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永乐田园_清风暖【完结+番外】(11)

阅读记录

  姚谨一听小叔子要看书,那是好事儿啊!李子轶却说道:“谨娘,别听他鬼扯,走吧,他能看个什么书?”

  看书总是好事儿啊!姚谨不知道丈夫为什么这么说,她忙对李子轲笑道:“三弟,借书不是什么大事儿,二郎的书多得是,不知道你想要看什么书?我给你拿几本回来看就是。”姚家的先人曾经是举人,书房里的书虽说不少,只是姚谨看见那些没有标点符号的书就头疼,还真没怎么看过……

  李子轲笑道:“我读书不行,也不想考秀才,嫂子只管借几本二郎自己写的书就行,像那本《绣像本李靖与红拂女传》我要看看,最好再借一本《绣像本如意君传》”。

  这所谓的绣像本,就是带着人物cha画的书,说实话,在姚谨看来,大明朝那书里的人物cha画根本没有可欣赏xing,那些人物画的明显比例失调,毫无美感可言。

  姚谨一听见李子轲这话,心中惊讶,二郎还写书吗?自己怎么不知道?也是,自己娘家哥哥不喜欢读书,嫂子更不关心这事儿,弟弟自己不说,怕是家里人都不知道吧?姚谨没想到弟弟竟然还是个作家!这可真是意外……不对!现在没有作家这个词,应该叫名士才对!嗯,只有名士才能出书呀!

  姚谨有些激动,回家一定要好好问问弟弟。却见大郎“啪”的一下给了三郎一个脑崩“你个臭小子,看什么不好,竟敢让你嫂子借《绣像本如意君传》!我看你是欠打了!”三郎只有十四岁,他被大哥打了一下,也不恼,捂着脑袋嬉笑着跑开了。

  姚谨有些懵懂,这《绣像本如意君传》怎么了?有什么名堂?此刻有外人,她也不好多问。姚谨回屋简单收拾了一下,拿着一个小包裹就出来了,里面装的是她在娘家时候做的络子,正好顺路卖了。

  李子轶正拎着一坛酒一刀ròu等在大门口,他看见姚谨拿着包裹,便问道:“谨娘,你要把络子都卖了?”

  姚谨笑道:“给你留了一个同心结,不知道你喜不喜欢。”她说着伸出手,白嫩嫩的手上一个鲜红的同心结非常耀眼。

  “喜欢!当然喜欢,只要是谨娘送的,什么样的我都喜欢。”李子轶笑呵呵的接过同心结揣在怀里。他身上穿着一件蓝色的粗布衣裳,不过却是李杨氏新给他做的,一身新衣裳在身,身侧是潭拓镇最美的新娘子,李子轶整个人看起来神采飞扬,眼角眉梢都满是喜气,尤其是看向姚谨的目光都带着炽烈……

  姚谨跟在丈夫的身侧,也不敢多看他,只是问道:“大郎,那《绣像本如意君传》是什么书?你为什么打三郎啊?”

  李子轶“嘘”了一下,因为李家的房子是前店后宅型,他们出了门走不远就已经来到了潭拓镇的集市处,虽然现在时间还早,但是大街上已经人来人往了,李子轶看看四下没有人注意,这才轻声说道:“这书是写武则天的,说她七十多岁了还xing致不减,招薛怀义进宫日夜逞yù恣yín,通宵达旦的故事……”

  姚谨顿时红了脸,原来是本带着人物cha图的huáng书!该死的三郎,原来是故意打趣我!看来大郎打的他轻了!猛然她又一惊,难道自己的弟弟竟然写huáng书吗?天哪?他才多大?估计现在还是一个童子jī,不知道毛没长齐了没?姚谨忙问道:“这书是我弟弟写的吗?”

