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花的北宋市井生活_宋初云【完结】(152)

阅读记录

  说白了这些脚店、酒肆等于只提供一个场所,供客人吃酒和供经纪人兜售下酒的各种吃食。妙儿还从小二那儿打探到一点———据说哪家酒楼的掌柜的只要把消息放出去,说自家酒楼缺茶博士、经纪人等,就会有无数的酒保、茶博士、经纪人闻讯上门来洽谈生意,主动要求到掌柜的的酒楼里兜售他们自制的下酒吃食……

  而这些妙儿刚刚才打探到的消息,张三郎显然早就已经摸得一清二楚了,否则他也不会提议让妙儿和巧娘到酒楼兜售小菜,更不会提出让妙儿和巧娘学着去当“经纪人”。

  既然这经纪人大小酒楼随处可见,那妙儿和巧娘自是有样学样,拎着篮子就选了间酒楼进去兜售刚刚炸出锅的油条,没想到妙儿她们一见有桌客人开口要下酒菜、才刚刚想要上前兜售,就被酒楼的掌柜的出面拦下了。

  那掌柜的拦下妙儿她们后也不说话,只伸出拇指和食指不断的冲她们摩搓着,xing子较为着急的巧娘一时不懂掌柜的意思,当下便不满的大声嚷嚷道:“掌柜的,你拦着我们做什么?难不成别人可以到你这酒楼里兜售下酒菜,我们就不能?”

  掌柜的见巧娘一副外行的模样,当下便没好气的说道:“他们早早的就jiāo了银钱给我了,自然可以在我这酒楼里兜售下酒菜,而你们一文钱都没jiāo给我、我自然要请你们出去了!”

  妙儿想起前世那些在小饭店里兜售酒水的商家,似乎得给饭馆一些入驻费才能让自己的商品摆放在饭馆里卖,于是妙儿马上拉住冲动的巧娘,故作老成的问道:“掌柜的,我们在你这酒楼里兜售下酒菜,得jiāo给你多少银钱?”

  那掌柜的的酒楼里显然不缺经纪人,只见他一脸傲慢的答道:“无论你在我的酒楼里有没有卖出下酒菜、卖多或是卖少,每人每天必须jiāo给我十文钱,否则就不能在我的酒楼里兜 售下酒菜,这是我这儿的规矩。”

  第十二章 红红火火

  巧娘一听这话马上就跳了起来,一脸心疼的说道:“每天十文钱?我们一文钱都还没赚到,就得先给你十文钱?要是你这酒楼里的客人都不买我们的下酒菜,那我们不是白白的被你坑了十文钱?!掌柜的,你这心肝也太黑了吧!”

  “卖不出去那是你们的事,我只管收钱,”掌柜的说着扬着鼻孔扫了巧娘一眼,道:“你们爱来不来,我这酒楼里多的是经纪人、不差你们两个!”

  那掌柜的说完马上对一旁的店小二说道:“给我看着这两个人,她们要是不肯jiāo钱就把她们赶出去,别让她们在我们酒楼里站着碍事!”

  “你……”

  巧娘一听这话当下便想再和那掌柜的理论,妙儿见了连忙伸手拉住她,道:“我们走,这汴京城里的酒楼大大小小不下百家,我们又不是非得在他这破酒楼里卖下酒菜不可!我们走,我们宁可把钱给别人赚,也不给这看了就让人倒胃口的人赚!”

  妙儿冷冷的讽刺了狗眼看人低的掌柜的后,马上拉着巧娘去了另外一间酒楼,仔细的打探过后才知道给酒楼jiāo钱、的确是经纪人这一行的行规。当然,那些钱掌柜的一般不会收得太多,毕竟他们的酒楼还得靠这些下酒菜来满足客人的需求,且经纪人们通常要提着篮子四下奔跑、来回于各间酒楼之间,若是每间酒楼收的钱太多、那经纪人就赚不了什么钱了。

  妙儿和巧娘选了几家生意不错、收钱也较为公道的酒楼“入驻”,随后便分头在这几间酒楼里来回穿梭,不一会儿就把装在竹篮里的油条都给卖光了,两人马上回家再炸了一大锅,才重新装了出来兜售、照样是被一抢而光。

  妙儿和巧娘一直卖到了下午寅时才回家,中间因没功夫烧饭、只能糙糙的买几个烧饼果腹。回到家后依旧没功夫烧晚饭,妙儿和巧娘喝了口水歇息了一会儿后,马上就得忙活着再炸些油条、晚上拿到州桥夜市卖。

  待妙儿和巧娘到州桥夜市支了个小摊子,她们才趁着卖油条的功夫在夜市里买了几样小吃来填饱肚子,反正这州桥夜市卖的吃食多种多样且也不贵,妙儿他们变着花样吃上一个月都可以不重样……

  几天下来,妙儿他们的油条摊子的生意是越来越红火,且慢慢的还做出了口碑来,家里的进项更是一天比一天多,这让妙儿一家四口乐得见牙不见眼,每天就是再苦再累也都觉得值得!而这做生意往往是起头的时候比较艰难,妙儿几人把这头给起好了,之后只会越做越好、钱也会越挣越多!

  于是慢慢的,妙儿一家人很快就在汴京站稳了脚,并且有了稳定的收入和不断增长的积蓄,也总算是熬过了初来乍到那段什么都陌生、什么都不懂的阶段。

  日子便在妙儿一家人的忙碌中一天天的滑过,这一转眼便过了个把月。这一个月下来,妙儿一家人可以说是小赚了一笔,身旁总算是重新有了傍身的余钱。而这家里一有了稳定增长的积蓄,妙儿马上把替张大郎兄弟物色合适的学院一事提上了日程……

  这一日趁着一家人都在,妙儿特意拉着张大郎问道:“大哥,你之前不是打探过京城的学院了吗?快和我们说说这京城哪座学院最好、出的状元最多!”

