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花的北宋市井生活_宋初云【完结】(167)

阅读记录

  第三十三章 生辰礼物

  这张家前一阵才刚刚办过张大郎的喜事,许多物事都是现成的,对许多规矩也比初始时熟悉了不少,因此再办张三郎亲事时也算是熟门熟路……于是在苏二娘的用心cao办下,张三郎很快就热热闹闹的把杜七娘给迎进了门,让妙儿又多了一位好嫂子。

  生xing纯良的杜七娘嫁进门后,和苏二娘这个xing格直慡的大嫂相处得很好,和妙儿这个小姑子更是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姐妹,就连巧娘、杜七娘也和她相处的很好。不过虽然一家人都相敬如宾、且相处得和乐融融,但张大郎还是很快就开始催促张三郎搬去新买的院子,说是想让他自个儿当家作主、过自个儿的小日子。

  这是一早就说好的事,因此张三郎也没有推脱,很快就和杜七娘搬去了新买的院子里。因杜七娘是家中独女且双亲年事已高,因此张三郎娶了杜七娘后,杜家二老就把自家的宫粉行jiāo与闺女、女婿打理,张三郎小两口也算是有了一份足以维持小家开销的家业。

  这两位哥哥的亲事先后都办妥了后,张四郎也很快就被接到了京城、并考进太学读书。一家人团聚后妙儿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觉得人生十分美好、她暂时没什么可再cao心的大事了!

  可妙儿虽然轻松了、但张大郎兄弟却一点都不觉得轻松———他们最疼爱的妹妹还没嫁人,他们当哥哥的心里的那块大石始终悬得高高的!于是张大郎兄弟很快就把妙儿的亲事给提上了日程……

  这一日张大郎逮到妙儿就开始苦口婆心的说教,把妙儿一直逃避的事提了出来:“妙儿,咱都到京城这么久了、也渐渐的站稳脚了,现下总能上徐家去认亲了吧?这两句人拿着信物认上亲后,就可以商议成亲一事了!”

  以前张大郎提出要去徐家认亲的时候,妙儿总是以自己一家人现下状况有些没落为借口拖延下来,总是说等他们一家人在汴京站稳脚了再去徐家,才不会被徐家人看不起,自己也才能昂首挺胸的去和徐家认亲。

  虽然张大郎觉得无论张家如何落魄,徐家都必须言而有信的遵守婚约才对,但妙儿总是能搬出一大堆道理来阻拦,张大郎心里也不想让徐家人小瞧了张家、让妙儿以后在夫家没地位,因此才会同意暂且把认亲一事搁置……

  可现下张家在京城可是混得如鱼得水,生意也是越做越红火,张大郎觉得他们完全可以上挺直腰杆上徐家认亲去了。加上张大郎兄弟都已经成了家,接下来自然都把心思放在妙儿的亲事上,打算无论如何都要赶紧把妙儿的亲事给办妥了———虽然妙儿已经定了亲,但她很快就要及笄、满十五岁,及笄后要是还不议亲、多少会招人说闲话!

  于是这一次张大郎是铁了心不再让妙儿逃避和推辞,更是和张三郎一起、一左一右的拦着妙儿,让打算脚底抹油、溜之大吉的妙儿只能乖乖的坐回原位,一脸郁闷的嘀咕了句:“我觉得我不嫁人就这样自给自足的过日子,也挺好的嘛!”

  妙儿虽然很小声的嘀咕着,但张大郎还是听到了、并且马上一脸严肃的训了她一句:“荒唐!姑娘家哪有不嫁人的?你若是不嫁人,可是会招人闲话的!”

  妙儿知道自己肯定说不过古板的张大郎,只能心存侥幸的说了句:“那等我们家再多挣点钱再去也不迟啊!那徐家就在京城,又不会跑掉!”

  一旁的张三郎马上无qíng的出言打破妙儿的希望:“我们家现下已经不差银子了吧?光是家里的积蓄就有不少了吧?且咱们的铺子每天都会有一笔很可观的进项,哪还会差银子?”

  张三郎似乎为了“报复”妙儿当初对他的bī婚,只见他不依不饶的把事qíng分析得一清二楚:“妙儿你别想再找借口拖着这件事了,别说我们在家乡还留着一份不小的家业,就是在京城也是已经有房有铺子了,且大哥还在翰林院里当着差呢!就凭这些,徐家也不敢再小瞧我们张家!”

  妙儿在这件事上始终拗不过疼爱她的两位兄长,也清楚和徐家的亲事她实在是不能再逃避了,于是妙儿只能愁眉苦脸的做最后的挣扎:“那再等一小段时日,等我生辰过了再去徐家总行吧?也就还有小半个月而已,难不成这几天大哥、三哥都等不了?”

  张大郎和张三郎闻言先是对视了一眼,随后迅速的jiāo换了个眼色,最后由张大郎一锤定音:“好!那我们就说定了———等你的生辰一过,我们就一起到徐家登门拜访!我这就让你大嫂准备登门拜访的礼物去。”

  妙儿见张大郎都急着准备礼物了、知道事qíng已成定局,于是只能垂头丧气的点了点头,并忍不住在心里暗暗猜测徐四郎那个小白脸长大后会是个什么样子———嗯,他的屁股不会还是像那白花花的银子吧?

  妙儿对徐四郎那白花花的屁股可是印象深刻啊……

  且先不说妙儿上徐家认亲一事,却说一转眼妙儿的生辰就到了,且巧娘还不小心把这个消息透露给了徐东汉,于是有徐东汉这个大喇叭在、徐东临自然很快就知道妙儿什么时候生辰,并且还特意在那一日“碰巧”登门拜访。

  这徐东临明明是踩着日子来了,可却偏偏装出一副正巧赶上的样子,并还故意装出是到了张家、才意外得知妙儿今天生辰的样子,实在是闷骚得很!

