,使得大永松懈。

  作为兵部侍郎,他当然要出列奏言,提醒皇上和朝臣这一点。

  景兴帝听了许慎行的话语,没有顺应或者反对,只是略说了这么一句:“爱卿言之有理。其余朝臣,有本可启,无本则退。”

  景兴帝没有直接表态,但是朝臣已经知道他的态度了:皇上这是不想听到这些不和谐的声音。

  皇上不想听到的,朝官当然就不再奏言了。忤逆上意这种事,在临近过年之时,朝官都不想做。

  至于许慎行等看得明白的朝臣,在退朝之后向景兴帝作的警醒奏言,则另当别论。

  此刻在朝堂之上,关于西燕用心一事,就这样略了过去。

  景兴帝的心思很简单,西燕的贺礼照收,西宁卫戒备照常,不存在什么松懈与否的说法。至于京兆朝堂这里,不必再就此事细说,专注其余政事即可。

  其余政事,最主要的就是改元大典。景兴帝登基之时,就已定下明年正月初一改元,现在已经是十二月了,时间就要到了。

  这是景兴帝登基之后第一个年号,改元之后,大永皆称景兴年,昭示着大永正式进入他掌控的世代了。这个名号,将会传遍民间,流传史书,意义非同一般。

  在景兴帝的心目中,大永改元一事,是无比重要的。

  先前还有河内道旱灾和西燕局势一事,他的心神还不及改元之事。现在一切已经尘埃落定,河内道已经平定,西燕已经示好,天下咸太平。当下朝堂最紧要的,就是改元一事了。

  “礼部尚书,改元大典筹备得如何了?”朝官们既无本可奏,那么景兴帝就亲自点名了。

  听到景兴帝的询问,礼部尚书魏晋度应道:“回皇上的话,改元大典筹备已经进入尾声。含元殿已经装饰一新,大典仪注已经拟定,各事正完备当中……”

  魏晋度出列奏言,将改元大典的筹备事宜一一道来。

  在景兴帝登基典礼之后魏晋度的闲悠的日子也没有多久,在入秋之后,礼部就异常忙碌了,忙的就是改元大典。

  礼部先是联同工部的官员,按照礼制要求,将含元殿重新修饰;然后又和太常寺的官员商量仪注,拟定大典过程;中间还要向户部的官员拿筹备的钱财,还要监督少府监制造改元特用的风调雨顺鼎……

  这样众多而重要的事qíng,直把魏晋度和户部的官员累得够呛,而且还有惴惴担心当中是否有差错!

  长泰帝只用了“长泰”这个年号,因此大永上一次改元,是四十三年前的事qíng了。事隔几十年,再有改元大典,朝官们都盯着这一次典礼,魏晋度真怕会出问题。

  “朕心甚慰!朕心甚慰!礼部此事为重,诸官当尽力配合、协助礼部。”听了魏晋度的汇报,景兴帝点点头,满意地说道。

  听了景兴帝的话语之后,朝官们看向魏晋度的目光就多了几分热切。

  他们倒不是为了典礼而热切,他们为的,是典礼过后的事qíng。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改元大典之后,就是官员官职的调整、升迁,这是关系到朝官安身立命的事qíng,他们怎么会不热切?

  对于沈华善而言,这改元大典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他要离开河内道返回京兆了。

  景兴帝的旨意,已经送抵河内道郑州,令沈华善在过年之前回到京兆,这为的是什么,沈华善当然知道。

  改元大典之后,朝堂之上,就是景兴一朝的官员了。长泰朝的前四卿都要退,韦景曜和萧厚仁等人致仕,能接上的,就是沈华善和左良哲等人了。

  景兴帝召他返回京兆,是为了让他接任中书令一职。

  接到这个旨意之后,沈华善的心qíng颇为复杂。这个旨意还是来了,召他回京任中书令,想必皇上心中,定是不乐意吧?

  自从任职中书侍郎以来,他的官阶一直在加等,官职却不曾变化。原因很简单,他是下一任中书令的人选。

  长泰帝留着他,是为了给景兴帝用的,沈家,是长泰帝为景兴帝准备的磨刀石。刚开始的时候,景兴帝也是如此认为的。

  只是后来,随着沈家的势力越来越盛,沈家和景兴帝的分歧越来越多,沈家就从磨刀石变成了利刃,而且还是景兴帝用得不顺手的利刃。

  用得不顺手的利刃,当然是要丢弃的。因此,景兴帝极不愿意让沈华善任中书令,免得沈家气盛越大。可是他发现,除了沈华善,朝中再没有中书令人选了!

  沈华善扶持景兴帝上位,有从龙之功,且有平乱之功;又在中书省任职,熟悉中书省的运作和事务;还是吴越沈家的族长,与朝中官员的关系也好。不管是从功绩、官历、名望等等来看,都没有人比得上他!

  中书令乃大永朝臣第一人,地位何等重要,要的就是超越群臣的功绩、官历和名望,这才能带领百官顺平政事。舍弃沈华善而任用他人,何以服众?

  以沈华善为中书令,非是景兴帝心中乐意,乃是不得不为!

