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自神武中卫的张家湾以下,沿潞河一直到天津卫前丁字沽,这一路都已经被蛮族铁骑堵住了,哪里打得开?神武卫在宛平一战损折了大部分实力,袁百胜的兵力则仍在兴州、营州之间扼守,何况刘氏与他不合,也无法请他援手。刘秉忠在接连损失了几员大将,连侄子刘栋都受伤而回之后,终于坐不住了,不顾太后挽留、朝臣劝谏,亲自领了五千兵马,其子刘槲则领兵三千,分头南下,要突围打通这一条路。
这一场恶战发生在通州到香河之间,京中并不知其详,直到五六日之后,刘家军护着中伏受伤的刘秉忠láng狈而回,刘槲的队伍却在厮杀之中失散,也不知是死是生。宫中震惊之下,急命太医诊治,院正李濒湖却表示已无可救——刘秉忠毕竟也是年过半百的老将了,上个月才受过丧子之痛,如今长子又不知下落,重伤之后更加熬不过,回京次日,便即撒手长逝。
他临终之时子侄围在身边,宫中所派特使,以及朝中林凤致、叶德明等重臣也闻讯赶来探视,刘秉忠一直到死都保持神志清明,满口的血沫自唇边止不住的溢出,沾得花白胡子上班驳一片,却始终勉力在笑:“诸位努力……从此……刘秉忠索xing做了忠臣良将!”
这句遗言并非义烈,竟是无奈——“索xing做了忠臣良将!”原来,人间有很多事,其实也只是一个“索xing”二字。
刘秉忠不顾一切的亲自去打通天津卫之路,自然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天津卫乃刘氏祖业,无法舍弃;另外一部分原因,却未必不是因为舆论——因为既然不能野心叛乱,仍坐着功勋之臣的位置,那么,也必须担负起相应的责任,要对得起自己的勋位和名誉。
不见得高风亮节,不见得义薄云天,不见得竭诚尽忠——可是,哪怕是难免有过私yù,谋过私利,身在其位,也不得不做与其相应的事体。因为公论在议着,公众在看着,自己,也在恪守着做人的原则。
刘秉忠之死使得京营尽皆举哀,连殷螭也出于亲戚之谊在军中挂了孝。而葬礼上的“点主”仪式,按习俗要请高身份的人主持,原本殷螭的亲王身份在京中算得最高,但到底是亲戚关系,只能请了官衔仅次于刘秉忠的外人林凤致来行。朱笔在神主牌上重重点下“主”字的一点之时,林凤致竟有个恍惚的想法——刘楝遗书上那个缺笔的“忠”字,到如今毕竟补全了。
可是,又是怎样的代价,怎样的一个“索xing”!
因为刘太师生前已位极人臣,所以朝廷封赠,便又追加了一个“镇国公”的封爵——本朝原有制度,非同姓不封王,异姓臣子也须得军功极大才能封公爵之位,开国以来只封过六个国公,还因为太祖太宗忌惮功臣的缘故,陆续削了爵,此后“生不封公,死可加赠”成为国朝不成文的规矩。所以当初刘秉忠谋取封镇国公之爵,便曾遭到朝臣一致反对,最终不但没封成,还落得个逾份图谋之名。想不到,毕竟还是在死后,得到了这个爵位,正是“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huáng泉路近!”世间的事,是公平是荒谬,最终也都归于无奈。
出殡这日,连太后也亲出宫禁,前来为长兄送行。随行的女官内监一律缟衣如雪,宫车也是一片素白,林凤致等人伏到车前接驾的时候,听见帘后声音也虚弱嘶哑,显然亲兄长的死,对太后委实也是个大打击——然而等到送葬回来,诸大臣送鸾驾入宫门的时候,车中忽然说了一句话,轻如耳语,却又坚定异常:“如今……算是皇帝的机会罢……”
南京一直在指责北京自立朝廷,其中咬得甚紧的就是刘氏后党专权,所以就连太后的旨意也非本意,小皇帝不可遵从——然而如今刘秉忠业已为国捐躯,死节可嘉,虽然铁骑阻隔两地,但这等死讯却定会传到南京去的,如果借机宣扬,也许便能堵住迁都派的言论,扭转南京朝野拒绝援救北京的坏局面。
只要殷璠能够把握得住——或许这便是最后一次机会了。
林凤致抬起头来的时候,看见的只是宫车缓缓进入大内的背影,素白的车帘帐幔在风中拂起,颤抖一如人心——刘秉忠的遇难,无论是于太后,于朝野,于刘家,都是绝大的悲痛不幸,可是,我们竟还要利用这悲痛不幸的事件,希望小皇帝将之当作一次赌博的机会。
承受着血缘至亲的死难,迅速将悲痛转为机遇的可能,何其太忍,却又何其太哀。
也是一个“索xing”!
