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东风_小林子【完结+番外】(41)

阅读记录

  “其实,我是念书念得闷了,想来找兄台论论经典。”书生笑著。

  “那好……不过……”赵飞英回头看了房里一眼。

  “若是兄台不嫌弃,请到我房里。”书生拱手相邀。

  “请。”赵飞英笑著。

  书生名叫萧哲,也是赴考的学子之一。

  相谈甚欢,直到天亮赵飞英才告辞。隔日午后,便邀著萧哲先行探勘试场。

  程蝶衣和冷雁智自然是跟著赵飞英的,其中,程蝶衣还挂在赵飞英的手臂上,引来了不少行人的侧目以及冷雁智的白眼。

  相形之下,萧哲就是孤身一人,显得分外冷清。然而,他脸上也总是挂著淡然的微笑。

  “萧兄弟是独自上京的吗?”赵飞英不禁好奇地问著。通常,稍有财力的学子,都会带著随侍的仆从,一方面路上有个伴,一方面有人照料衣食起居,也可专心读书。

  “是的。”萧哲轻笑。“萧某自小在僧院长大,没有钱财雇请仆佣。”

  “耶?既然如此,你怎么没当和尚?”程蝶衣也好奇地问著。

  “我大约是五年前才还俗的。”萧哲有点黯然地笑了。

  “为什么?”程蝶衣追问著。

  “因为……我觉得,与其为亡者助念一千次的往生咒,还不如救他免于杀身之祸……与其诵读一万次佛经祈求天下太平,还不如和身遁入尘世亲手扭转乾坤。”

  萧哲微微笑著。

  “说的冠冕堂皇,其实还是凡心未了吧。”程蝶衣毫不客气地说著。

  “是啊……也许吧……”萧哲倒是没有介意,反而开怀地笑了起来。

  一连三天的考试,考生都得待在闱场。

  考完之后,当赵飞英悠悠闲闲地步出试场之时,冷雁智和程蝶衣早在一旁引领相望。

  两个师弟师妹一奔向前,就是身前身后地瞧,似乎是要检视赵飞英有何缺损似的。

  “别看了,我好好的。”赵飞英轻轻笑著。比起其他早已是面有菜色的学子,赵飞英显得是神采奕奕。也许因为是练武的身子,比起一般的读书人是qiáng健了许多,不然,这三天的苦思竭虑下来,能安然步出试场已经是不错了。

  “有个在我邻近房的考生,也许是因为太过疲累,听说在桌上写著写著就睡著了。结果,打翻了蜡烛,烧著了卷子。那时我正在睡梦之中,听到走水的声音,连忙起身查看。听说又波及了几间,好几个人带著卷子奔了出来,衣衫不整的。”

  赵飞英在路上,与两人聊著这三天发生的事。

  “结果呢?”程蝶衣问著。

  “死了一个人,上吊死的,是卷子毁了的那个。”赵飞英淡淡说著。

  “开门取卷的时候才发现的,吊了一天多,尸身都臭了。”

  程蝶衣和冷雁智都皱起了眉。

  “真是的,只不过是一张卷子,重写不就成了?”冷雁智瘪著嘴。

  “是啊……最多,就是三年之后再来的……只是,也许有些事qíng,是我们不知道的……”赵飞英轻轻说著。

  “赵兄弟!”萧哲也出了考场,朝著三人挥著手。

  脸色有些苍白,然而笑得却开心。

  等著放榜的一个月里,四人总是一起出游。一日,在京城中,萧哲指著几名面huáng肌瘦、衣衫褴褛的乞丐。

  “天子脚边,仍是有人无法温饱……赵兄弟,您还记得我们上次的试题吗?”

  “富天下、定太平是吧?”赵飞英笑著。

  “没错。只是,在下十分怀疑,尽管笔底生花,真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十几年来,尽是些治国平天下的试题,可是,天下还是一般的乱。”萧哲叹气。

  “比起十几年前,算是好的了。”赵飞英微微笑著。

  “是啊……只是还不够好……”萧哲眼中尽是灿灿的光芒。

  赵飞英静静看了许久。

  “萧兄弟胸怀大志,必不是池中之龙。若真能成为国家之栋梁,想必是社稷之福。”

  “赵兄弟言重了。”萧哲轻笑。

  “想我一介书生,扛不动水、缚不了jī的,除了应个官职、说说大话,能有什么作为?”

  “若真是心系天下,便是百姓之福了。兄弟我,便无如此志向,说来就是惭愧。”

  “世人一生汲汲营营,不是为名,就是为利。若不是为了社稷,不知赵兄弟为的是什么?”