  李子轶笑道:“不是,你别害怕,那本《绣像本李靖与红拂女传》才是你弟弟写的,就跟《西厢记》似地,写的是才子佳人。”

  姚谨这才松了一口气,大郎说弟弟的书跟《西厢记》似地,这是抬高自己的弟弟呢!王实甫写的《西厢记》,就算她不是学中文的,也知道些,而弟弟的大名,后世可没听说过,估计他顶多也就是个“扑街”写手……

  “大郎,三郎怎么不读书了?家里又不等着他赚钱。”

  “他和二郎都不喜欢读书,当初娘为了教他们识字,不知道下了多少工夫。”

  姚谨一直都觉得婆婆的气质隐隐跟普通的农妇不太一样,原来她竟然是识文断字的!却不知道她到底是什么出身,一个普通的杨家丫鬟,未必就识得字吧?姚谨不好直接问,只是装作无意的说道:“我就说婆婆是有些见识的。”

  李子轶说道:“谨娘,你大概也听到过一些关于娘的风言风语……娘其实是杨家老太太身边的大丫鬟,后来老太太临终前把娘指给了她儿子做通房,那时候杨员外的夫人生了杨家的大小姐和大少爷,当时还怀着二少爷……杨夫人娘家是北平的大户,杨家之所以生意兴隆,全赖岳家相帮,再说杨员外和他夫人伉俪qíng深……后来,娘就被杨员外做主嫁给了爹……”

  李子轶的语焉不详,姚谨也不追问,婆婆既然能做到杨家老太太身边的大丫鬟,可见还是有些本事的,可是老太太临终的一句话,就让她的身份就有些尴尬了,人家夫妻qíng深,她cha不下去脚,再说人家杨夫人有qiáng势的娘家做靠山,杨员外便是好色也不敢得罪夫人,而婆婆当时的靠山杨老太太已死……这就怨不得她被踢出杨家了,只是丈夫的身世到底怎么样呢?肯定还是有些蹊跷的……

  姚谨看着李子轶,见他面沉似水,好似想起他娘的往事不太高兴,姚谨便想转移他的注意力,她忽的又想起丈夫于chuáng第间花样百出,莫不是也看到过那本huáng色书跟着学的?姚谨便问道:“大郎,那《绣像本如意君传》好看吗?”

  李子轶没想到妻子忽然问起这个,支支吾吾不肯说,姚谨便说道:“你既然不说,我一会儿就跟弟弟借去,就说是你要的!”

  李子轶一听就急了“别,谨娘,你可别……谨娘……我就是在书店里租了两天看……你真想知道,我晚上讲给你听……”

  姚谨忍着笑答应了,两个人一起去绣庄卖络子,因为姚谨的络子花样多是时人没见过的新样子,经过讨价还价,店家给了一个络子两个大钱的价格,总共五十多个络子,得了一百一十个大钱,减去十个大钱的本钱,姚谨赚了一百个大钱,她默算了一下,这一百个大钱相当于后世的七十多块钱,还真是少了点,李子轶却很高兴,“谨娘,我娘打的络子是两个络子三个大钱,不如你这个值钱呢!”

  听大郎这么说,姚谨的心qíng稍好些,二人出了绣庄,姚谨便说想给小侄子和小侄女买点好吃的,李子轶说道:“前面有一个糕点铺,给他们买点槽子糕吧!”

  姚谨点头答应了,一进糕点铺子,就闻到一股子红枣糕的香味儿,姚谨一闻就知道是红枣糕才出炉的味道,她便问道:“这红枣糕怎么卖?”

  “十五文一斤。”

  姚谨一算,十五文相当于后世的十多块钱,价钱也差不多,她对大明朝的很多物价都不清楚,便又顺嘴问道:“槽子糕多少钱?”

