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隔一日,举家俱回到泺水,这回也不便在泺水多呆了,沈家上不得门,孙兰娘隔了这些年竟又有了身子,老宅子又借给了桂娘住,里头挂的都是红绸,等着送嫁女儿。
“萝姐儿不易,咱们便一径回江州罢。”红白事对冲不吉利,门都不进,只送了东西去添妆,又给娘家送了红布,还送了一堆茂哥儿玩的小刀小剑,讨个好彩头,盼着孙兰娘得男。
江州倒还有些旧jiāo在,悦姐儿知道蓉姐回来,坐了车上得门来,她比蓉姐儿还小一岁,竟是chūn天就出了阁,身量还未足,偏已经梳起妇人头来。
“我姨姆家的老太太看着不好,娶我进门想着孙媳妇行了礼再走,谁晓得我一进门倒好起来。”悦姐儿还是一样xing子不改,两个彼此打量一回,才说几句话便又亲近起来:“我如今还没圆房,要等办了笄礼才成的。”
两个住是住到了一处,却不能同房,自小同她一处长大的表兄,住在一处又不一样,悦姐儿虽还是小姑娘家,懂的事儿却多:“你且不知道,我瞧见他悄摸的偷看chūn宫呢。”
蓉姐儿眨眨眼儿,还不懂chūn宫是甚,悦姐儿红了脸,十分不肯说,抬了手轻轻拍了下自己的嘴,她身子还是姑娘家,却还有甚不懂的,姨姆跟亲娘都疼她,怕她糊里糊涂的就跟表兄成了事儿,身子没长成怀了胎,不独是她,孩子也不好,嫁人之前细细同她说一回,嫁人之后又拉了她关上门说一回。
亲娘还同她睡一个被窝里,告诉她,男人要是想挨一挨碰一碰,倒不要紧,只不能解了裙子,她原不懂甚叫解了裙子,又是甚样算挨一挨碰一碰,嫁过去,没三日便全知道了。
表哥是看着她长大的,两个打小就知道要作夫妻,先还拿她当妹妹,越长越大,又进了门,便拿她当老婆了。
表哥也不过才十五岁,正是懵动的年纪,守着这个么小娘子光看有什么趣味儿,夜里两个一个说话,说着说着,便摸了手捏了脚。
悦姐儿记着娘说的话,怎么也不肯叫他解裙子,可那香一口摸一把的事却没少做,舌头也尝过了,挨着身子也磨过了,有了这一回,便成日里的腻歪。
姨姆还怕两个真的作了一对,日日叫老嬷嬷去看chuáng,只见着沾乎乎的玩意儿,不曾见得红,这才算是安心了,也不再阻了他们睡一道,还看紧了丫头,就怕儿子叫哪个丫头引得知了人事。
“那嫁人了,到底好不好?”蓉姐儿身边再没有出了嫁的姐儿,原来学里的姑娘俱都定亲,平五年纪比她们都大,两年前就嫁了人,跟着到外地去了。
只悦姐儿嫁在本地,上边有个姨姆婆婆看着,丈夫又是表兄,年纪且还小,一家子都倒她当半个娃儿看,老太太这一辈儿只有孙子,这么个半大的孙媳妇进了门,只当是个小孙女似的养着。
听见蓉姐儿这么问,悦姐儿红了脸,眼睛转一转点了头:“嗯!好!”想回娘家就有姨姆带了她去,比那些头年做儿媳妇家门口都迈不出去的不知qiáng了多少,连表哥也哄着她,带她一起淘气,七夕节还把她打扮成男娃儿,带她到城外去玩。
蓉姐儿听见了直笑,拉了悦姐儿的手,两个原来在八角亭子里头偷酒喝譬如昨日,这会子她倒先嫁了:“那便好,他真个带你去城外玩了?”
