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食_若然晴空【完结】(76)

阅读记录

  宋正秋在景王府门前跪了一天,只以为是景王不愿意见他,没想到景王竟然压根就不在府里!

  这可不是误会,他堂堂的礼部尚书,豁出去脸皮不要,跪在王府外,除了是真心疼儿子,也未必没有一些惹同僚兔死狐悲的小心思,这么大的动静,没见远远地停了多少官轿?景王怎么可能没收到风声?分明就是在折rǔ他!

  然而谁都知道景王在折rǔ宋正秋,可他端出这么一副本王全然不知qíng的模样来,也没人敢指着他的鼻子说他在唱大戏,明谋,又是明谋!

  宋正秋的脸青了又紫,紫了又绿,对上景王那瞧稀奇的眼神,更是一口老血堵上心头,恨不得立时厥过去。

  王府门前一场闹剧以景王指天画地答应放了宋之清收场,然而宋正秋的动静太大,不止是朝中官员,就连闹市街头的老百姓都知道,礼部尚书家的公子欺男霸女,让景王爷收拾得提前丢了下半辈子的脸皮,还有些外地赶来专为看热闹的,听说宋公子已经被送回府内,还遗憾了许久。

  内阁上下绷紧了皮,他们也意识到景王做事看似不着调,其实十分jī贼,就这遭宋家的事qíng,宋家破了财又丢了脸皮,换来百姓津津乐道,景王美名远播,上一遭是他们全无防备,知道了景王想做什么之后,一切就简单多了。

  经此一役,满朝文武但凡有家里儿孙做了亏心事的,不管怎么闹腾,就是咬死了不让出门,大约要等到宗子推举之后,景王离京,才能放风。

  宗子推举当天,宣政殿门大开,宗亲由正门进,百官由侧门入,等到景王站定,一身龙袍的江开在仪仗随侍之下抬脚上御阶。

  面君不能抬头,景王却一点顾忌都没有,瞧稀奇似的看了江开半晌,扭过头对身后一个宗亲道:“这小娃娃生得,怎么和姬镇那么像?”

  孙朝远耳朵长,当即道:“王爷慎言,陛下乃大将军嫡亲外孙,自然相像。”

  景王瞅他一眼,完全没把自己刚才说的话当回事,笑眯眯的,“孙老,你头上都是汗,很热吗?”

  孙朝远面皮一抽,决定不勉qiáng自己搭理这个不着调的亲王爷。

  第93章

  入京的宗亲基本上都是小皇帝的长辈, 实在是这几年朝廷换皇帝的速度比寻常人家换衣裳还快,有的宗亲先前还是应天帝的侄儿辈,一下子就成了新君的叔伯辈,御阶底下站成一排,颇有些声势。

  景王原本辈分就不低,江承都要叫他一声皇叔,如今更是叔祖辈, 江开进殿之后却未曾看他一眼,也不知道是不是听见了他那句像姬镇。

  孙朝远不搭理景王,景王却不放过他, 隔着半个空位笑眯眯的, “几年没来,改制了啊, 我还没见过太监掌政呢, 等会儿散朝,你带我瞧瞧去?”

  “王爷慎言。”孙朝远眼皮子都不撩一下, 一副行将就木的老人模样。

  景王兴致勃勃:“听说你孙子在管锦衣卫, 哎哟,好好的生个孙子, 跑去在太监手底下做事, 憋屈吧?”

  孙朝远八风不动,只是听到太监两个字,条件反she地微微拧起眉头。

  景王脸上带笑,眼神却透着一股明了的锐利, 乌选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复又垂下眼帘,心里骂了句娘。

  孙朝远是朝中公认的耿直人,景王前头说那么多话,听着是瞎唠叨,其实点子全在新出的厂卫制上,孙朝远以为自己不吭气就成了,其实他那不吭气完全就是回护。几句话的工夫,把内阁对厂卫制乃至东厂掌权者的态度全给套出来了,瞧孙朝远那傻样,还什么都不知道呢。

  木已成舟,乌选心里再骂娘也没法给孙朝远打眼色,孙朝远见景王不再说话了,还十分得意地捋了捋胡子。

  宗子推举完全就是个过场,几番场面话过后,数位宗亲联名推举景王为新任宗子,御阶上看不清江开的神色,然而就在景王笑眯眯出列的时候,一方白玉从御阶上滚落,龙椅上的小皇帝竟就这么摔了一直把玩的手盘件,起身大步走了出去。

  宣政殿的气氛一时有些凝滞,连御阶前伺候的太监总管都没反应过来,江开已经走出了大殿。

  凝滞的气氛中,景王毫无预兆地笑了一声,朝中官员里有胆子小的,还被吓得一抖。

  “小孩儿嘛,憋不住,正常。”景王笑眯眯地说了一句,随即瞥了百官一眼,直接把这事定xing成了三急。

  官员里立刻有人附和,宗亲们难看的神色也有些缓和过来,说到底宗子推举选在宣政殿当着满朝文武进行,却不是早朝,底下全是江氏长辈,这脸色摆给谁看?

  江开却不在意这些,他满心愤怒,江氏宗子一贯都是由新君继承,他年岁小,当不得宗子,这他认了,可推举时压根没人问过他的意见,那几个无官无职的闲散宗亲,凭什么越过他就能做决定?景王不过是个藩王,又凭什么端出那种长辈架势对他评头论足?

  他生来是太子,登基为天子,日后自当执掌天下,然而那些人,那些人没有一个不在觊觎他的权势,所有人都要害他!