  “槽子糕是八文钱一斤。”

  李子轶一旁说道:“来一斤槽子糕,再来一斤红枣糕。”他说着掏出一把铜钱来,姚谨道:“我这里有——”

  “你的钱留着做私房钱吧!等有急用家里的钱不够再用你的。”

  姚谨听丈夫这么说,便也不跟他争,李子轶数出二十三枚大钱递过去,他看见店家称好了红枣糕,一共是五块,他拿着油纸垫着抓起了一块糕,递到姚谨嘴边让她吃,姚谨是很喜欢吃红枣糕,却不知道丈夫怎么看出来了,但是这店里人来人往的,让她怎么张得开嘴啊?这里又不是后世……

  李子轶说道:“有我挡着,别人看不见的,等你吃完了咱们再走,快点吃,到了你哥哥家,你哪好意思跟你小侄子抢着吃?”

  姚谨听他这么说,便就着丈夫的手,在糕上咬了一口,这味道真是比后世的红枣糕好吃的多,姚谨让丈夫也尝尝,李子轶在姚谨咬过的地方咬了一小口,等到姚谨再让他吃,李子轶笑道:“你吃吧,我一个大男人,不惯吃甜的。”

  姚谨不管,一定让丈夫吃,李子轶舍不得吃太多,每次咬一小口,夫妻俩你一口我一口,这一大块红枣糕倒是被姚谨吃了一多半,李子轶看见姚谨吃得腮边还有一个糕点渣,他伸手拿下来就塞到了自己嘴里……

  姚谨注意到店家一脸笑意一个劲儿的看他们夫妇,她顿时红了脸,逃也似的出了糕点铺,夫妻俩相携向姚家而去……

  正文 回门(2)

  距离姚家还有一段距离,李子轶却停下了脚步,姚谨问道:“怎么了大郎?”

  李子轶脸色不太好,他冲着前边努了努嘴,姚谨这才注意到一个不远处的路旁,站着一个十七八岁书生模样男子,他虽然长得很英俊,不过脸上好像扑了粉,整个人看起来有些yīn柔,不像李子轶看起来那么阳光,此刻那人眼神yīn郁,正直盯盯的看着姚谨。

  姚谨被他看得浑身不舒服,这人是谁呀?怎么这么不懂礼貌?莫非是自己这身体以前的熟人?姚谨微楞了片刻,脑海里蓦然蹦出一个名字,白家驹!竟然是他!他在这里gān什么?难道是特来等着自己的?

  姚谨现在已经结婚了,她可不想跟白家驹再有什么牵扯,朝三暮四这种事儿谁都不能容忍,她可不想失去丈夫的宠爱,姚谨侧头对李子轶嫣然一笑道:“大郎,我们快走吧,大哥说不定在家等急了。”她说着,伸手就挽住了李子轶的胳膊,这行为虽然有些大胆,却无疑是告诉白家驹,你不要再有什么痴心妄想了。

  李子轶脸现喜色,刚刚他还有些担心,毕竟自己家世不如白家,相貌也不如这白秀才,学问就更不成了,所以李子轶在白家驹面前,还是有些自卑的,此刻妻子的举动,无疑给了他巨大的鼓励,李子轶把手上的那一刀ròu放到了另一只手上拎着,抓住姚谨的手,二人手拉手从白家驹身边走过去了,刚走出几步,就听见白家驹说道:“谨娘,你就这般无qíng吗?”

  白家的大公子白家驹,潭拓镇鲜有人不认识,再加上几个月前那场让人瞩目的退婚以及前因后果,过往的行人大多知道是怎么回事儿,都停下脚步看热闹,姚谨脸现冷笑,无qíng吗?到底谁更无qíng些?这大马路上你如此作为,分明是故意想污我的名声的!姚谨脚下不停,嘴里说道:“白秀才是有学问的人,请回家好好的读一读前朝的《渔樵记》吧!”

  李子轶虽然没有名师指点,杂书却是看了不少,他也知道妻子说的《渔樵记》,这本书是元代的杂剧,写的就是汉代朱买臣和崔氏女马前泼水的故事,这也是“覆水难收”典故的由来。

52书库推荐浏览: 清风暖 宅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