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夫孩子热炕头_初吻江湖【完结+番外】(314)

阅读记录

  石宏大出去点的菜,店小二给加了个桌子,客厅很大,放得下两张桌子。

  点的菜都是很符合于良吉口味的,于良吉听门外石宏大点菜,就坐在屋里喊了一句:“点一些大菜,给孩子们吃!”

  他口味清淡,于宝宝可能随了他,但是石宏大他们可是无肉不欢的主儿,而且孩子们本来就压力大,再不吃点有营养的东西,于良吉怕他们熬坏了身体。

  “那就再来个红烧排骨,白切鸡。”石宏大加了两个菜。

  “是,主食是米饭还是大饼?”店小二开始询问主食。

  “馒头。”米饭孩子们吃不惯,大饼石宏大觉得小于举人不喜欢,因为油大,家里也不经常做,所以也不要大饼了,这地方做的大饼,肯定比家里的油还大。

  反倒是馒头不错,软和,养胃。

  “哎哎,两合面的还是纯面的?”价钱不一样。

  “两合面的,再给每个人来一碗紫菜鸡蛋汤。”石宏大给了对方五两银子:“多了算是你的,少了找我补。”

  “哎哎,够了,够了!”店小二很高兴的收了钱,石宏大点的菜,最多四两,因为他们四个大人九个孩子,点了九道菜一道汤。

  五道都是素菜,四道荤菜,一个汤,两合面的馒头也没多少钱,他起码能剩下一两银子。

  “我点了馒头做主食,两合面的,吃完消消食就回去睡个午觉。”石宏大进来跟他们道。

  “行,大家赶紧去洗一洗手和脸,一会儿就吃饭了。”于良吉指挥大家先找点事情做,让他们没时间紧张。

  等他们洗完脸,净完手之后,这些饭菜也搬到了屋子里,上房的服务就是好,这点完菜才多久啊?这就能吃了!

  于良吉给宝宝加了块鱼肉,石宏大很及时的给剔了鱼刺,还给浇了一勺汤。

  “这鱼做的好熟啊!”于良吉一夹鱼肉,竟然骨头跟鱼肉都分开了。

  “他们说,这是什么锅塌鱼,他们这里大厨的拿手好菜。”石宏大没听过这道菜,他只听过锅塌尖椒。

  “这个好,吃鱼的时候最怕刺儿了。”于良吉又夹了一块鱼肉,沾了沾汤汁自己吃了。

  石宏大默默的记下了,回头让黄大厨就这么做鱼好了。

  吃了饭,于良吉给孩子们讲了讲临盛县,其实就是临盛县的县志,简化版的,讲完了也下午一点了,干脆让他们回去睡午觉,睡到两点起来。

  第237章 逛逛大街

  下午的时候,一个个都精神了,于良吉直接带着人,拿着钱,拎着布兜子,让巴图赶着一辆马车跟在后头,一伙人去逛集市了。

  以前的章节就说过,临盛县的分布是东街富贵,西街勤俭,北衙办公,南面坊市。

  也就是说,东边住着的基本上都是本县富户,西街则是平民老百姓,北边是衙门的地盘,南边则是做买卖的地方。

  他们去的就是南面的坊市,如今正是准备春播的时候,很多人都来县城买东西,种子也需要挑选。

  当然,种子站是在县衙那边,于良吉打算等孩子们考试的时候,他就去选种。

  此时的坊市很热闹,人来人往,因为要考试了,里头还有不少穿着儒服的文生,和穿着利落的剑袖的武生。

  于宝宝,在有记忆以来头一次逛街!

  看什么都新鲜啊!

  小孩儿觉得一双眼睛都不够看了!

  这个时候天气暖了,街上不会有人卖糖葫芦了,因为糖浆会化掉,糖葫芦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卖的,一般都是在冬天,这个时候要想吃点什么,那只能是糖山楂这一类的干果拌糖浆,还得用牛皮纸袋包装。

  于良吉带够了钱,石宏大腰间一个鼓鼓的钱袋子,里头装着小银锭子,大钱和铜板。

  “这个是什么?”于宝宝指着一个卖风筝的摊子,花花绿绿的很好看,尤其在春风一吹的时候,风筝尾飘啊飘,特别吸引眼球。

  于良吉告诉他:“这是风筝。”

  “这位客官,你认的太好了。”那小贩一开口就让人听出来了,他是个外地!

  “东北这边很少有人放风筝。”其实说白了,是农家没人放风筝。

  这东西北方没人做,也就南方喜欢,北方的春风,说句不好听的,倒春寒已上来,春风到入骨寒,谁傻呵呵的跑出去放风筝啊!

  农家孩子天气暖了,不是帮家里人送肥去田里,就是忙着到处挖个野菜,或者学堂不放假,都得在学堂里学习。

  谁还让他们玩儿风筝啊!

  “小的这些本来是要送出关卖给那边的,可是如今关卡都限制了,只有大型的有上百护卫的那种商队能通过,我这样的就不行了,互市都暂时停止了呢,我来这边卖一下,可这边人都不认啊!”小贩也一肚子苦水。

  他这风筝虽然没多少底子钱,关键是他来回路费不少,也是趁着农闲的时候弄的,以往都是卖给草原上的孩子们玩儿,这种小玩具,既不犯忌讳,也不是什么战略物资,草原上的孩子没见过,一个风筝都能换个小银碗,回来卖钱也是一笔不小的进项。

  他都走了好几年了,眼看着就攒下了一大笔家业,这次走完他就能回去娶个媳妇儿当个富家翁了,谁知道这边关关闭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初吻江湖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