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女_平仄客【完结+番外】(90)

阅读记录

  叶正纯想到自己那个翩翩君子似的徒弟沈则敬和闷葫芦似的女婿张澍,深深叹了一口气。他还要在这两人面前维持形象,倒也不好太过随xing而为,还是和沈华善说话自在多了,嬉笑怒骂都得,这才是舒服啊。

  在众人殷殷期待之下,七月十三,沈华善带着袁恪真、徐有贞等人,回到京兆了。尚书右丞伍朴芳并工部诸官员亲自在东南城门外迎接沈华善一行,这还是长泰帝特许的,就是为了表示对沈华善的嘉许和看重!

  治好台前河道、贯通南北漕运,这可是大功劳!水患向来难治,可是沈华善一行人不仅治理好台前河道,还开创xing地提出了置水门、开支河、浚河道的治河三策,为大永其余地方的治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才是他在台前立下的最大功绩!

  在太后崩、皇家诸多事qíng发生之际,有了这样一件大喜事,能冲淡京兆低迷压抑的氛围,实在是太难得!就连几个皇子,都在暗暗庆幸沈华善治水成功,现在长泰帝的心qíng可谓极之欢喜,对他们也和颜悦色了不少。

  没多久,伍朴芳等人就接到了沈华善一行人。仔细算来,沈华善这一行人离开京兆将近一年了。他们在台前河道艰辛的一年,日晒雨淋,又加上一路上赶回京兆,这些人脸色都有风霜之色,看起来颇为疲惫。

  疲惫之中,却是更多的是归家的喜悦和完成任务的轻松,终于返回京兆了!终于完成台前治水的任务了!终于不负皇上和百姓所托!这种种的想法jiāo织在一起,袁恪真等人都笑了起来。

  伍朴芳的官职要比沈华善要低,他一见到沈华善,便笑意盈盈地迎了上去:“尚书大人一路辛苦了!一路辛苦了!皇上令下官在此等候,请尚书大人直入皇城!”

  沈华善拱一拱手,谦虚地说道:“这都是份内事!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幸不rǔ命。”

  一行人进了皇城,往宣政殿走去,沈华善还要向长泰帝述职,之后才能返回沈家。

  长泰帝已经在宣政殿等候多时了,对于沈华善在台前治水的成功,他是很满意的。

  去年那场洪水对台前河道毁坏之严重,长泰帝是知道一二的,户部侍郎江成海曾多次在御前奏说南北漕运受到的影响,他也先后派了那么多人去台前治水,也没有取得成效,直至沈华善带着治水良人徐有贞去了台前,这才使得治理台前河道一事有了根本xing的变化。

  早前沈华善奏报的书信上也简单说了治水的过程和进展,现在他返回京兆了,自然也得向长泰帝汇报具体的qíng况,连徐有贞,也被特许在御前对答。

  去年七月,沈华善带着徐有贞等人去了台前,与早在当地的工部侍郎袁恪真汇合。到了台前一看,沈华善才知道水患之严重,台前河道缺口之大,怪不得袁恪真没有任何办法了,这qíng况实在险峻危急啊。看着那巨大的缺口,沈华善的心止不住地下沉。

  在徐有贞的建议下,沈华善暂时停止河工截水和清淤工作,首先做的事qíng是对地形水势进行了详细查勘,然后他将台前河道的河工、官吏、漕运诸人汇聚起来,让他们说说自己对台前河道的看法。沈华善、袁恪真、徐有贞三人将河工们的说法整理、提炼,在根据台前的实际地形,集思广益之下,才提出了置水门、开支河、浚河道的治河三策,具体采取疏、塞、浚并举的办法,完成了一整套治理台前水道的方案。

  这治理方案得到朝廷批准后立即开始实施,沈华善在台前镇守,一力为这方案护航。新任的河内道观察使钱同式是沈华善的好朋友了,当年他就任鸿胪寺卿的时候,曾得到过沈华善的帮助,如今,也是时候尽人qíng了!钱同式对于这个工程鼎力支持,治水物资等源源不断地从河内道各地运抵台前,不仅如此,许多河内卫兵将也参与到这项治水工程中去。

  整个治水工程耗费物资数以万计,连运角河工都有五万八千余人,可见治理河道的规模之大。这项治水工程,以沈华善为首,以徐有贞理论为依据,历时近一年,终于完工。

  工程竣工之后,当地人为感念朝廷治水的功德,还在台前的八里庙村修建了水河神祠,祠堂内还立有功德碑,上面记载的正是这一次台前治水的过程,治水官员河工、用工、用料、建闸地点,是除水患兴水利的经验总结等等,谓之曰“敕修河道功完之碑”。

  “臣等幸不rǔ命,皇恩浩dàng,天佑百姓,才使得这次治水工程顺利完工,当地人修建水河神祠和功德碑,正是为了感念皇上的恩德……”沈华善顿首叩拜,极尽详细地描述了台前百姓对长泰帝的感恩之心,把这个功德碑的表面意义深化再深化!

  工部侍郎袁恪真、布衣百姓徐有贞等人也叩头如是道。袁恪真还拿出了功德碑的拓片和一摞摞的大蒜头,道这是台前的特产,是台前百姓为感谢皇上,专门让他们送来给皇上的。

  长泰帝让袁恪真呈上那一摞摞的大蒜,闻着大蒜独有的辛辣味,他心里在感叹台前百姓的质朴,这是他们拳拳感激之心啊。为君者,最高兴的莫过于得到百姓的拥戴了,沈华善等人不仅治好了台前水道,还传播了君泽,这可是一举两得的事qíng!

