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永昌候站出来问右相大人道,“本候记得右相原是反对皇上把东征大将军一职授予锦亲王世子的,为何突然改变主意,世子爷有何过人之处可以胜任大将军一职?不若折中一下,封洛亲王世子东征大将军,锦亲王世子从旁协助如何?”
说是从旁协助,那就是个唯命是从的小官,那话怎么说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连皇上的话都敢不听的,东征大将军说的话,谁敢反驳,那是要挨军棍的,右相大人不知道怎么回答,只得道,“锦亲王世子从小跟随先王爷学习兵法,对东冽的了解应当比洛亲王世子要深,由他出任最合适。”
右相大人这话站不住脚跟,将军哪个没上过战场,对东冽都是有几分了解的,那岂不是人人都能胜任东征大将军之职了,再说了,锦亲王世子腿断了六年,脑子也一度被摔坏了,谁知道先王爷教的那些有没有还给先王爷,听的右相心里都冒火了,更别提王爷了,朝堂上一时间喋喋不休起来,莫城谨适时的站出来对莫流宸作揖道,“还请世兄不吝赐教,城瑾虽不才,但边关之事不可儿戏,若是你赢过我,这东征大将军之职,洛亲王府一力举荐你,城瑾也会追随世兄鞍前马后。”
这边争执不已,宛清在观景楼上就望着皇宫方向发着呆,最后转身进了书房,看着书房桌子上搁着的半月公子专用的面具,宛清伸手舀了起来,无意间牵连起两张纸来,上面写着,戴、不戴。
宛清知道莫流宸的纠结,东征大将军一职在京都连那些人都说服不了,就算皇上最后封了他,去了边关那些大将军会听吩咐吗?没有军功,他的东征大将军的号令发动不了几个人,要是王爷不跟去震着,只怕到了也会被那些心高气傲的将军给气走,东征大将军一职为的就是凝结士气,打败东冽,要是因为他没有震慑力,那只能使三军成为一盘散沙,毫无战斗力可言,宛清知道,他半月公子的身份迟早要bào露,王爷这不就慢慢的告诉了右相吗?
可万一他的身份bào露了,当初皇上那么多的请帖去请,他丝毫不给面子,皇上会不会记恨?还有锦亲王府已经有个铁帽子了,再加上半月坊的势力,富可敌国都是轻的,万一被人诬陷是故意隐瞒有异心,或许连战场都上不了,这样的历史上演过多少回?难保这次不会,这或许也是王爷有所顾忌的原因吧,想着能不说白了他就是半月公子也能解大御之危,就怕王爷想的太简单了,铁帽子已经够招人妒忌了,要是莫流宸半点军功没有就有大将军之职,谁服气?
宛清也陷入了这纸条上的三个字中,眉头扭着,心里有丝气闷,好好的为什么要打战,打又赢不了,劳民伤财还害得自己焦头烂额的,何必呢,要她说,根本就是吃饱了撑的,总觉得别人碗里的饭菜香些,要抢过来!
锦亲王府也是的,有铁帽子是好事,为什么一打战就要赴战场?这谁定下的破规矩,万一碰到不想打战的呢,难不成还硬把他往战场上推不成?
宛清气闷的抱怨了一大通,最后撅着嘴,谁让锦亲王府是铁帽子呢,享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待遇,那承受的职责就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皇上稳坐朝堂,总不能让他御驾亲征吧,锦亲王就有义务去解决战场问题,不然岂不成了吃闲饭的了。
在其位谋其政,宛清对于锦亲王府的指责有很大的好奇,可也有些的任命,最后把两张纸条折叠起来,向掷骰子一般掷在了桌子上,准备伸手去舀一张。
------题外话------
楠竹木有战功木有办法说服那些人,要不要露真面目?纠结——晚上睡觉好好想一想,唉
☆、第一百六十八章 孰轻孰重
宛清瞅着左边这个然后望着右边的,忍不住呲笑出了声,要是大御和东冽的战争和未来就在这胡乱一抓中定下来了,也太过儿戏了些,要抓到戴,她当真会把面具给莫流宸送去吗?答案是,不会。
宛清耳边听到一阵咯咯声,转身出了书房门,或许还有别的办法呢,虽然锦亲王府有职责护卫大御,为何一定qiáng求她相公呢,王爷不也可以,以他之威望,胜任东征大将军绰绰有余,那样朝中文武百官也不会有闲言碎语。
宛清如此想,朝堂之上也有人这样想,莫城谨诚心要和莫流宸比试夺取东征大将军一职,可莫流宸就是不应,右相也无可奈何,对王爷道,“要不,王爷亲自出征,让世子爷从旁协助?”
王爷轻扭了眉头看着右相,一时难决,王爷也有王爷的难处,这锦亲王之位迟早是宸儿的,现在连个东征大将军的位置都要不来,到时候王位jiāo到他手里,只怕在文武百官中没有什么威望,偏偏战争是建立威望最快最好的途径,除却这个,云谨一直就呆住外面,他不大放心,原想将宸儿送去战场,他就去找云谨的,看来一时半刻怕是不成了,王爷陷入沉思,那边莫流宸却是替他做了决定,“父王不能离朝。”
宁王爷带着贺礼去北瀚原算不得什么大事,可是皇上另外jiāo给了他一个重任,拿到北瀚二十万jīng兵的支配权,现在还没有明确的证据确定他有反心,但是总有一些蛛丝马迹,他出银子买铁匣子,在王爷住牢房的时候往王爷的酒水里下毒,派人刺杀王妃和宛清,还有包庇临安王,前几样可以认为是为了冰娴郡主,可包庇临安王呢?与冰娴郡主有什么好处?当时莫流暄的世子之位已经被剥,锦亲王的位置无论如何也不会是他的,宁王爷不该没有这个自知之明,临安王还能帮着冰娴夺回世子妃之位?包庇临安王万一被人发现,他怎么解释?
