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边军一小兵_老白牛【完结】(678)

阅读记录

  而且钻具的损耗率,铳管的报废率,更是下降不少,需要看管的人手,更少。

  王斗颇为满意,使用机器,就是比使用人手,来得有效,稳定,只可惜河水受季节xing影响大,枯水期间,比较麻烦。

  贾家营军工厂,除了打制鸟铳,还生产盔甲与兵器。

  打制盔甲并不简单,宋时的步人甲,甲叶达一千八百多枚,还有穿孔,细磨多道工序,制造一副铠甲,需要近月时间,西方的板甲,制造一副,同样要一个月时间。

  大明的盔甲,虽然简化不少,要成形一副,仍然不是简单的事qíng。

  穿过一些厂房,里面颇多的军妇,大明与靖边军内中镶铁的盔甲,fèng制与镶嵌,需要耐心,这方面,大老爷们,比不过妇女同志有优势,内中的军妇,舜乡堡时代,一些人,就在盔甲厂做事,纷纷成为各级管事。

  她们收入都不错,有些人,甚至收入比家中男人还高,这女人收入比男人高,不免产生了一些家庭纠纷,男高女低,是和谐的关键,女高男低,大部分是悲剧。

  当然,让她们放弃丰厚的收入是不可能的,里甲长们调节时,只能督促她们家中的男人努力了。

  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传来,走到一处颇大的厂棚,这里热气bī人,火光四溅,这里,便是王斗开设的,最主要打造铳剑的地方。

  厂棚内,聚集了众多的军匠,来来往往的忙活着,他们分为多组,每组,都有经验丰富的管事与老匠,他们负责打造一些关键部位,还有武器打造后的质量检查,个个非常仔细。

  毕竟,靖边军制度严格,武器不合格,事后追究的人员之一,便会到达他们头上。

  这些管事,他们戴的头上狐帽颜色,还有罩衣两肩、领上,镶边颜色也与普通军匠不同,处处体现出等级。

  穿行在厂棚内,军匠们忙个不停,个个聚jīng会神,甚至没注意到巡视的王斗等人,走到后方仓库,一箱箱的铳剑,也抬过来堆上。

  武器入库,还需要经过一次的检查关口,这些铳剑,质量的标准之一,便是套口大小,需要附合一定的标准,使用时,可以劳劳套到铳管上,不能大了或是小了。

  不过检查的结果,除极少数,基本上附合标准,这也是王斗早早实行武器标准化,使用明初度量衡的成果。

  明初的度量衡,是非常规范的,早在洪武元年,明太祖就令铸铁斛斗升,用以校勘,降其式于天下,各商行店铺使用的度量衡器,必须赴官府印烙,乡镇百姓使用的斛斗秤尺,也要与官方颁发的相同才许使用。

  大明度量衡管理完备,误差极微,大的方面,从丈、尺、寸,小的方面,从分、厘、毫、秒,甚至到忽,营造尺、裁衣尺上,都有jīng细刻算。

  虽说随着商业活跃,商人们勾结官僚地主,恣意增大度量衡器具,造成一定混乱,不过只要恢复到明太祖时的度量衡标准,用来制造武器,便没有丝毫问题,零件标准化更没有问题。

  早在舜乡堡时代,王斗便是依明初度量衡打造武器,这也是他军中武器jīng良的原因之一。

  王斗也不认为,自己打制个鸟铳、铳剑,还要jīng确到秒,甚至忽的,眼前的标准,已经足够用了。

  那些负责铳剑质量检查人员,便是各人持着鸟铳,将铳剑一一套上,感受铳剑合度,还有若gān道程序,方能入库,他们也不敢马虎,一旦出事,轻则失去饭碗,重则下狱,由不得不小心。

  而打制出jīng良武器,各人则有奖励,此消彼长下,靖边军武器名闻遐迩,就可以理解了。

  王斗取起一把铳剑观看,感觉放在手上,还是有些沉沉的,这铳剑,除了套筒与前方弧起圆滚滚部位,余者部位,与印象中的刺刀有点不一样。

  不是那种扁平的刺刀,而是整体都圆滚滚的,剑身观之,便若一尖长的铁棍,剑身前端约三分之二地方,都开有血槽,倒象莫辛那gān四棱刺。

  这是集体讨论的结果,无奈下的选择。

  金属加工工艺不够先进,又需要结构qiáng度,必然会设计成这个形状,1688年,法国陆军元帅戴沃邦设计出套筒式刺刀,靠枪管上的卡笋和刺刀上的卡槽将刺刀固定,截面呈十字棱形,便是这个样子。

  最早,欧美国家都使用过三棱刺、或四棱刺,不过随着炼钢工艺的提高,这种功能单一的军刺很快被淘汰。

  毕竟,白刃战中,军刺只能刺,不能切割,而扁平似刺刀刺空后,往回收枪的时候,还可以切割,尽早一步进入二次进攻,而且扁平刺刀,还有多种求生功能,军刺被淘汰,这是必然。

  当然,三棱刺或四棱刺也有优势,就是刀体qiáng度比扁平刺刀大,又好打造,经试验,靖边军铳剑,可以刺穿盔甲,也不容易折断,只要不是对上láng牙棒,大棍等武器,还有很有战斗力的。