  且徐东临明明是专程来约妙儿出去逛街的,但见了妙儿后却故作随意的说道:“既然今日是你的生辰,我刚刚得知也没来得及备下礼物,不如索xing由我带你好好的逛逛汴京,算是我送给你的生辰礼物。”

  妙儿到了汴京后一直在州桥一带活动,还真没好好的逛过汴京别的地方,加上这几日张大郎兄弟老是提醒妙儿去徐家一事,让妙儿这几日有点闷得慌、早就想出去走走散散心……

  因此徐东临一相邀、妙儿马上欣然答应:“好啊!我正想四处走走散心呢!”

  徐东临一边做了个请的手势,一边很“随意”的把早就选好的地方说了出来:“你来汴京这么久,还没机会去逛京城有名的几个瓦子吧?”

  妙儿摇了摇头,道:“瓦子?那是什么地方?我没去逛过……”

  徐东临一边在前面引路,一边带着一小丝得意说道:“我就知道你没去过,京城各大瓦子乃是城中最热闹的地方,那里头有各种各样的伎艺表演,包你见了后大开眼界!”

  妙儿还不晓得北宋都流行哪些艺伎表演,因此马上好奇的问道:“伎艺表演?听着还挺有意思的,都有些什么表演?”

  “京城最热闹的瓦子就在前面不远处,你到了一看就知道!”

  徐东临却故意卖了个关子不细说,只挑了瓦子的规模来做介绍:“这京城最有名的瓦子都在前面那东角楼街巷———街南是桑家瓦子;附近的北侧是中瓦子;再往里走是里瓦。”

  “这些瓦子里头大小勾栏有五十余座,北侧的中瓦子最有名的是莲花棚和牡丹棚;而里瓦子的夜叉棚、象棚则是最大,最大可容得下数千人呢!”

  徐东临边介绍、边大步流星的把妙儿往目的地带去,不消片刻妙儿便站在了徐东临先前说的桑家瓦子外,初步见识了周围那些各式各样的杂技表演,再一结合徐东临先前的介绍,妙儿终于对北宋瓦子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所谓“瓦子”其实是随着宋代市民阶层的形成、而兴起的一种游乐商业集散场所。

  第三十四章 热闹瓦肆

  这样的场所在北宋被称作“瓦肆”或“瓦子”,通常各大瓦子都会集聚众多百戏杂伎艺人。瓦肆的竞争十分激烈,技高者立足、技逊者走人,以如此残酷的方式刺激着百戏杂技向更高的境界发展。

  妙儿才刚刚对瓦子有初步的了解、还没选好要去看哪个戏棚看表演,徐东临就一脸兴奋的指着不远处聚集了一群人的地方,语带惊喜的介绍道:“我们运气还算是不错,正好赶上那张延叟刚刚上台说书!四娘,这张延叟说的评书你还没听过吧?”

  见妙儿摇头表示不晓得张延叟是哪根葱,徐东临马上招呼她过去台下抢占位置:“那我们赶紧过去抢个靠前的位置,好好的听上一段!这张延叟说的评书很受大家伙儿的喜爱,每每他一开讲、这台下的人总是挤得满满的,我们要是去晚了就只能远远的听上几句了!”

  妙儿跟着徐东临到了台下、找到位置站住脚细听后,才发现那张延叟正巧在讲《孟子书》。妙儿侧耳仔细听了一会儿,发现其实这《孟子书》就是讲孟子的故事,从孟母三迁讲起、接着再讲些孟子生平事迹,没有欣赏细胞的妙儿听了后这有昏昏yù睡的感觉……

  妙儿对听评书不感兴趣,也不认识张延叟这个评书界的名人,于是她很快就百无聊赖的问了徐东临一句:“这里除了张延叟,都还有哪些有名的伎艺人?”

  徐东临马上如数家珍的答道:“讲史类评书的有李慥、杨中立、张十一、徐明、赵世亨、贾九;讲小说类评书的有王颜喜、盖中宝、刘名广;四娘你要是不喜欢听这张延叟讲,那我们换个就是。”

  妙儿对听评书还真没多大兴趣,于是她马上兴趣缺缺的摇了摇头。徐东临见了以为他先前说的类型妙儿都不喜欢,于是马上又开口说了一串人名儿:“若是先前我说的那些你都不喜欢,那还有专门表演神鬼的孙三、最擅长说‘三国故事’的霍四究、说‘五代史’的尹常卖、以及表演叫果子的文八娘……这些名人四娘你有没有喜欢的?” r/> 妙儿依旧摇头,并委婉的表示自己不喜欢评书:“除了这些有名的说故事的伎艺人,还有别的伎艺人吗?”

  徐东临显然经常来逛这些瓦子,只见他随口便又说出了一串、不同技艺表演的名人的名字来:“这里有名的伎艺人有小唱名角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孙三四等;还有京城有名的嘌唱弟子张七七、王京奴、左小四、安娘、毛团等。”

  什么“徐婆惜”、“封宜奴”妙儿都是听都没听说过,但“李师师”这三个字妙儿却是如雷贯耳、久闻大名———这李师师乃是古代四大名jì之一,哪个现代人不知道她的大名?

  妙儿不但知道林思思的大名,还知道李师师乃是北宋十分有名、色艺双绝的名伎,且妙儿还知道李师师可是深受当今天子、宋徽宗的喜爱,她与宋徽宗之间的故事更是成为后世佳话、被人耳口相传。

52书库推荐浏览: 宋初云 市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