  长泰帝对沈华善等人在台前的表现更加满意了。当即,他宣布了沈华善等人治水有大功,还当场赏赐了不少御用衣物,至于加官加封等事qíng,不日就会有旨意下来。

  “你那几摞大蒜,可真是用得好啊,你不见朝臣们眼睛都亮瞎了。估计这会皇上觉着大蒜的辛辣味也是香的。”叶正纯对着沈华善揶揄道,当时他在宣政殿上可是看得清清楚楚的,皇上的眼里都有笑意的!

  在台前立下治水奇功,又这么会来事,这老小子长进了啊,叶正纯这样想道。也不枉他一下了朝就往沈家跑了,招呼都没打,自然不会下什么帖子了,那玩意儿忒麻烦!

  “可别这么说,这可是台前百姓对皇上的心意啊。”沈华善笑着反驳道,双眼眯了起来,一贯和蔼的面容似乎更加亲切近人了,那脸上的风霜之色,在休憩过后自然也少了许多。此刻听了叶正纯的话,他也不甚在意,那的确是台前百姓送的,他可没有胡言;不过也是他和工部的人暗示台前百姓送的,这也不假。

  “这一次,估计你这个工部尚书的位置可以松一松了。这殿试之后,沈家势盛,敬儿吓得够呛。若不是有太后崩之事,局面还真不好说。现在你再立功,木秀于林,可不是什么好事。”玩笑过后,叶正纯开始说起了正事,为了表示对沈华善等人的嘉奖,长泰帝必定会对他们加等加官的,这样一来,沈家又会再一次进入京兆官员的视线焦点了,早前沈则敬就已经找过他了,表示了这一点担心。

  “这个我已有打算。无须太忧心,现在正值太后孝期内,倒避免了很多事。”这一点,沈华善自己也有考虑的,不过却没有沈则敬和叶正纯那么担心。

  君恩有限,再说这次二品官职里也没有位置空缺的,最多,他也是加等罢了,倒不会太显眼。

  “对了,那个徐有贞,志向是游历天下的,最烦做官之事,估计他也不会在京兆待太久的,你可得跟吏部的人说一声,免得到时候破格授予官职还被拒绝了,大家的面儿都不好看。”沈华善想起了徐有贞之前和他说的话,这台前治水的事qíng一了,他在京兆待一小会就去游历的了,这加封赏赐之事,他也不稀罕的。叶正纯是尚书右仆she,透个消息给吏部和长泰帝,不是什么难事。

  “这可真是奇人,还有人不爱赏赐和做官的,我致仕之后也要到处游历一番才是。这大山名川,虽身不能至,心向往之啊。”叶正纯答应了沈华善会代为周旋一下,末了还感叹这样一句话,让沈华善是哭笑不得。

  直到叶正纯告辞之后,沈华善才有时间和沈则敬、沈则远等人说话,父子团聚,说的,自然都是近期的事qíng。于是沈华善知道了太后崩前后的事qíng,也知道了五皇子风头正盛,只是他关心的西燕,倒一直没有什么消息传来,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沈华善也渐渐放宽心了。

  第一百一十八章沈家磨刀石

  沈华善回到京兆没几天,当他还在优哉游哉地拜访老友旧知的时候,朝廷对他们这一行人的台前治水之功就给予了褒奖。这褒奖主要就是加等升官了,结果当然是喜人的。

  工部和都水监这些官员在台前付出了那么多的辛劳,自然是有收获的,这加等升官,正是此理。

  因为有叶正纯从中调度,朝廷没有授予徐有贞官职,只是免掉了他十年的赋税,另外还赏赐了不少金银财帛,这正是徐有贞想要的结果。

  袁恪真官第加了一等,因为目前尚不是调动的时候,还是任工部侍郎一职,等到下一次考课之时,估计他的累积等第已经足够加官了。

  至于沈华善,还是正三品,不过却调入中书省任中书侍郎一职,兼集贤殿直学士,虽然没有加等,因中书省权特重,却更靠近权力中心!尤其是兼任集贤殿直学士这一点,沈华善觉得更为重要,须知中书令韦景曜大人就是兼集贤殿学士,主管着集贤殿的事务。

  最重要的一点是,集贤殿里面的都是什么人啊,都是年轻的状元、榜眼、探花之类的人,这些人才是大永的未来!现在他兼任集贤殿的学士,少不得,这些大永将来的柱梁之臣都要承他的一炷香火qíng了,所以一连几日,沈华善的眼里都是带笑的,原本就和善的面容望之更为可亲。

  而接任沈华善工部尚书一职的,则是司农少卿范载常。

  范载常看着沈华善一脸和善的笑意,专心听着他的提点,时而点点头,末了感叹这位前工部尚书做人处事之周全,这不,他刚刚准备递拜帖去沈家呢,谁知拜帖还没送出去,就接到沈华善的下帖邀请了,这位前任也不废话,乐呵呵地说道:“我请你来,倒不是为了旁事,这工部诸多事qíng,还得提前跟你打声招呼。倒显得唐突了。”

  沈华善话是这么说,言语间却诸多提点,让他这个要接手工部的人也对工部现下的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工部诸官员的xing格特点办事方式也有了不少的认识,这些可是第一手的资料,虽然主官移职会有工作jiāo接,但是说得这么实在这么详细的,范载常还真没遇到过——其实他不知道,沈则敬对宋希琦是如此,现在沈华善对他也是如此,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这也可算是沈家的传统了。

  “这江南和河内两道今年也没有水患发生,可见去年的治水还是有实效的,工部一时也没有特别紧急和重要的事务去做。说起来,司农寺和工部倒有一些相通的地方,都是民生大事。民生重于泰山,想民所想急民所急,不求贪务实在,这工部尚书之职就能胜任了。”沈华善最后总结,笑眯眯地说道。

52书库推荐浏览: 平仄客 女强文 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