而刘秉忠的死,对于另一个人来说却也不失为一场绝大机遇——刘太师去世,刘槲又失踪于乱军之中,刘氏其他的子侄虽也掌军,却没有他们能够号令全军的能力,京营登时又分散为五营自统,殷螭当仁不让便来抢权;同时因为蓟州城到底失陷,袁百胜虽然善于用兵,在几面合围之下也不得不战略后退,将抵抗线慢慢缩近了通州,兵部又紧急计议,立即派人替换袁百胜入城,将守城大任jiāo托给他。这一来,殷军的势力在京中登时达到极盛,“靖王监国”的呼声,又再度高涨起来。
这个时候委实是殷螭争位的最好的时机,他的降将钱劲松便秘密劝他立即称帝,京师百官处于重兵威胁之下,不从也得从。可是殷螭倒有些犹豫起来——倒不是顾忌林凤致会因自己称帝而决裂,而是林凤致那一通分析局势,到底也使殷螭从来只为利己的心动摇了一下,或者说清醒了一下。
以殷螭自私自利惯了的xing子,当然还是不会顾念到什么黎民百姓,更加在国家大义之上全无节cao,若是能够顺利登基,他才不在乎将国家利益卖给外族——所以林凤致也不劝他大义,只是冷静的跟他分析利益。殷螭再不爱读书不明义理,却不能不承认他说的有道理,民若无利,国复何恃?君主又何能安享大位?
林凤致认为国是民之国,殷螭却认为国是自家的产业,这几乎是没法互相说服,但利益之论,即使连殷螭也是认为可以互通的。自家的产业当然随便自己折腾都无妨,林凤致等臣子没权力来管——可是,如果把产业三文不值两文的卖掉,自己没准赔了夫人又折兵,岂非完全不合算的jiāo易?殷螭纵是个败家子,也不爱gān这么糊涂的勾当。
这个时候称帝,城中内乱的可能xing还是很大,纵使拿归属自己的兵力压服全城,也要应付已来合围的敌军,怎么能一面安内,一面攘外?所以,当殷螭觉得卖国不合算的时候,对于称帝的做法,便也迟疑难决。结果这一迟疑,便是错过。
到二月下旬的时候,长城关隘连密云的古北口也被打开了,那里口外山峦重叠,骑兵本来不易上来,但铁儿努这回显然是倾全族之力来攻国朝,决不放过任何fèng隙。他本人的大纛已竖到了京师之北的昌平州,几名王子则带兵夹击各面,五十万大军基本已全部进入关内。愈发显得京师兵力薄弱,只能尽量将兵力圈子缩小回来,仗着火器先进,城池坚固,决意要打一场守城战。
京城被围困得铁桶也似的时候,上至朝廷,下至军民,反而都已有了索xing决死的意志——也是索xing!
袁百胜指挥着京营守城,一再击退四门来袭的时候,殷螭也登上城头观战,冒着pào火箭矢,还没忘记跟来巡视督战的林凤致讨个便宜:“小林,我这回真是听了你的话,乖乖的没添麻烦,你便不偿报我一回?你跟我好了,我一定说什么都会保你安全的,就算城破,我也定能护着你——大不了我带头投降,跟他们敷衍也就是了!”
林凤致对于他这种临战说投降的作风,无比鄙夷,只是冷着脸回答一句:“下官已备棺木在城头,虏骑哪一日破城,便请王爷哪一日替下官收殓——其他的好意,都谢过了!”
原来他那一日去对门凶肆订购寿材,非为别人,却正是为自己准备的——然而却不是为了吓唬殷螭,而是表示必死的决心,以激励满城军民。
同时太后也在宫中堆积燔柴,宣称倘若城破,即率六宫自焚殉节,决不玷rǔ国朝体面。
朝廷做出如此表率,军民自然受到震撼,同时也都知道万一城破,大家都不能幸免——清和四年蛮族在四郊的杀戮之惨,至今还留在京畿居民心里,所以到了这个时候,只有奋起最后的力量以抵御,不能妄想这魔鬼般的军队慈悲恻隐。
激战最酣的时候,城中也是士气涨到极高的时候,士兵们没日没夜守着城头,火pào箭矢如雨而落,将cháo水般攻城的敌军一轮轮打退,城中百姓便一筐筐饮食直送上城去劳军。同时因为京中jian细案始终未破,民众都怕火药库和工部重要技术人员再度出事,于是除了朝廷派高手保护之外,居民也由保甲编制,互相监视排除可疑人物,甚至组织起民兵来巡逻保护城内治安,以给官府减轻压力。
52书库推荐浏览: 知北游梦里浮生 虐文 宫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