  妙儿发问,张大郎自是老老实实的答道:“要说京城大小学院哪座最好,那自然是非国子监莫属了,除了国子监、鼎鼎有名的太学也同样不错,不过这国子监却不是人人都能进的,就是太学也得有些财力的人家才上得起。”

  妙儿前世倒是听说过“国子监”、“太学”这些名称,也大约知道它们应该是古代有名的学府,可具体是什么样的学府、入学有哪些门槛和条件,妙儿却是一无所知……

  因此妙儿当下就好奇的追问道:“大哥,那你且先仔细的和我们说说这最有名的国子监,若是束脩贵些那倒不成问题,我们多赚些银钱就是!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尽我们所能、让你和三哥进最好的学院读书!”

  张大郎见妙儿眼界高、一下子就看中这国子监,只能苦笑着解释道:“这国子监乃是我朝最高学府,并且只招收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弟为学生,寻常老百姓家的孩子就是有钱也进不了!所以送我和小三去国子监读书这个念头,妙儿你还是趁早打消的好!”

  妙儿一听说国子监只招收官家子弟、还得是七品以上,当下就像只泄了气的皮球般,扁着嘴、愤愤不平的说道:“那国子监摆明了是歧视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嘛!门槛设得那般高,寻常人家的子弟哪有资格进去读书?”

  “妙儿,虽然我和小三不能进国子监读书,但我们可以想法子进太学啊,太学也算是举国有名的学府啊!”

  张大郎先是出言安慰了妙儿一番,随后重点介绍起太学来:“这太学一般从八品以下官员的子弟、和平民百姓的优秀子弟中招收学生,也是京城十分有名、许多学子挤破脑袋都想挤进去读书的学府,比那招生要求苛刻的国子监也差不到哪里去……”

  “光听名字是挺霸气的,也不晓得是不是光名字霸气而已、它本身是一点实力都没,”妙儿先是嘀咕了几声,随后才挑了重点的来问:“既然大哥你说这太学也是人人想进的学府,那门槛恐怕也不低吧?除了身份限制不严格这一条外,应该有别的要求吧?”

  “没错,想进国子监和太学都必须通过太傅、教授等的考核,通过考核且又符合条件者,才有资格进入这两座京城最有名的学府读书,”张大郎先是把进太学的另一个重要要求说出来,随后马上自信满满的向妙儿保证道:“妙儿你放心,我和小三的学问都还不错、基本功也都学的扎实,一定能够通过入学考核、顺利进入太学读书。”

  妙儿见张大郎自信满满、心里倍感欣慰,但也没忘记顺道敲打经常“游手好闲”、没把心思放在读书上的张三郎:“三哥,你可得跟着大哥好好的读书,别再天天想着玩了!你得好好读书、将来金榜题名让我沾光过上好日子,才不枉费我这个当妹妹的一片苦心!”

  妙儿见张三郎被她训得耷拉着脑袋,索xing心一狠、把话说得更绝更犀利一些,想着借着这些话激一激张三郎,好让他收收心、把心思都放在正途上!

  于是妙儿马上装出一副哀怨、恨铁不成钢的模样,幽幽的看着张三郎、道:“三哥,我也晓得那状元不是人人都能考中的,哪怕是那榜眼、探花都不易考中!现下我们也别提金榜题名这件不容易的事儿,我们只提进太学这件事———三哥,妹妹我起早贪黑的挣钱供你读书,你要是连太学的大门都进不去,那你可就太对不起我这个妹妹了!”

  “若真是这样,三哥你将来也没脸回去祭拜母亲!所以为了我和母亲,三哥你一定要好好的用功读书、争取和大哥一起通过太学的入学考核哦!”

  妙儿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连已经去世的尤氏都抬了出来,张三郎要是再不用功考进太学读书,那他今后就没脸见妙儿这个妹妹、更没脸回去祭拜尤氏!

  于是张三郎当成就向妙儿立下了“军令状”,随后开始见fèngcha针的捧着书苦读,每天夜里更是和张大郎一起切磋讨论文章到深夜,不懂的地方也十分虚心的向张大郎求教、一直到把那些地方弄懂为止……

  第十三章 金榜题名

  如此拼命的苦读了半个月后,张大郎和张三郎终于顺利的通过太学的入学考试,从此得以在太学里接受名师的指点,让他们可以为一年后开考的科举考试多做准备。这进太学的机会也算是来之不易、话费了一家人不少银钱,因此张大郎兄弟入学后都十分刻苦、半寸光yīn都不敢làng费……

  而张大郎兄弟进了太学后,妙儿一家人的小日子也越发的红火和稳定,兄妹几人赚钱的赚钱、读书的读书,转眼便又过了一年、迎来了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

  张大郎兄弟早已准备了多年,这一次自是都要去参考科举考试了。因早几年张大郎兄弟已在家乡参加过州试、并且顺利通过,因此这一次他们不必回乡、直接参加在京城举行的省试就行,待省试结果出来后,才知道有没有资格继续参加殿试。

  出省试结果这天妙儿十分紧张,并且张大郎兄弟一出去打探结果,妙儿就变得有些心不在焉、做什么事都集中不看jīng神,于是她索xing给自个儿放了一天的假、没有出去做生意,而是拉着巧娘在家里焦急的等候张大郎兄弟回来……

52书库推荐浏览: 宋初云 市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