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门娇_翡胭【完结+番外】(41)

阅读记录

  饶是在殿内的贵命妇人多,可就算平摊下来,每家也得出不少血。

  她们的丈夫一年的俸禄才多少,能经得起这样挥霍吗?

  也不是每家每户都像镇国将军府袁家那样,借着打仗的机会能捞些外快,有些俸禄和赏赐之外的收入。

  譬如她的娘家安宁伯府,日子就过得有些紧巴巴。

  更别提还有那等早已经没落的勋贵,身上虽然还有着勋位爵称,但早就已经没有实权了。

  姜皇后这样,不会太为难人了吗?

  谁知道,贵命妇们却没有表露出一丝一毫的为难。

  她们像是早有预料,也似是已经习以为常,都十分平静安然甚至欢喜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如此,募集之事就十分顺利圆满地结束了。

  午宴时,姜皇后请了老太君坐在她下首,又提了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

  整个过程,她都没有看过崔翎一眼。

  崔翎大大地松了口气。

  不过她还是不敢放松,仍然躲在嫂嫂们中间,有东西送过来就轻轻咬一口,没有东西便垂着头安安静静地坐着。

  皇室饮宴,菜色复杂华丽是一定的,口味上却算不得顶好。

  崔翎不由想到了前世听说过的一个轶闻。

  说是上贡给皇帝的东西一般都不会取最好的,茶叶也好,各地的特产也好,都是取次一等的进贡。

  主要是很多东西品质无法保证,年份好,东西就好,若是遇到了不好的年份,恐怕连次一等的东西也找不着。

  下面进贡的朝臣们害怕皇帝会责怪他们不够尽心,所以索xing都不会将最好的东西呈上。

  崔翎不晓得这件事是真是假,但吃了这顿宫宴她却似乎有一点信了。

  在她看来,刘师傅的手艺要远比这顿qiáng。

  但刘师傅却说,他当初在御膳房时,是因为无用武之地被人排挤下来,这才被赏出宫去的。

  可见,御膳房的厨子们也怕主子们的嘴吃到了好东西会变刁。

  所以宁可拿些样式复杂样子华丽的食物去呈贡,免得改日若是做不出这个味道来了,会被主子追责。

  寻常人家的厨子若是做菜不好吃,也不过就是解雇了再请一个。

  御膳房的厨子若是哪道菜特别不对主子的口味,赶出宫去还算是轻的。

  说不好,连脑袋都要jiāo待了。

  崔翎盯着几上的菜色发呆,蓦然听到座上姜皇后提到了她的名字。

  她一惊,忙抬头往中间的凤座上望去。

  只见姜皇后一双犀利如寒冰的眼眸正若有似无地投向她,眼锋冰冷,带着隐约憎恶。

  她正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

  却听姜皇后笑着说道,“诸卿办事素来都果断,想来这一回,也定能很快就筹到衣物。”

  她幽幽叹了一声,“盛京的寒冬深降,这西北还不知道要冷成什么模样呢。只盼大家能多尽点心,好叫咱们的勇士们莫要冻得太久。”

  自然又是一阵附和声。

  姜皇后转脸对着老太君道,“沐阳伯府的石小四闹了好多日子要去西北战场,这回我便打算叫这小子负责押送,老太君意下如何?”

  姜皇后的母亲与石修谨的亡母是远房的堂亲。

  原本很久不曾来往了。

  但自从姜皇后当年嫁给皇上之后,便将这门亲戚重新叙了起来。

  后来,姜皇后母仪天下,一直也都称呼石修谨的母亲为堂姐,也将石小四视作自家的亲外甥。

  石修谨和九王是至jiāo好友。

  他与太子的关系也很不错。

  所以,当初袁家军去西北征战时,他曾求了姜皇后好几回,也想要戎马疆场。

  老太君一时不知道姜皇后用意。

  沐阳伯府如今是二房当家,原本石修谨在,就已经十分势大。

  假若石修谨离开了盛京城,还不知道要做出什么事来。

  可是,也有好处。

  石修谨是替朝廷效命,只要顺利将东西jiāo付给西北将士,就算大功告成。

  将来西北一战得胜归来,论功行赏也会有他的一份。

  这也算是姜皇后替石修谨撑的腰。

  老太君心里有些沉吟,但面上却笑得十分谦恭。

  她点头说道,“石家小四不错,皇后娘娘说他能用,自然是得用的。”

  姜皇后眼角微露锋芒。

  她将脸望向默然不语垂头进食的崔翎,笑着说道,“其实,我倒是还有一个人选。”

  顿了顿,姜皇后将目光移回了老太君脸上,“五郎新婚就为国远征,将新媳妇一个人留在家里,说起来,皇上和我都觉得有些过意不去。”

  她微微眯了眯眼,“不如这回,也叫五郎的媳妇一并去西北吧。由石小四护送,也靠得住!”

  老太君愣住。

  若是在从前她年轻的时候,丈夫出门远征,媳妇儿跟着一块去,是没什么大不了的。

  那时候坊间对女人的要求还没有这样严苛。

  她那时候都能带兵打仗呢,不过是去一趟西北,算得了什么?

