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门娇_翡胭【完结+番外】(96)

阅读记录

  众人的面色都十分沉重,苏子画的心qíng固然心如秋风瑟瑟,但被点到名的廉氏也不好过。

  梁氏见众人都如临大敌,不由叹了口气。

  她顿了顿说道,“我一人独守二房,前些日子又分了那么大一笔家产,这二房迟早是要过继一个嗣子的,这一点,祖母知道,大嫂知道,众位弟妹也都知道。”

  老太君心中紧迫感更qiáng,她多想叫梁氏先不提这一茬。

  可是既然梁氏已经开了口,她又不好叫人将话堵回去,只好别过脸去,不想看到孙媳妇们纠结难过的表qíng。

  梁氏却轻声安慰道,“三弟妹四弟妹,你们先别急。”

  她轻轻笑了起来,“其实,有时候我想想,咱们家还真的和别人家不一样。

  像我这样无依无靠的寡妇,可偏偏又有那么一大注家财,若在别人家,叔伯妯娌们,不知道要多如láng似虎地盯着呢。”

  梁氏瞥了眼就差躲到墙角的两位弟妹,忍笑说道,“偏就你们,一个个将我看成láng似的,躲都躲不及。”

  她长长得叹口气,“其实,这些天,我也想过了,过继子嗣这种事,总也要你qíng我愿才好。

  就我的私心,还是希望从家里这些孩子们里挑一个,也免得将来这么大一份家产落到外人手里。

  可既然你们都舍不得孩子,我又何苦做这个恶人?毕竟,在我心中,比起子嗣承继这些虚的,更看重的是咱们妯娌之间的qíng谊。”

  廉氏心直口快,闻言立刻问道,“二嫂的意思是,嗣子便不在咱们家里挑了?”

  先前她听到苏子画又得了个儿子,心里其实也没有轻松过。

  若说她和苏子画从前只是关系融洽的妯娌,经过这大半年的相处,现在可处成了闺蜜。

  闺蜜的孩子送到了二房,其实和她的孩子送到二房去,都是一样的难过。

  这会儿听二嫂梁氏这番话中的意思,她不免就要躲问一句。

  梁氏点了点头,笑着说,“所以,三弟妹和四弟妹,你们先别急着怕我。”

  她温柔地也拿手指去碰触小瑷哥儿的手指,一边说道,“我希望一家人在一块儿和和美美的,不要因为这件事而生出不快,所以不论是瑷哥儿还是三弟妹腹中的孩子,我都不要。”

  老太君心里刚松一口气,这会儿又提了上来。

  她连忙问道,“可二房总是要立一名嗣子,家里的孩子你既不要了,那不然还是从你娘家过继一个吧?”

  其实。更好的解决方法,还是从袁家旁枝里过继一个孩子。

  毕竟当世还是比较注重血脉传承的。

  就算只是隔了许多辈的旁枝,但总算流淌着一样的血脉,祖宗是同一个。

  可老太君是马背上长大的将门虎女,自小就不太爱讲究这些规矩。

  她也不觉得血脉之亲就能qiáng过一切,至少,她这辈子亲身经历的,许多战场上生死相依的战友和伙伴之间,感qíng也并不比亲兄弟差。

  所以,她丝毫都不介意梁氏从娘家子侄中挑一个好的过继来。

  哪怕继承的是袁家的家产。只要那孩子能够在梁氏百年之后尽到香火孝道。她也是毫不在意的。

  梁氏却摇了摇头。“祖母,孙媳妇儿实不相瞒,我对梁家,已经心灰意冷了。”

  她这一回生病。原不过只是普通的风寒。

  若不是娘家人不顾她生病,非要跑来bī迫她,她又何至于此?

  她顿了顿,“祖母,先前我念着亲qíng,太过逆来顺受。以后,若是我娘家大嫂再来,我可再不会如此了。

  梁家,若是想要重振家门。必须要学着自立自qiáng,否则若只是叫出嫁的女儿出钱养着,这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都不会有什么出息的。”

  老太君微微一震。随即却也有些了然。

  梁家自从当年扯进了一场祸事之后,就再没有了52书库的风骨。

  先是由着大老爷们借酒浇愁,挥霍光了所剩不多的家产。

  然后便想方设法,去从已经出嫁了的姑娘那里借钱要钱,自个儿家却不事生产,养着一群醉生梦死的废物。

  不过只是抄了家产,人可都被袁家保下来了,一条人命都没有伤。

  原本是想着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梁家的男人奋发图qiáng,科举这条路走不通了,还可以走别的路子,哪怕去习武从军,都是法子,总有重振家门的一天。

  谁料到这群扶不起的烂泥,竟一个个都自bào自弃起来,没有一个能扶得上墙的。

  若是自己作死,那也就罢了,还非要拖累别人。

  梁家嫁出去的女儿,除了梁氏之外,哪个没有受到牵连?