  名吗?他并不想要。利吗?他也并不在乎。那么,他为的是什么?

  缓缓转头过去看著程蝶衣,赵飞英伸出了手,于是程蝶衣高高兴兴地拉住了他。

  “也许,只是因为一个人。”赵飞英轻轻笑著。一旁的冷雁智,表qíng黯淡。

  一个月后放了榜,两人都是榜上有名。殿试前,冷雁智和程蝶衣两人直把赵飞英送到宫门口。

  “人说,伴君如伴虎,如果那皇帝老子想害你,你就动手了结他,千万别客气。

  ”冷雁智担心地叮咛著,想必是这几日在城里听了太多的书。

  “……我晓得的。”赵飞英有些不知该如何接话。

  门口的御林军已经在侧耳听著,赵飞英连忙离开两人,进了宫。

  一行人鱼贯地走在宫廷之中,穿过重重的回廊。赵飞英缓缓走著,就像是他之后的十六年一般。

  钦点萧哲为状元,而赵飞英则为榜眼。照往例,萧哲封为御史,而赵飞英则担任御前翰林。

  步出了宫殿,萧哲大大伸展了懒腰,从此就是他一展鸿图的时候了。转头看著附近的赵飞英三人,当赵飞英面露微笑说著好消息时,程蝶衣便扑了上前,让赵飞英紧紧搂著。

  其他人则也陆续封了官。得到了肥缺的,笑得合不拢嘴,而剩下一些被派到偏远地方的,则忙著送礼,希望能早日抽调回京。

  几家欢乐几家愁,冷雁智表面笑著,然而心中却是沉重万分。

  钦赐的御史府以及翰林府,分别坐落在城中的东南、西南两角。

  到达了雄伟壮丽的翰林府,几个仆役正排成两列,躬身欢迎著。

  “恭迎赵翰林。”必恭必敬地说著。

  “别这样,快请起。”

  二十岁的赵翰林以及二十三岁的萧御史,从此成了京城中,百姓jiāo头接耳最为热衷的话题。

  赵飞英和萧哲,除了在朝中是焦不离孟,离开了宫里,萧哲也总是顺道跟著赵飞英回到翰林府,来个孟不离焦。

  “你倒常来串门子。”程蝶衣歪著头。

  “是啊,赵翰林这里热闹,好过我那府里,冷冷清清的。”萧哲笑著。

  “只是,不晓得赵翰林嫌不嫌我烦。”

  “怎么会?”赵飞英笑著。

  宫里,赵飞英总是在御书房,替皇帝拟些圣旨。照以往,翰林一职也是有参与政事之权,皇上可以与翰林协商政事。

  然而,赵飞英却清楚,当今的圣上,已然不复以往的英明。殿前两侧,一侧是赵飞英的座位,另一侧则是右丞相的座位。而这是往例所没有的。皇帝从头至尾只是端坐著,偶而打点瞌睡。阅读奏章、决定政事的,皆是右丞相,不曾问过赵飞英意见,于是赵飞英只有糙拟圣旨的工作,而皇上就负责盖御玺。

  太过荒唐了。赵飞英曾经婉言相谏,然而右丞相只是发怒,而皇上更是莫不吭声。这是那位终结乱世、打造出今日太平天下的明君?赵飞英不只一次疑问著。但是,既然劝谏无效,明哲保身,赵飞英也渐渐沉默了。

  赵飞英尽忠职守,然而并不越俎代庖,萧哲在朝里往往仗义执言,却是得罪了不少高官。

  “可恨!那右丞相竟敢专擅朝政,当我朝中真无人敢斗他吗?”萧哲一日到了翰林府,拍了桌子就是大骂。

  huáng河水患,几月前才刚筑好的堤防,竟连一次的水也挡不住,却花了九十万两的白银。明显的,能力不足,外兼中保私囊。可如今,又要令同一人上任治水使!

  “萧兄弟,识时务者为俊杰,在下劝你最近几日忍气吞声。”赵飞英说著。

  “为了什么?御史当为名君之镜,今日尽管萧哲不才,明日还是要参上一本的。”萧哲眼中发著激怒的光芒。

  “……”该跟他说吗?右丞相在御书房里,总是撕著萧哲的奏章,似乎对于他一再的谏言,感到十分愤怒。

  “即使你写了,也到不了圣上那儿的。”赵飞英劝著。

  其实,尽管到了皇上那儿,赵飞英不认为qíng势就会被改变。

  萧哲缓缓摇著头。

52书库推荐浏览: 小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