悦姐儿梳着妇人头发,人却还是娃儿xing子,踢了腿儿,听着鞋子上鹦鹉扣桃的缀的小金珠子一串串的响:“真个,我们租了一条船,一直划到城外头去看月亮,表哥说带我去听牛郎织女说私房话。”
船帘儿遮得密密实实的,她喝了酒面颊烧得火红,叫他骗着又是亲又是揉,才香上一口,她就撒起酒疯来,回去还是表哥把她背回去的。
这却越了规矩,表哥不舍得她挨骂,一个人担下来,跪了一个时辰,她酒醉了他还不曾跪完,提溜着鞋子,带了一瓯儿虾蟹粥去看他。
悦姐儿笑得眼睛里都是光:“我原当嫁人有多吓人,嫁之前还狠狠哭了一场,如今才知道好,我娘再管不着我了,姨姆要骂我,前边还有表哥顶着呢。”
“你同你那个,可见过面不曾?”八角亭子里没别人,甘露一听见两个小娘子说私房话,便退到外头去了,香罗自有那一回蓉姐儿用酒槽把她吃醉的事,也对悦姐儿死心踏地,远远守着不上前来。
“见过的呀。”蓉姐儿的耳朵粉透透的,徐礼抱了茂哥儿还跟她说,她小时候要轻的多,她笑眯眯的勾了悦姐儿的手:“你还没同我说,甚个是chūn宫呢?”
悦姐儿啐了一声:“你去问他,我可不知道。”两个点了蜡烛偷摸看了,看的心头跟有个兔子在蹦似的,夜里不免又抱着挨在一处,想起来就羞煞人,她垂了眼睛再不肯多说。
蓉姐儿咬咬嘴唇,又换一个问她:“那挨一个碰一下,是不是说摸耳朵?”徐礼摸过她的耳朵的,这话一说完,悦姐儿撑不住的笑,笑完了自家也不好意思起来:“嗯,就是摸耳朵。”
蓉姐儿叫她这一笑,又吃不准了,看看悦姐儿的脸知道再问她也不肯说的,心里打定主意,等再见到徐礼就要问一问他,chūn宫是不是就是摸耳朵了。
第167章 回金陵知和离事守画舫作食生意
在泺水江州住了小半年,还是要启程回金陵去,既在孝中也不好往别人家里走动,悦姐儿急巴巴的来那一回,还是她表哥帮着遮掩,若不是她同蓉姐儿实在要好,怎么也不会热孝里头上门。
到了中秋更是冷清清的,王四郎一办完丧葬事就又往蜀地跑去,原是想着把潘氏沈老爹一同接来过节,算算日子还在百日里,两个老的不计较,秀娘还怕触了爹娘的霉头,只同女儿儿子两个在家里胡乱过了一回。
不能吃酒,不能吃荤,更不能出去走月亮,虽也焚香点烛摆出“斋月宫”来,到底气闷的很,蓉姐儿闷在家里,对着什么都没趣味,看着案上供着的香斗,桌上菱角石榴柿子栗子白果摆在细巧的攒盒子里,两边还供了两盆子香椽,一屋子是香气。
今岁却是连兔子灯都没得,茂哥儿不乐,他知道过中秋要有灯的,临河巷口家家都挂着红灯,便只王家门口的灯笼上贴了白纸,示意家中有孝。
还是秀娘心疼儿子女儿:“那兔子灯是白的,买两个进来也就摆了,小娃儿屋子里总要摆盏灯才算过了节。”
等中秋过了,秀娘便急着打点行装上路了,蓉姐儿还想混赖皮:“娘,咱们等重阳,等重阳过去好不好?”