整个朝堂上,能下定决心不要那二十万jīng兵的只有锦亲王,所以,无论如何他也不能离朝。
莫流宸突如其来这么一句,让王爷一怔,他不能离朝?王爷看着莫流宸,父子眼神jiāo流,显然是莫流宸有些话想和他单独说,但是不能在这里,总之王爷就是不能离朝,王爷知道莫流宸不是开玩笑的,便下了决定,“那父王不去。”
全朝上的人全都睁大了眼睛望着王爷,之前王爷明显有动摇的迹象,可是世子爷一句话不能离朝他便不去了,这至皇上与何地,谁是父王谁是儿子,谁听谁的?父为子纲,怎么在锦亲王和世子爷身上全部颠倒了,那边皇上气的攒紧了拳头,“洛亲王世子几次相邀,锦亲王世子就是不应,原先说好的,比武定夺,不应便是弃权,那朕便将东征大将军之印jiāo给……”
听到皇上说到这份上,右相也顾不得不敬了,接口道,“还请皇上三思,东征大将军一职关系着大御安危,稍有不慎,大御危矣。”右相说着,一边看着皇上的脸色,可皇上的脸色越来越沉,右相身子一挺,顾不得其他的了,“皇上,您可知道他便是皇上找了许久的……”
“我同意比试,”右相说到关键时候,莫流宸出口道,“但是事先得说好,一局定胜负。”
皇上听得直咬牙,白费大家半天功夫,最后不还是同意了,大家商议了半天最后全被他反驳了,皇上还没说话,朝堂上的大臣又一窝蜂起来了,一局定胜负,岂不是太过糙率了,首先得比兵法,拳脚,箭术,什么都得要的,这一局怎么能面面俱到,这题谁出?
朝堂上的人一窝蜂的看着皇上,皇上也为难,扭着眉头想着呢,突然,外面一个侍卫急急忙跑进来禀告道,“皇上,有急报。”
皇上身边的公公立马下去接过奏折递给皇上,皇上展开一看,脸色好了很多,笑道,“端亲王追踪铁匣子到东冽,火烧了东冽皇帝寝宫,东冽皇帝大病,此事被人谣传到边关,致使东冽军心大乱,潼关之危暂时解了。”
皇上说的眉开眼笑,右相和王爷等知qíng人听得额头黑线狂掉,不知道这消息是谁传回来的,这偏的也太远了吧,这是不知道呢还是当皇上是傻子呢,右相看着王爷,那边皇上高兴已经降旨赏赐端王府了,右相好想站起来替莫流宸说句公道话,这些都是世子爷的功劳啊,皇上要扣押冷魂和冷魄,世子爷无奈让他去了东冽,不但烧了东冽皇帝寝宫,还知道了端王爷被扣押的消息,何等功劳,皇上不但不赏,还处处偏颇洛亲王世子,这不是成了心的寒人心嘛,活该被呛的下不来台。
右相站出来,“皇上,这比试?”
皇上合上奏折,狠狠的剜了眼右相大人,“边关暂时没有危险了,这比试甚为重要,朕要好好思量思量,退朝。”
皇上说完,站起来一拂龙袖就往那边走,身后的公公扯着嗓子喊退朝,跪安,一大群官员就这么出了大殿,左相大人走过来看着右相大人,“你为何固执的非得要皇上把东征大将军之位给锦亲王世子,只因为锦亲王世子帮着阮贤侄求娶了端宁郡主?这未免太儿戏了!”
右相大人一听这话脸就沉了下来,“左相此言是在指责本相公私不分吗?!”
左相大人嘴角划过一丝冷弧,“这是群臣百官心里的疑惑,本相只是代他们问出来罢了,你我同僚多年,我也不忍你误入歧途,我劝你还是离锦亲王远点,他固执不将皇上放在眼里迟早有他的下场,你呢,没有铁帽子护着,你就不怕皇上让你早日告老还乡,连阮贤侄的前途也给葬送了?”
那边莫流宸走的慢,正好听到这几句话,迈步过来,从袖子里拿出来一张纸,“左相大人可识得这纸条上的笔迹?”
左相疑惑的接过纸瞧着,笔迹是谁的,他当然认识了,是他手下门生,秦问的,可他素来不大出门,锦亲王世子怎么会有他的笔迹,正疑惑着呢,就听莫流宸笑道,“左相大人认识就好,免得半月坊找错了人,举报半月公子资敌的匿名奏章就是出自他的手,他是左相的门生,当初临安王逃逸到京都,皇上派人搜遍全城都找不到他,偏偏临安王知道的消息就被左相大人的人送到皇上跟前了,这意味着什么?”
左相听了脸色大变,“世子说话要有凭有据,临安王是北瀚的逃犯,皇上已经派了人配合北瀚六皇子搜查,左相府也在搜查之列。”
右相大人也纳闷呢,璟浩然怕大御权臣与临安王勾结,对那些大臣府邸搜查的更为严谨,连他府上都没逃过,当初他就在府上,曾亲耳听见璟浩然说已经搜过左相府了,锦亲王世子此言是何意?
莫流宸看着左相大人,“左相大人不知道京都哪里可以逃过搜查吗?”
莫流宸说完,转身打着扇子走远了,留下左相大人晦暗不明的眼神,还有右相微蹙的眉头,当初逃过搜查不是只有宁王府吗?宁王爷被皇上禁足半年,宁王府的大门紧闭,搜查什么也不会去宁王爷府上的,莫不是?
52书库推荐浏览: 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