  只不过,不知为何,这几年来舆论对女子忽然变得苛刻起来。

  莫说叫小五媳妇一个人跟着石小四护送募集到的冬衣去西北,有千里之遥,又是兵荒马乱的地方,难免要惹出闲言碎语。

  便是一个女子不跟着长辈出门,也要叫人议论三分。

  如今姜皇后在坤宁殿上众人面前提出这茬来,老太君还真不知道该怎样接话。

  平心而论,能给小五和小五媳妇一个见面团圆的机会,她这个做祖母的自然欢喜。

  可想到若有人因此说三道四,她就又有些不忍。

  姜皇后没有等到老太君回答,就又笑着说,“你家小五媳妇,就算是代表咱们盛京城的名门贵妇,有她亲自押送这样棉衣皮裘去西北,将士们一定更加感激。”

  她目光一凛,扫视着殿中用眼神议论纷纷的众贵命妇,语气肃然地问道,“诸卿以为如何?”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便是心里觉得怪异,但何人又敢有所异议?

  这件事,便在姜皇后的独断之中,莫名其妙被定了下来。

  060 转变(求粉红!)

  晴空霹雳。

  彷佛有一道闪电劈头盖脸地朝崔翎头顶砸下来,一瞬间,乌云密布,电闪雷鸣。

  在窒息数秒之后,一万匹糙泥马在她胸中咆哮而过。

  这到底是什么qíng况啊?

  不是庆贺姜皇后的生辰吗?

  不是要为西北将士们募集棉衣皮裘吗?

  为什么会扯到她的身上!

  虽然她现在决定要和袁五郎和平友好地发展看看了,但完全没有要去苦寒战乱的西北去和他团聚的愿望好吗!

  她也没有那种宏图大志想要学老太君当年鲜衣怒马挥酋沙场。

  为国浴血奋战的西北大军将士们,她会在心里默默为他们祈祷的。

  袁五郎呢,她也祝福他平安健康。

  至于她,真的寸步都不想离开温暖和谐舒适的镇国将军府啊!

  她的清净,她的闲适,她的美食,她的辣椒!

  崔翎yù哭无泪。

  她晓得自己没有半分拒绝的权利。

  姜皇后甚至都不需要老太君的意见,就自说自话着愉快地决定了。

  在这件事上,连袁老太君这个御封的一品国夫人都没有cha话的资格,她难道还能说不吗?

  她垂着头默然不语,几乎是颤抖着,将面前勺子里的鱼丸狠狠地、整个地吞了下去。

  姜皇后叫崔翎代表盛京贵妇们替西北将士送棉衣,这件事如同一颗惊雷。

  她只是轻轻地往潭水中一放,就激dàng起巨大的水花。

  这突如其来的任务,令老太君措手不及。

  她猜不透姜皇后的用意。

  等到筵席结束,宜宁郡主面色凝重地扶着老太君说道,“方才宴饮的间隙,我抽空去看了看悦儿。她没有瘦,也没有不jīng神,挺好的。”

  她微微一顿。“本来她说要找时间过来跟祖母您请安的,但出了五弟妹这事。我便替您回掉了。”

  老太君此时也没有什么心思与最疼爱的曾孙女闲话家常。

  她沉沉点了点头,“嗯,宫里头你人脉熟,托人好好照看着点悦儿。”

  宜宁郡主几不可察地叹了口气,想要说些什么,到底还是没有张口。

  她想了想,压低声音说道。“有什么事,咱们回府再议吧。”

  宴席已散,姜皇后早已离座。

  老太君紧紧握着崔翎的手,一刻都不肯松开。“走,咱们回家!”

  一回到镇国将军府,老太君便将五个孙媳妇叫到屋子里。

  泰安院的门叫可信的奴婢锁了,看守好,屋子里近身伺候的丫头嬷嬷也都遣了出去听命。

  宜宁郡主面沉如水。语气里带着从未有过的威严和沉重。

  她问道,“祖母您说,姜皇后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虽然西北军由袁家领兵,这十万兵士中,有大半都效命于镇国将军。

  姜皇后替西北军士募衣。实际上袁家也得到了实惠。

  但,此战柔然是保家卫国,就算要劳军犒赏,也不该由袁家的人出面啊。

  更何况,五弟妹不论如何都只是个新婚不久的柔弱女子。

  先不提她跟着石修谨一块出远门,会不会遭人话柄,流出什么闲言碎语。

  光说这一路上的凶险,就叫人心里担忧牵挂。

  从盛京城到沐州城不远万里,日行千里的名驹快马加鞭日夜兼程,也要十五日光景。

  西北苦寒之地,州城中倒也曾有过繁华年景。

  可现在有战事,定然不复先前之热闹熙攘,也可能还会有流离失所的难民,这一路行去,说不得便要受到冲撞。

  这实在是太危险了!

  老太君眼眸低垂,静默不语。

  廉氏忍不住了,“闲言碎语倒不必怕,这趟差反正是姜皇后的命令,今日殿中那么多贵命妇亲耳听到的,若有人敢说半句五弟妹的不是,便是在质疑姜皇后的威严。”

  她顿了顿,“不妨往好处想,或许姜皇后当真是觉得五弟和五弟妹刚成婚就分开,有些不忍,趁这机会,叫他们夫妻两个团圆,也说不定。”

  这话当真只是自欺欺人。

  这屋子里除了崔翎之外,都对姜皇后的作风有所了解。

  那可不是个心地慈善的人。

  姜皇后也从来不做无的放矢的事。

  叫袁五郎夫妻团圆?她不会有这样的好心。

52书库推荐浏览: 翡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