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丁长盛过来,易飒可以理解,但什么时候丁碛也这么受重视了?
易飒心里一动:“盘岭叔,丁碛现在跟着你做事了?”
丁盘岭笑了笑:“都是帮三姓做事,不分跟着谁。”
这话说的,还真是滴水不漏,易飒撇了撇嘴,漫不经心转头。
视线恰落在那张简易的折叠桌上。
折叠桌上,摆了电脑、纸笔,一本黑色皮革手册——易飒认得,是她辛苦从窑厂里偷出来,又物归原主的那本。
黑色皮革手册下头压着的那本,那是……
想起来了,是那本她从丁长盛书桌里翻出来的软面册子,之前插在后腰,可惜从洞口钻出来的时候,无意间碰掉了。
易飒依稀记得,软面册子里记录的,好像是类似什么临床症状……
正想着,丁长盛和丁碛一前一后进来,丁盘岭示意易飒:“你可以说了。”
易飒把心思暂从软面册子上收回,一五一十把水下发生的事复述了一遍。
丁盘岭听得很仔细,偶尔询问两句,由于宗杭和那东西有过直接对抗,他问宗杭的更多。
“所以,那东西没有温度,是冰凉的?”
宗杭想了想,很肯定:“是冰凉的。”
“很软,没有骨头?”
真不想去回忆那感觉,太恶心了,宗杭吁了口气:“又软又腻,形容不出的那种感觉,身上还黏黏的,跟胶水似的。”
丁盘岭眉头紧皱,半晌没言语,过了会,他走到桌边抽了张纸,快速在上头写下几行字。
易飒把身子倾过去看。
他写的是:
——肉块、肉丝状纹理、血管凸起。
——地下、有水。
——可再生、修复功能强。
写完了,他盯着看了很久,又递给丁长盛:“你觉得,像不像……那个东西?”
丁长盛没立刻反应过来,易飒也一头雾水:“像哪个东西啊?”
第106章
丁盘岭笑了笑:“你应该没听说过,我们北方的乡下,有些地方挺信这个的……”
这一下提醒了丁长盛,脱口说了句:“太岁?”
“像不像?”
丁长盛连连点头:“是像,确实有点像。”
丁碛也是一脸恍然。
怎么好像都知道的样子,偏自己不知道,易飒只好去朝宗杭找安慰,好在宗杭从不让她失望:“什么太岁?犯太岁吗?”
丁盘岭摇了摇头:“中国古代的传说里,太岁就是生活在地底下的,形状像肉一样,所以又被称为‘肉灵芝’。有句话叫‘太岁头上不可动土’,就是因为古人普遍认为太岁是凶神,挖到这种东西很邪门,会给人带来灾祸。”
说着指了指电脑:“信号一会有一会没的,但你可以搜一下,说法应该挺多的。”
宗杭赶紧过去,点开网页搜索,输入“太岁”两个字。
易飒也凑过来看。
信号还可以,网页卡了会就出来了,条目还真不少。
原来一个“太岁”,有这么多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道教里的神,太岁星君。古时候,一甲子是六十年,传说每一年,天上就会派一个神仙出来值班,负责管理这一年出生的人一生的祸福,常说的“犯太岁”,就是指某某人的流年不大好,冲撞了今年的太岁神。
这解释神话色彩太浓了,而且宗杭感觉,漂移地窟的那位,跟天上的神仙……好像没什么关系。
第二种解释是凶神凶物、邪门阴怖的玩意儿,也就是丁盘岭口中的“太岁头上不可动土”——它一般藏在地下,形状像个肉块,你别去动它,一旦挖着了,灾祸就来了。
还列举了两则志怪故事。
一则出自《酉阳杂俎》,说是有一户人家,建房子时,偏要在“太岁头上动土”,结果“见一肉块,大如牛,蠕蠕而动”,没过多久,家里人就死了个七七八八。
另一则来自《广异记》,主人公姓晁,大概中二少年秉性,从不信鬼神,偏喜欢在冲犯太岁的方位挖土,有一天居然挖到一块蠕动的白色肉团。
晁姓小哥也是刚猛,非但不怕,还挥起鞭子抽了它几百下,然后扔到路边。
当晚,有人听见一个声音问那肉团:“你怎么就这么被打了,不报复他呢?”
肉团回答:“他血气方刚的,我拿他没什么办法。”
然后,那肉团就不见了。
第三种解释更科学化一些,认为太岁是一种生物,古已有之。
古代典籍里最早提到太岁的,是《山海经》,称它为“聚肉”、“视肉”,总之脱不了一个“肉”字,可见它的质地确实跟“肉”挺像的,《本草纲目》里也提过它,叫它“肉芝”,“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它可以自生自长,“食之无尽,寻复更生如故”。
只是非常稀罕,据说秦始皇当年派徐福出海找仙药,列出的药名中,就有一味是“肉灵芝”。
解放后,国内有过几次民间发现疑似“太岁”的记录,多在北方。
现代科学认为,太岁是一种罕见的黏菌复合体,差不多跟地球一样古老,以至于有人宣称它是一切动植物和人类的祖先,说是它当年进化的时候,其实前途一片大好,只要愿意,它可以选择进化成植物、动物,或者菌类,但它自己停止进化了。
当然,众说纷纭,并没有权威定论,一是因为这玩意实在太过稀少,样本奇缺,没法展开系统研究;二是黏菌体的成分复杂、种类繁多,每次发现的都不太一样,换句话说,从来没发现过两种一模一样的太岁。
……
再往后翻页,就没什么新说法了,来回往复,都是那几句。
丁盘岭知道他们看得差不多了:“是有点像吧?”
这可不止“有点”那么简单,宗杭觉得几乎可以下定论了:难怪之前易飒拿乌鬼匕首又劈又砍的,那东西没暴躁,也没反击——对它来说,反正随生随长,修复能力那么强,根本不认为被劈砍是一种伤害。
易飒忍不住:“但地窟里那个有几层楼高,它能长到那么大?”
丁长盛接茬:“地理环境不一样吧,我们北方的传说里,都是在土里挖到的,深度往下几米,最多不过十几米,大小嘛,或是‘大如牛’,或是‘大如盆’,但这儿是三江源,我们吊机放绳的时候,接了七根绳,接近一千米了,而且下头还有水,听你们的说法,它外壳上又包着息壤,活了不知道多少年了,长到这么庞大,好像也有可能。”
“那它……”易飒话没出口,自己先瑟缩了一下,四面看看,声音低了下去,像是生怕被什么听了去,“那它也像我们一样,有脑子、有知觉,能思考事情?”
52书库推荐浏览: 尾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