  不特沈华善之位如此,就连左良哲这个门下侍中之位,也是如此。

  景兴帝会乐意让外戚之家担任重臣之职吗?当然不乐意!尤其左家还牵涉重华殿传言、参汤短松子这些事qíng,景兴帝对左家防备不已,又怎么会乐意左良哲任此重位?

  景兴帝不想任用的官员,却不得不任用,这是景兴帝皇权的窘迫。会有此窘迫,是因为他在朝堂的影响太弱了。

  景兴帝从被立太子到登基为帝,时间太短了,只有三年多的时间。这三年多来,他不仅没有拢络到朝中大臣,反而令得原本近臣离心。

  说白了,景兴帝在朝中,根本就没有属于自己的势力。政令不出紫宸殿,主弱臣qiáng,当然会这样。

  为君者,当平衡朝中势力,长泰帝这么教导景兴帝没有错。但前提是,为君者的威望、实力足够qiáng大,可以牢牢压制任何一方朝臣的势力,景兴帝缺少的,恰恰就是这一点。

  这说不上是谁之过,但这就是大永朝堂的现实,或许也是大永朝堂崩溃的因由之一。

  不管景兴帝乐意不乐意,大永的前四卿人选,都是定下的了。

  因此,才有沈华善接到的这一道旨意。

  “我也要返回京兆了,幸好河内道这里的qíng况渐平,我也走得安心……”

  沈华善自言自语道,放下了景兴帝的旨意,准备与河内道观察使jiāo接政事。

  正式的河内道观察使人选已经确定了,不日就到达河内道。此人,是沈华善熟知的,当年也和沈华善jiāo接过。

  就任河内道观察使的,正是工部尚书范载常。工部治水救旱,如今河内道这样的qíng况,范载常就任此职,算是适得其用。

  范载常见到沈华善的时候,神色是苦闷的。从正三品尚书升为从二品观察使,这是高兴的事。官职越往上,晋升的空间就越小,难度就越大,大永有几个从二品官员?

  若是以往,范载常定会笑得见牙不见眼。

  可是如今,河内道就是一个烫手山芋,范载常不想接呀!动乱、大旱灾、贪腐、粮钱,全部都不是简单的事qíng。一想到这些,范载常就觉得头都大。

  “范老弟切勿如此忧心。河内道的民心渐稳,郑州三地的官场架构已经重整。千秋钱庄的粮财会继续运来,以助河内道百姓渡过难关。”

  沈华善笑着说道,将河内道的qíng况仔细道来。

  河内道政局是艰难,任务是繁重,但范载常是官场老手了,治理好这一道,使河内道更加稳定,这是可期之事。

  “况政绩从乱局出,范老弟若是平定了河内道这一方,带领河内道百姓度过旱灾,这就是天大的功绩了。百姓定必感念,皇上也定必知晓。”

  沈华善的意思很明确,河内道是不易,但范载常整治好这里了,那么升官加职就是很容易的事qíng了。

  从二品观察使官职再往上,是什么?那是大永的前四卿!要做到大永前四卿,没有天大的功劳怎么行?像卞之和这样靠着慕妃上位的,毕竟是少数。

  沈华善这一说,倒使范载常的苦闷消了大半。他都已经来到河内道了,还能怎么样?为了前四卿,定要治理好这一道!

  第四百四十章难得欢喜

  西燕用心和河内道局势,是朝廷官员关注的事qíng,但对于寻常百姓而言,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筹备过年之事。

  对于外嫁女儿来说,往娘家送去年礼,是头等大事,沈宁当年也不例外。

  有余居的管事娘子和丫鬟们,早就将送往沈家的年礼准备妥当了。

  chūn诗秋歌两人,是跟在沈宁身边最久的人,能力自不用说,棋书画四大丫鬟,也越来越能gān了,有余居的事qíng妥妥当当,根本就不用沈宁cao心。

  自嫁给应南图以来,沈宁在管家庶务上都没分什么心神。有余居虽然在应府之内,却更像一个独立的居所。

  自李氏去世之后,应南图和应平川、应南谋等人就没有什么jiāo集,应南图也不关心应平川和应南谋现今如何。虽然同进一个府门,平日里也没有三两句话可说。

  沈宁自有孕之后,更是连有余居都少出了。应平川这个公爹,傅氏这个妯娌,都没有出现在她的生活中。对她而言,应家就只有应南图而已。

  对这种怪异的相处状况,应南图只有一句话:“不用在意,且顾好你的身子便是。”

  不用在意,说的不是态度,而是将来的打算。应南图压根就不打算长留在应府,所以府中的一切,都是排除在他的人生之外的。

  从应平川想毒杀他的那一刻开始,应南图目中所及,就没有应家了。这是他的心志所向,而沈宁,则是顺着他这种心志来做。

  这一对夫妇,当真是不类常人。更重要的是,他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觉得这样没有什么不妥的。

  就连沈华善和沈则敬,都默认了这种怪异的qíng况。他们从来没有在应南图面前,说“对应平川孝顺,毕竟是你生身之父”这样的话语。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如何待我,我如何待之。怪异,也是一种实在的qíng况,就这样下去吧。

  在过年之前,沈宁挺着肚子,由应南图陪同,亲自送年礼去沈家,有见一见沈俞氏、和娘家诸人叙叙qíng谊之意。

52书库推荐浏览: 平仄客 女强文 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