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农_鬼屋夜游【完结】(36)

阅读记录

  “哼,即使如此,就饶了尔等xing命,带了全家到岭南养老去吧!”李大帝冷哼一声,挥手道:“拖出去!”

  自有侍卫将两位千恩万谢的老太医拖了出去。

  李大帝直接指了我:“皇后到底如何?”

  你问我我问谁去?我心里一阵郁闷,但偏偏不敢说,只好说:“这个……暂时是救回来了,但具体qíng况,小民还未把脉,所以不知。”

  “那还等什么,赶紧给皇后诊治!”李大帝一把就给我拽了长孙皇后跟前儿。

  你让我治,我也得会治啊!真是无语问苍天——咱一个种地的,也没学过医科啊!

  装模做样给长孙皇后把把脉,其实连脉门在哪儿都没找到!绞尽脑汁的开始想心脏病的症状。

  “皇后娘娘是不是总会不时心悸,伴有头晕、无力、胸闷的症状?”我看看李大帝。

  “不错!”李大帝眼睛亮了。

  “是不是开始没什么,但后来jīng神和食yù越来越差,发病次数越来越频繁?”

  “丝毫不差!”

  “若小民没判断错,这病怕有十来年了吧?”

  “的确如此!”李大帝声音都抖了:“开始只有朕知道,皇后一直硬撑着,今两年这病却越发频繁,如今……”

  知道了,可不是心脏病是啥病?

  这下心里有点底儿了,别的病不敢说,这心脏病的方子咱还真背过,当年带我实习的那个老农业科技人员就是先天xing心脏病,听说他年轻的时候在江西农村碰到一个世代行医的老汉,开了三个方子给他,调养了两年,又配合一套足底按摩的方法,愣是治的他跟个没事儿人一样,后来我觉得有用,就学了这几个方子和那套足底按摩法,这都好几年了,我这都穿越了,他估计还蹦跶着呢,而且俺还知道麝香保心丸的制造方法,这些加起来,估计够用了吧。

  “如何,皇后的病到底该如何诊治?”李大帝有点儿急。

  “皇上,皇后娘娘这病是十几年的陈疾,断根已不可能,但若由小民缓缓调理,估计两三年间就能给这病控制住,之后只要按时服药,定能还皇上一个无异于常人的皇后娘娘!”

  “当真?”李大帝手都抖了。

  “当真!”我点点头:“但是,皇上得答应小民三个条件!”

  “哈哈哈哈,只要能治好皇后,莫说三个条件,三百个条件朕也答应了!”李大帝兴奋的笑道:“乐休尽管道来!”

  “如此,小民逾越了。这其一,皇后娘娘不可再住在皇宫之内,还请陛下在长安城外觅一处幽静之所安置皇后。”

  “这个简单,长安城外上河苑就行。”李大帝毫不在意的点点头。

  “这其二、皇后娘娘得的是非常之疾,诊治亦需非常之法,小民实有不便,还请皇上派皇后亲近的人跟随皇后,有些不便之处,还需其代为行之。但考虑到皇后需静养,这随行之人有一二人即可。”

  “……”略一沉吟,李大帝点头道:“乐休所言有理,朕就让文成公主和兰陵公主随行侍奉皇后。其余人等在皇后养病期间不得打扰!”

  “如此甚好!”我也点头,至少这俩公主我都见过,还是我的合伙人,相对好说话。

  “这其三,这治疗皇后所需药材,有些尤为珍贵,还请皇上允许我使用宫内所藏。”这是重点,有些药可贵,咱买不起。再说了,给皇后治病,哪有我自己掏腰包的道理不是。

  “准了,但凡宫内所有之药物,随你使用,若有所缺,朕就是搜穷天下,也给你找了来!”李大帝大手一挥,霸气纵横。

  “如此,小民先开一方,请皇后服用!”我点点头。

  开了方子,写明注意事项,自有人去煎药。等长孙皇后服药后,不仅气色又红润了几分,都有jīng神轻声说话了。看着qíng深意浓的二人,我也就功成身退了,这皇宫里待着,还真是提心吊胆的。

  回了程府,天已傍晚。把今日所见所闻向老妖jīng夫妇和程福之、双儿四人一一道来,听的几人目瞪口呆,咋舌不已。这儿才讲到义救太医一段儿呢,就听门外一嗓子:“圣旨到,李逸李乐修接旨!”

