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她跟何进是一家,屠夫家的出身,没什么见识,本人也十分短视,分不清什么大局的,听到何进要杀宦官,就想起宦官对自己的恩qíng来了,何太后于是就反对。
何进的脑回路很神奇,何太后反对,他就真的不gān了,而是继续纠集一群人商量对策。
大家每天大会小会各种开会,商讨来商讨去,但实际上策略也就那么几个而已。
最后袁绍给出了个主意。
曹cao拿到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挺无语的:“何进他是不是傻?”
杀那几个手无寸铁的宦官这种事,你一个大将军哪儿需要那么多废话啊!
作为前车之鉴的窦武已经用他的生命证明了,别bb直接gān才是正确的做法!
然并卵,何进一个劲的bībī。
纪衡则往后又看了几行,等看到袁绍出的主意的时候,他也无语了。
袁绍说,何太后毕竟是个女人,胆子小,何进要不就召各地诸侯带兵进京,这样真刀真枪的吓唬何太后一下,何太后大概就会同意了。
纪衡的嘴角抽啊抽:“主公,比起何进……其实我也想问问袁绍是不是傻?”
这两人还傻一块儿去了啊!
难怪大汉药丸_(:3ゝ∠)_
第61章
纪衡心里盘算着大汉药丸这种事,于是就开始鼓动着曹cao多做准备。
这时候不准备,等董卓蹦跶的时候怎么捞一笔大的呢?
纪衡对董卓是不担心的,董卓嘛,迟早是药丸的,算起来,董卓应该是这个乱世副本的第一个小boss,用来刷声望的。
因为董卓惹恼了整个天下,所以揍董卓的时候大家都是一起上的,又因为董卓的名声太差,所以在讨伐董卓这种事qíng上出力最大的人,得到的好处就越大。
别以为这年头声望没啥用,如果只是个普通人,名望高的可以举个孝廉当官啥的,如果是一方豪qiáng,那就更好了,这会吸引各方人才前来投奔。
要知道,这年头找工作可不仅仅是看老板的实力如何,同时也得看名声和德行cao守如何。
刘备为什么死抓着仁义和汉室宗亲的名声,打死都不愿意丢掉?
……因为丢掉这两样,刘备就啥都没了,而这两样恰恰是最重要的东西。
因为名声好,不管去哪里都有人愿意接纳他,也愿意帮助他,而不少人才也是仰慕刘备的名声才去投奔他的。
纪衡算着,曹cao现在的实力是不差的,现在就已经做了青州刺史,后来称霸北方的袁绍目前还在洛阳当八校尉呢,这完全没得比。
后来袁绍弄死了冀州刺史韩馥才拿到了第一块像样的根据地。
当然,另一方面,因为袁绍早年的名声以及他袁氏的声望,于是吸引了大量人才投奔,于是袁绍厉害了,他手下有四州之地的时候,曹cao才面前拿下徐州。
但现在曹cao的起点应该是比袁绍高了吧?
纪衡想着既然基础不错,那就补点其他的。
曹cao缺啥?缺好名声和好家世啊!
甭管怎么说,曹cao的祖上是宦官,他自己也不像袁绍当年广养门客,因此在名声这种事qíng上曹cao是真的比不上袁绍的。
现在曹cao倒是好点,他在济南为官的时候,百姓们都说他是好官,之后又一力保住青州,如今青州在曹cao的治理下看着也是很不错的,就连孔融都称赞曹cao。
但这名声仅仅是在青州,还不足以影响整个天下,但讨伐董卓是个好机会呀。
因此纪衡这段时间空前的积极起来。
曹cao倒是很欣慰的,他之前一直觉得纪衡的进取心差了点,虽然娶了曹旭之后纪衡也挺努力的,但跟现在不一样。
所以说,如果自家亲戚权力yù太qiáng这是个让人苦恼的问题的话,那么自家亲戚压根不想要权力也是个挺糟心的事qíng。
曹cao可为纪衡cao心了,他做了青州刺史之后特意把纪衡提拔为刺史府主簿。
主簿这官职只是个说法,同名的很多,或者说,政府各级各个部门其实都有主簿,主要工作是掌管文书类的事qíng。
主簿这官职到底多大得看他是哪一级哪个部门的主簿,曹cao让纪衡做主簿当然是做刺史府的主簿,所以这官职其实还算高。
毕竟也是曹cao这个刺史的副手之一嘛→_→
曹cao当时可就希望着纪衡能更努力一点,结果纪衡的表现确实不错,但却没有特别积极。
直到现在,听说了何进召各路诸侯去洛阳诛杀宦官的事qíng,纪衡积极起来了。
曹cao觉得吧,大概是因为纪衡家里也被宦官们坑过所以他比较恨宦官?
纪父当初就是因为掺合进党锢之乱所以被禁锢,不能当官只能回老家窝着了,直到huáng巾之乱的时候灵帝下旨赦免天下被禁锢的党人,所以纪父才给放出来了。
之后虽然不掺合党人的事qíng了,但估摸着心里还是恨宦官的吧?
这么想着,曹cao也就没在意了。
反正甭管怎么着,纪衡在努力就好了嘛。
只是就在收到这个消息的第二天,曹cao询问大家该派多少人去的时候,陈宫提出了非常明确的反对意见。
不去。
曹cao当时就懵了。
其实响应何进的号召派兵诛杀宦官在曹cao看来只是一件小事,他早说了,诛杀宦官何必要召什么各地诸侯,何进随便调动点洛阳的兵力就能把这事办了,不过百二十人足够。
等事qíng都办成了,何太后是不是反对还有意义么?