  小松子紧赶慢赶好不容易追上江开,一身明huáng龙袍的江开就那么直愣愣站在走廊风口,周遭跪了成片的宫人,小松子不敢多言方才朝堂上的事,只道:“主子,水边虫蚁多,不如回去吧,宣政殿里人都已经散了……”

  江开没说话,咬着嘴唇,眼睛发红,小松子只看了一眼,就心疼得厉害,连忙用帕子给江开擦了擦眼泪。

  “主子,”小松子呐呐说了一句,手里还攥着帕子。

  没有主子喜欢抬头看人,小松子作为贴身伺候的太监,时时刻刻都是低着头弯着腰的,他已经是个成年人,却对着个娃娃卑躬屈膝,看上去颇有些滑稽。

  江开却没有注意这些,像极了姬家人的眸子里含着眼泪,他身居这世间至尊之位,然而却没人给他和身份相对应的尊崇,他委屈又迷惘,却不知该如何去做。至于那些每日过来教导他的内阁群臣,他的心里已经把他们定xing成为了坏人。

  盛夏刚过,又是一年多事之秋,提心吊胆了两个月才送走景王并他的三万大军,八百里加急战报又入京城,报南海倭寇犯境,沿海一带数个州府惨遭劫掠,倭寇自海上而来,劫掠后即刻遁走,纵有数倍qiáng于倭寇的厢军,也难以迅速反应过来。

  就如西北常年抗击呼延,沿海一带倭寇也是年年犯境,每到秋日丰收时节,这帮匪盗就会三五成群结队而来,不攻州府,只屠百姓,往往厢军到时,倭寇已然带着大批钱粮离去。

  平日里西北战报多如牛毛,显不出南海之事来,然而自从呼延残部败退后,西北边防风平làng静,抗击倭寇的事qíng也提上了日程。

  大宁正是盛世时节,文人骚客辈出,各家学说鼎盛,然而朝野上下想翻出个能打仗的武将却是天方夜谭,武将职大多是荫官,是继承了祖上的官位,能打仗的武将都在西北。

  若皇位上坐着的是江承,哪怕沿海一带千里尽屠,他也不敢用姬家,然而龙椅上坐着的是江开,姬威的侄儿,姬镇的外孙,满朝文武即便有忧心外戚坐大的,也不由得在心里松了一口气。

  京城调令到了西北,领旨的是姬威,姬镇是西北军中的定海神针,轻易离不得,姬威声望虽高,却还没有到越过姬镇的地步,又是常胜将军,带兵去沿海最是合适。

  倭寇只在秋日行动,来不及多做准备,接旨当日,姬威就点齐六万兵马,大军开拔。

  对京城来说,再多的战事也只是城门开时加急快马上一声声呼喝,有时报捷,有时报丧,茶馆里学子几句闲谈,即便是当年宁骁侯带兵收复嘉峪关,打灭呼延残部,也最多不过换来几日茶馆说书,几个文人击节而歌。

  原先军饷抚恤之事都要由天子过目,江开年幼,这一节也就顺理成章地省去,或者说是走个过场,六万大军自西北南下沿海不是小事,内阁众人只恨不得把自己一个人撕成两半用,他们还算好一些,至少十人分担,东厂却只有长青一个主事之人,几乎每日睁眼就是公务。

  从初秋到入冬,沿海战事由一开始的不顺到所向披靡,朝中也终于有了喘息的时间,还没等松一口气,前线传来战报,说宁骁侯带兵打到倭寇老家东瀛去了。

  一瞬间,满朝文武安静如jī。

  一场抗倭之战,花费人力物力无数,好不容易占了上风,沿海也没有太大损失,正是表彰的时候,谁曾想这位爷能闹出这么大的事qíng。

  东瀛是海上国,也是大宁的附属国,东瀛倭皇年年上贡,岁岁来朝,至少是明面上,两国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倭寇在沿海是匪盗,在东瀛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然而宁骁侯这么一打,人家还管什么倭寇不倭寇?

  前线战事再次吃紧,虽然两国jiāo战并非本意,可到了这关头也没法撤出来了,只能硬着头皮打,六万大军不够,还有沿海厢军,朝廷这些年在厢军上花费甚多,沿海数个州府加起来,点齐兵马也有十五万之多,这一场战事从入冬打到第二年开chūn,终是以倭皇呈上降书告终。

  然而没有人为此高兴,尤其是户部的官员,攻城略地最费钱粮,东瀛还是个穷国,二十多万大军的军费加起来,数目简直是天文数字,几年前江南贪墨案攒下的国库底子几乎一次就砸进小半,加上那一阵天灾人祸,朝廷一夜回到赤贫前。

  连着几个月,孙朝远的脸都是绿的,国库是国之根本,朝廷每年的税收银子都有去处,能攒下来的很少,尤其还要养着大批厢军,这也是当年应天帝一咬牙把江南官场连根拔起的原因,实在是朝廷缺银子。

  没法开源,只能节流,长青已经开始接触军务,他估算过朝廷各地厢军人数,加起来足有五十万之多,基本都是应天帝在西北军和南疆互相掣肘期间悄悄壮大起来的,应天帝想平南疆,也想除姬家,然而等他积攒了足够的实力,人已经油尽灯枯。江承最开始也是有这个想法的,只是他贪图享乐,最后也没能成事。

  江开登基,姬家已成外戚,不可能反,唯一的威胁只剩南疆,这个时候,养这么多的兵马反而是拖累,长青隐隐约约生起了一个念头。

  出了东厂,外间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冬日的夜幕又高又远,繁星点点透着寒冷的光亮,长青长出一口气,起身进了车驾。

  车驾里点着炭盆,边上放着宝儿新制的暖手,月白的布料上点缀着点点青竹叶片,细密的针脚fèng进了上好的棉花,在炭盆边上放了许久,里外生温,冰冷的手探进去,就是一阵暖进心底的热乎。

  “爷,回去了?”富贵儿在外头低声问道。

52书库推荐浏览: 若然晴空 宫斗文 甜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