  之所以轮番bī着梁氏要她拿钱,不过只是看在她死了丈夫,也没有子女,想着袁家那万贯家私,最终不知道要落到谁手里,就想要舔着老脸刮一层皮罢了。

  可他们丝毫都没有考虑到,娘家如此混账,既没有丈夫,也没有子女的梁氏,将所有的家底都掏光了之后,将来要在袁家怎么活。

  她用了袁家的钱去养了自己娘家的人,将来又要如何在袁家自处。

  对于梁氏将自己的嫁妆几乎变卖一空去支援娘家的事,老太君其实也是知道的。

  只是她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袁家有钱,根本就不在乎孙媳妇的私产,所以梁氏自己的嫁妆喜欢怎么样用都是自己的事,老太君才不管呢。

  其实,就算梁氏将手头能使的其他银子也给了娘家,对于袁家九牛一毛的这些,老太君也不是没有这个肚量。

  到底碍着血缘和孝道,总不能娘家都揭不开锅了,梁氏真的就不管吧。

  但梁氏终究没有这样做,就算到了那样艰难的地步,她也还是守着自己的底线。

  这让老太君欣慰的同时,又心痛这孩子的执着和傻气。

  她私底下请人帮着解决了梁家的苦难,算是帮着梁氏度过了这一关。

  可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若梁家的男人仍旧醉生梦死扶不起来,而梁家的女人们也只懂得压榨已经出嫁的女孩儿,那么就算有再多的钱,也填不平这个窟窿。

  这件事,终究还是需要梁氏下个决心。

  如今,梁氏掏心窝子说了这句话,可见这孩子是想明白了。

  老太君沉沉点了点头,“你是二房的当家主母,不论你要做什么,尽可由着自己的想法做,祖母都支持你的。”

  她微微一顿,“不过,既你不想要过继梁家子侄,那么还有什么人选呢?”

  ps:

  二更送上,各位晚安!

  119 恪王

  梁氏略一沉吟,却道,“孙媳妇想过了,还是从同州府三堂叔祖家过继一个。”

  她顿了顿,眉间闪过一丝厉色,“不过这人选嘛,却是要咱们自己来挑。”

  老太君略显疑惑不解,“你不是……怎么还想着他家?”

  她想到也曾提起过从平州府过继孩儿,可当时小二媳妇的反应是十分激烈反抗的。

  本以为这一回梁氏多半是要叫珀哥儿过继给二房了,谁知道她……

  梁氏轻轻笑笑,“孙媳妇又不是真的不食人间烟火,有些事您当我看不明白?”

  老太君提议要从她娘家过继一个孩子,自然是一片真心为她考虑。

  可是感qíng总是相互的,祖母一心向着她,她总也要设身处地为祖母思量一番。

  没有错,镇国公府袁家,祖母说的话还是能顶事的,底下的儿孙们没有人不会向着她。

  所以,假若真由着祖母开这个口,叫她从梁家过继一位子侄,这事定也能做得起来。

  可这样一来,同州府三堂叔祖又怎会善罢甘休?

  袁家历代子孙血脉都十分稀薄,又世代从军,战场上不知道折损了多少。

  所以,老将军没有兄弟,大将军没有兄弟。

  一直到二郎这一辈,才开始血脉繁昌起来。

  和其他的名门世族不一样,镇国公府袁家是本朝跟着太祖爷军功起家,至今也不过就是两百来年,并不像苏子画娘家那样,是历经了好几朝的名门望族。

  又因为人脉稀薄的关系,宗族观念,也不似旁人家那样qiáng烈。

  反正镇国公府一直就这么几个人,一直也就是嫡脉传嫡脉。

  那位同州府的三堂叔祖,论起来该是老将军的远房堂兄弟,即,三堂叔祖的父亲和老将军的父亲是堂兄弟。那一支一直都住在同州府,说起来并不亲密。

  论到瑀哥儿这一辈,虽是同宗,但已经出了五服。

  可袁家亲戚少啊,老将军和三堂叔祖已经算是这一代唯一硕果仅存,且还流传了子嗣下去的袁家男子,彼此就像是遗世独立的两棵同根同祖的苗苗,一旦相遇了,就决心要好好亲近下去。

  所以这些年来,袁家一直都和同州府那边走动频繁。凡事也很尊敬那位三堂叔祖。

  俗话说。蹬鼻子上脸。

  三堂叔祖享受镇国公府的供奉和敬重。时间久了,真的便有些飘飘然。

  偶有来往见到时,总是要摆长辈的谱,一副心高气傲的模样。

  上两回。梁氏拒绝了三堂叔祖的要求,就将那老头子气个不轻,连láng心狗肺这样的话都骂出来了。

  假若这一回,梁氏当真过继了自己的侄儿当嗣子,还不知道要闹成啥样。

  她自可不必在意,了不起,以后不和平州府的人来往罢了。

  可老太君却难免要被这位三堂叔祖说三道四骂骂咧咧。

  老太君事事处处都给梁氏考虑好,梁氏也不忍心叫祖母一大把年纪,还要顶着这样的压力。

  没意思。

  她私心里确实不喜欢同州府三堂叔祖。

  觉得这老头子的吃相不大好看。但再不好看,也不妨碍他这一支是袁家目前最近的血缘。

  从同州府挑一个孩子过来养,不仅能叫三堂叔祖闭嘴,不叫祖母为难。

  其实也是符合普世大众的价值观的。

  至少,有这么一个和袁家血脉最亲近的嗣子。盛京城里就不会有对祖母暗地里的流言蜚语和冷嘲热讽。

  反正,二房只是需要一个顶门立户的孩子罢了,她会好好当一个母亲,努力教好他。

  不敢说一定叫他能够有什么出息,但至少也不会教出个败家子出来。

  至于这孩子出自谁家,这根本就不重要。

  不过,梁氏到底还是恶心着平州府那傲慢跋扈的老头子,就算真的要从他的曾孙中挑选嗣子,也不想接受由他指定的人选。

  嗣子可以从平州府挑,但二房的家产想给谁,可是要她说了算。

52书库推荐浏览: 翡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