  虽说这铳剑功能单一,未来有可能被淘汰,不过那是长久以后的事,目前来说,还是合适的,所谓的求生功能,便jiāo给靖边军人人都有的解首刀吧。

  ……

  崇祯十五年,四月,东路。

  得得声音,十几匹快马,顺着平整的道路,奔向了香营山住宅区。

  马上各人,个个身着锦衣,头戴三山帽,别着腰刀,他们鲜衣怒马,个个靖边军军官打扮,沿途所见之人,无不投去羡慕的目光。

  很快的,众人奔到一处山脚下,一条河流环绕而过,沿着山边与河水边,一座座宅院林立,宅院间,皆以青石板与鹅卵石道路连接,景色秀美。

  这里,便是靖边军军官居所之一。

  永宁城内,居住的军官太多了,所以幕府后勤司,便在香营山建造了一片宅院,此处南离永宁城,东离刘斌堡不远,加上依山傍水,背靠山峰,确实是一处妙处。

  走在这里,尽是衣着光鲜的男女,还有孩童们,依靖边军的福利,把总级别的军官,可以免费分房,当然,只是普通标准的四合院,想要更好的,自己买吧,不过价格上优惠不少。

  还有甲长与队官级别,想要宅院,也必需自己购买,不过眼前一座座带有后院花园假山的宅所,若放在外界,至少价格要翻个两倍,这也是靖边军的福利之一。

  而且,各军官还可使用功勋购买,在靖边军中,功勋妙用很多,还可换成金钱使用。

  然而金钱,却不能购买功勋,所以靖边军战士,没人愿意将功勋值换成金钱的,对他们来说,便是甲长与队官,想要购买一座宅院,并不是难事。

  沿着鹅卵石道路,还有石桥,众人策马到达对岸,这片宅院,并未修什么围墙,现在东路越来越太平,很多富户百姓,纷纷在城外修建花园宅院,都不建什么围墙之类。

  “啊哈,光宗耀祖啊。”

  罗良佐的肥胖身躯,穿着锦衣,戴着三山帽,显得颇有气势,他策在马上,沿途,已经不知吼叫多少次了。

  “真是光宗耀祖,足足五百亩良田,我老罗家祖祖辈辈,就数我罗良佐最有出息,哼,小时老爹还嫌我吃得多,幸好十岁的时候,城内的huáng大仙给我算过命,掐指一算,就说我会有飞huáng腾达的一日,果然不错啊……”

  听他的嚎叫,沿途听到的人,都露出会心的微笑。

  年初的时候,靖边军的功勋开始兑换,依功勋计算,一百点功勋值,可以兑换塞外良田一百亩,或是糙场山地五百亩,这样一批批的进行,还可休假多日,亲自到塞外目睹。

  眼下靖边军很多低级军官,普遍的,都拥有了良田数百亩,便是拥有千亩土地,也是等闲。

  土地,便是千百年来,中国之民的梦想,心下处最深的热诚,王斗也不担心各人小富即安的心理,若想退役,参军满三年,立时便可申请退役,而他们的位置,也立时会被后来之人补上,并不会有人才的缺乏。

  而且王斗认为,进进退退,也可保持流水不腐,使军队,长久的保持活力与生命力。

  若没了进取之心,又占着茅坑不拉屎,反而不是好事。

  jīng瘦的赖得祥,策在马上,同样哆嗦:“好家伙,我四百五十点功勋,二百五十点,换成良田,二百点,换了四百亩糙场,我一定要养很多牛,很多羊,还有jī鸭鹅……”

  武定国大哭道:“二百点功勋,就是良田二百亩,便是村里以前佃租的那个财主,田地也没有我的一半多,可惜爹娘看不到,我光宗耀祖的一日。”

  韩铠徽则在盘算,自家在真定也算富,不过祖祖辈辈,不过良田百亩,眼下自己拥有的田地,是家内数倍之多,而且成为了队官,还授了校尉勋阶。

  爹娘与三个姐姐,虽然从小疼爱自己,然而素来将自己当成长不成的孩子,眼下终于证明自己了,也不知她们接到书信,有没有前来东路。

  韩铠徽急yù见到,爹娘与三个姐姐,惊讶欢喜的时候。

  刘烈与牟大昌看向赵荣晟,起哄道:“老甲长现在是把总了,功勋更达到七百,众人当中最高,一定要请客!”

  马上众人也一样叫囔起来,赵荣晟大笑,他豪迈地道:“没问题,今晚‘贵客来’我请!”

  第651章 农场主

  很快的,众人在一座宅院前停下,宅院靠着山,山上有大片的白桦树,景色非常的不错。

  而眼前的宅院,建有骑墙而立的小门楼,门楣上方,有着如意形状的花饰,入了门内,还有一道垒砌jīng致的影壁,这便是赵荣晟新购的居所,可谓轩敞大气,从今往后,赵荣晟也算大户人家了。

  虽说赵荣晟年纪轻轻,才二十几岁,却已经有了一子二女,妻子杨氏,自小便随在家中的童养媳,赵荣晟自幼父母双亡,赵荣晟与杨氏,都是爷爷一手拉扯大,往日生活困苦,成亲的钱粮都没有。

  不过在赵荣晟参军不久,他就与杨氏成婚了,放眼靖边军老军,大多如此,只有往年那批五千人的乙等军,对是否成亲之事,会略略缓和些,不过到了现在,他们基本也都成家了。

  杨氏比赵荣晟长两岁,童养媳大多这样,她是个贤惠的女人,加上子女乖巧,对目前的生活非常满意,不过与每个妻子一样,总担忧丈夫出征能否归来。

  见到杨氏,众人不敢怠慢,罗良佐与赖得祥口称嫂嫂,韩铠徽几人,忙称太太,奉上带来的一些小礼品,杨氏非常高兴的收下礼物,客气几句,又与赵荣晟说了几句话,然后退往了后院,将客厅,留给了丈夫招待客人。

  罗良佐与赖得祥在杨氏面前颇为拘束,不过女人一走,他们立时原形毕露,神气活现起来,罗良佐翘起二郎腿,环视宅所大厅,羡慕地道:“老赵这宅院真不错,怕是乙等级别的吧?”

52书库推荐浏览: 老白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