秀娘点点她的鼻子:“大姑娘了还不知事。”如今回去也好往徐家通报丧事,徐礼怕是瞒着家里人来的泺水,这节不提,却也该请期了,原来的日子是正正巧定在及笄后,如今算来还不曾出一年孝,怎么也得请人再算一个日子出来。
家具都打得了,嫁妆也都备好了,可别样事务还能配起来,人却配不齐,绿芽银叶也有十七八岁了,总要放出去,叫这两个在金陵便是调教小丫头的,等她们出去配人,甘露跟兰针就要能当得一面。
四个丫头,还得再配几房人家,家里银子是不缺,东西也是件件jīng品的赔出去,可带什么人去倒难办,秀娘正为着这个头痛,身边又没个人能拿主意,倒想着紧着回去跟吴夫人通一通气儿,便是身上有孝,到了金陵也已过了百日了。
萝姐儿出嫁,三朝回门,回的却是舅家,秀娘知道纪二郎不曾上门来闹,便是回了乡里叫人一顿打得起不来身,还得让纪老太太侍候着,他那嫂子原就蹿着自家男人来找王家要钱,经了这一回事,倒不敢了,她自己不独一个男人,还有两个儿子呢。
这桩婚事有胡县令作大媒,谁敢上门来闹,胡县令还送了一块匾来,上边四个大字“佳偶天成”,便只有桂娘同诚哥儿高兴,当日这块匾还挂在堂前,第二天敬了茶,徐娘子给了萝姐儿一对金镯,萝姐儿才叫一声娘,就说这东西挂在堂前当菩萨,再大也大不过菩萨去,还是揭下来收到屋里去。
徐娘子喜她有眼色,顺势点了头,诚哥儿还怕她受了委屈,夜里搂着不肯撒手,萝姐儿如今就是黑了灯也不再怕他,叫他搂住睡了几日,安稳的很。
蓉姐儿听了悦姐的话,就一向想问问那chūn宫是个甚,觑着空儿又问了一回萝姐,拉了她的手在屋里问,萝姐儿听的满面羞红。
绣娘有甚个来钱快,一是绣大件菩萨像,二是办那红白喜事,三便是绣这些个东西了,那jīng致些的人物眉眼,身上衣裳都要勾绣出来,姑子街里便有女人做这个,正经人家出来的绣娘,哪个肯绣,便是银钱再多,也不肯沾手的。
她红了脸,蓉姐儿更奇了,抱了她的胳膊问,萝姐儿竟也只这一句:“等你嫁人了,去问他。”羞的不可自抑,大眼睛里水盈盈的,嘴角抿起来,笑出两个梨涡。
蓉姐儿坐在船上还在想那到底是个甚样的好东西,一个个都不肯说,觑着神色也知道不能问秀娘,心里猫儿挠似的,又把徐礼想一回,一日念个十七八次,连甘露都打趣她:“姐儿赶紧别念叨了,不独徐家哥儿,我的耳廓也热了。”
蓉姐儿噘噘嘴儿,秀娘还有些晕船,茂哥儿却跟只猴子似的跳上跳下,他守孝中无事,原来江州家中还留着蓉姐儿小时候习字的字帖子,叫秀娘翻出来给他,日日写两张大字,玩起来倒更疯了。
茂哥儿是个小狗记xing,头一天习字还乐呵呵的,第二日就挂了脸,叫秀娘骂一回:“你姐姐还有个三日兴头呢,你连三日都没有。”
茂哥儿眼泪涟涟,他才五岁,读书背书拿手的很,张嘴就能来,可要他坐定了习字,那凳子上头就跟cha了针似的,两三个字还能写,写两张再没这个耐xing。
茂哥儿守完这年孝就要开蒙了,家里蓉姐儿教他念书不算,徐礼在时也把初读书时的《幼学》《弟子规》说了一遍,若是正经送到族学里,也是从这两样学起来,《三字经》《千字文》里头的天地玄huáng宇宙洪荒,茂哥儿早已都会背了。
秀娘自家不识字,对儿子却看得紧,每日里必在背三篇书,也不许他坐着,立在窗下,一面晒太阳一面背书,一屋子俱是茂哥儿的童声童语,背了手摇着小脑袋晃晃悠悠背完三篇书,再去习字。
蓉姐儿便松快的多,等回去她虽还要去石家的女学,里边的姐儿却是一个个都定下亲事来,平日里也不再读经书了,只把待人接物,cao持家事再说一回。
没上船时舍不得走,上了船又恨不得快些到金陵,谁料得秀娘几个才回了金陵,蓉姐儿一问,才知道安哥儿宁姐儿带了母亲已是搬了出去。
52书库推荐浏览: 怀愫 宅斗文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