  老天,这又闹啥幺蛾子?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特封李逸乐休鄱阳县伯,忠武将军,司职上河苑,食邑千户,赐良田千倾,锦缎五百匹,钱十万!钦此!”

  送走了传旨钦差,看着堆了一院子的锦缎钱财,地契文书,听着老程家人的道贺,我竟然有种恍恍惚惚的感觉,这人生大起大落之快,莫过于此了吧!

  -----------------------------------------------------------------------------------------------

  新书上传至今不到二十天,发现竟然已经写了十万多字,天呐!自己佩服一下自己!要知道俺当年花三个月写毕业论文也不过就拼拼凑凑的写了三万多字!相信若是没有各位读者大大的支持和鼓励,俺肯定早歇菜了!作为人生创作的第一个里程碑,夜游三百六十度拜谢了!可来而不往,非礼也!看在俺这么诚恳拜谢的面子上,各位大大是不是也投张推荐票啊?

  正文 第二十六章 莫道chūn还早

  更新时间:2011-3-22 10:45:16 本章字数:7492

  “双儿,你家少爷呢!”兰陵公主李淑领着侍女小喜鹊像是进自家门儿一样堂而皇之的进了我在小李庄子上的宅子内院。

  “双儿见过兰陵公主,见过喜鹊姐姐”双儿赶紧给手里的抹布放下,就要给公主行礼。

  “行了,天天都来,哪儿那么多礼数!”李淑给双儿拉起来,身后小喜鹊偷偷向双儿挥挥小手,算是招呼。

  “你家少爷呢?”

  “少爷跟老关叔到地里挖渠去了!”

  “又去了?”李淑无奈的按按额头:“你说这满长安城里寒冬腊月天天扛个锄头往田里跑的伯爷也就你家少爷了。”

  “少爷说赶冬天给庄子上的地规划整齐了,chūn播的时候才不会忙乱!”双儿赶着给我辩护。

  “行了,你忙你的吧,我到地里找他去!”兰陵扭头一阵儿风似的就带着小喜鹊跑了。

  李大帝给我赏赐了千顷良田,开始给我高兴坏了,一千顷啊,整整一万五千亩地呢,这得种了多少粮食啊!兴奋了一宿没睡,第二天带着地契去jiāo割手续的时候才发现,压根儿就是我小李庄往西那片荒地,荒地也就算了,最可恨万五千亩的地里两座海拔能有50米的小山丘占了三分之二,这也叫良田?

  所谓的食邑千户更是空头支票,满打满算也就是小李庄上百十来户人家四百来人归我了,剩下的那八百多户,对不起,自己想办法。这太欺负人了,百十来户的人家,壮劳力全部加起来也不过百来人,守着原本的千把亩地(天、地、人字号田都算上。)都紧巴巴的,现在有给我这万五千亩的荒地,这到底算是赏还是罚啊!

  还好李大帝没赶尽杀绝,免了我三年的各项税钱,不然我真要bào走找李大帝理论去了。

  给整个庄子周边的地形画了图,一连研究两天,决定先把两座山丘放放,没那个人力物力处理,但山丘以外的农田一定要先管理起来。

  十月初一,接手了小李庄,直接任命老关头儿当了府上的管家,账房让双儿先兼着,就目前这点儿账目,已经有初中算术水准的双儿处理起来肯定没问题。

  要种地,先修渠,没水灌溉的地,种死了也种不出个啥来。咱庄子有天然的优势,庄子北边儿套了个渭水河湾,水管够。所以赶紧给渠修起来才是当务之急。

  考虑到庄子上的地形高低有差异,决定直接修个高架渠彻底解决问题,虽然前期投入高,但后期管理方便,而且灌溉能力qiáng!

  老关头儿是庄子上的老人儿了,按了自己画的地形图,把高架渠的设想给老关头儿一解释,老关头儿拍腿叫好。没说的,立马给庄子上的男女老幼集中起来,开工!

  高架渠又称渡槽,是一组由桥梁,隧道或沟渠构成的输水系统。用来把远处的水引到水量不足的城镇、农村以供饮用和灌溉。历史上修这个东西希腊和罗马人拿手,古代中国基本上没人修,不知道为啥。

  咱这高架渠没啥桥梁、隧道工程,主要是架高沟渠,8字型,一路从北边儿河湾开始,先往东,再往南修到小李庄边儿再转向西,最后到庄子所属最西边儿的山坡底下打折,回到北边河湾。总长度大约七八里的样子,能完全灌溉庄子上的全部农田。

52书库推荐浏览: 鬼屋夜游 鬼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