袁绍虽然糊涂,但他有一句话说的是对的,何太后不过是个深宫女子,即便现在因为皇帝年幼所以垂帘听政看起来是具有了极大的权势,但实际上何太后完全不会办事,她也抓不住权柄,朝中大权其实还是何进掌控。
因此只要何进把这事做了,何太后反对也不过是口头说几句,至多再掉几滴眼泪。
除了这个她还能咋地!
因此曹cao压根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心想随便派个五百一千的去凑个数,面子上响应一下现任的大将军也就行了。
曹cao在会上提出这事说是商议,其实也就是大家走个程序而已。
偏偏这时候陈宫说他反对。
曹cao下意识的就去看纪衡,他可还记得纪衡最近十分积极呢,这跟宦官们是有深仇大恨的呀!
结果纪衡的表qíng很淡定,完全不在乎陈宫反对的样子。
曹cao有点不放心,于是点名纪衡问道:“伯瑾觉得此事如何呢?”
纪衡一愣,他还有点茫然:“什么?呃,公台的那个提议?没什么,我觉得这样也行啊,除了大将军那里可能不太好jiāo代。”
何进毕竟是大将军,理论上来说他是名正言顺掌控天下兵马的,大家都得听他调遣,这时候他都让去了,他们这里却完全没反应,这似乎不太好?
除了这一点,纪衡才不在乎是不是派兵呢。
曹cao听到这话却点头:“伯瑾说的有理,何进是大将军,他的话我总不好不听的。”
陈宫说道:“主公,何进谋诛宦官是好事一件,但这样的声势动静宦官们如何会不知道?”
何进如果是暗搓搓的商议也就罢了,他这都传令天下了,宦官们不知道那不是傻么?
现在青州都已经收到消息,可见洛阳那边宦官们肯定早几天前就知道了。
这时候他们再派兵,再等着走到洛阳,这得多长时间过去了?
事qíng恐怕早就尘埃落定了。
所以说还派个啥。
按照陈宫的预计,等他们到了,要不就是何进已经憋不住自己调动了洛阳的军队把宦官们gān掉了,要不就是接到消息的宦官们再次爆发出了前两次党锢之祸的战斗力,把何进gān掉了。
目前来看,后者的可能xing比较高。
陈宫并不关心何进,总归何进也不是啥有才能有德行的好官,甚至他完全就是仗着权势为所yù为,这些年gān的糟心事可不少,他被宦官们gān掉也不是一件很坏的事qíng。
反正大汉朝多一个何进不多少一个何进也不少。
更何况……
“主公,如果是此事宦官们占据了上风,那时候我们的军队到了这事该怎么说?”
到时候何进已死,死无对证,事qíng还不是宦官们怎么说就是什么样?
宦官们要是否认之前的调令,那么事qíng就会变成了地方官员私自派兵威胁洛阳。
这是想gān啥?造反呐?
至于说何进和宦官的斗争谁胜谁负,就算宦官赢了,也不过是继续蛊惑皇帝而已,反正之前他们已经这么gān了几十年了,日子还不是一样的过?
当然,这不代表陈宫是放任宦官的,事实上陈宫非常讨厌宦官们,他也认为诛杀宦官是一件好事,可现在事qíng不能这么看啊。
如果何进不等各路诸侯的军队,那么等大家到了,何进自己早就把宦官gān掉了,如果何进等了,那么他就会被宦官gān掉。
也就是说,实际上各路诸侯的军队并没有什么卵用。
那么在这种qíng况下,作为曹cao的人,陈宫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曹cao在这件事qíng中的的利益了。
何进赢了,他们没去,这理由很好找,冀州青州都有huáng巾,就让曹cao上书说是huáng巾正闹事呢,青州凑不出兵力来,这事也就糊弄过去了。
但如果宦官赢了,他们又去了。
那这事可就呵呵了。
陈宫把事qíng分析的很清楚,曹cao也觉得陈宫说的很对,于是他只好再问一次纪衡:“伯瑾觉得呢?”
纪衡茫然的眨眨眼,心说曹cao今天怎么一直点名他回答问题?
虽然这么想着,但纪衡倒是真的有话要说的。
“主公,我认为,我们还是派兵比较好,”他看了眼陈宫说道:“公台的分析很对,但如果何进赢了,就算我们可以找其他的借口,可何进真的会不清楚吗?他既是大将军,如今又是qiáng势的外戚,天子又年幼,如果他记恨主公并在日后报复,这就太划不来了。”
可之前陈宫的分析也很对,所以纪衡想了想说道:“我们可以派兵,但可以少派一些,让他们路上慢慢走,若是何进赢了,不管怎么说咱们也派兵了,至于说路上耽误的原因,这年头哪儿都不太平,理由太好找了,而若是宦官赢了,则可以见机退回来。”
曹cao想想觉得这么办也行,他们如今也不在乎是派出去那八百还是一千的人马。
陈宫也觉得纪衡这样的做法比他的想法好点,完全不派人的话,利益上是讲得通的,但其他方面就得罪人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霜色十字 古言 甜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