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燕三白叫了一声。
“这儿。”李晏几个起落精准的到他身边,还没站稳,余光忽然瞥见一点寒芒,连忙把燕三白一拽,银白扇骨挥出,‘铛铛铛铛’几声把暗器悉数挡住。
但饶是如此,还是有一道暗器做了漏网之鱼,在李晏脸上带出了一条血痕。
燕三白亦警惕起来,抬头看了看,“我们先出去。”
两人破顶而出,几乎是在重见日光的那一刹那,刀剑交击之声就已响起。
这些人已经不单纯是当初的暗卫了,恐怕是梅公子以当初幸存下来的暗卫为核心,又重建了一个。
然而冒牌货,怎能挡得了雁翎刀。
燕三白踏前一步,鬼魅般的身影瞬间晃过一人,雁翎刀横出,在一人脖子上轻轻抹过,转身,后刺,所有的一切宛如行云流水,刀身滴血不染。
而李晏要狂放的多,扇子不够长,没关系,他腿长。那一腿下去,定打得你胸骨齐碎。
不多时,长街尽头传来脚步声,急速,齐整。
待人赶到,李晏一脚把身前一个黑衣人踹下,站在檐角,抹了抹脸上淌血的伤痕,看着下面道:“你们来晚了。”
“王爷恕罪!”来人是当地城防司,闻言立刻告罪,又回头喝令道:“你们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进去抓刺客!”
官兵们忙不迭的把客栈围起来,大队人马冲进去,好一阵人仰马翻。
燕三白微喘着气,扫了一眼四周。暗卫跑得很快,就跟从前一样,基本没有被抓到的可能性,除非他已经变成了一具死尸。
又或许,他们志不在杀人。
燕三白霍然转身,手中还提着刀,看向下面的街坊里,密密麻麻的围观的百姓。
他站在艳阳下,暴露于世人目光里。
“罗刹!他是罗刹!”
一声惊雷,带来夜雨。
四周陡然爆发出来的人声,就像当年嘈杂的,烽火狼烟的战场。燕三白独自站在战场中央,看着那一道道有如刀剑般的目光,沉默如磐石。
克制住自己想要退后的脚步,不让自己的头低下来,只要这样就可以了。
然而忽然有人来到他的身边。
那人握住了他的手,手上有汗水也有血水。回过头来时眉眼依旧,那么的意气风发,眉梢一扬,就是满眼风情。
“走吧。”他带着他跳下屋顶,周围的人都自动分开道路。零丁和苏染从人群中走出来跟在他们身后,坚定随行。
那人就这样牵着他的手,在那条让出的道路上,步履坚定,傲然前行。
路旁有孩童在哭,那大抵是因为在夜里常被爹娘用大魔头罗刹的故事吓得。
人群中有人在质问有人在吵闹,那大抵是觉得罗刹面目可憎。
然而所有的这一切,燕三白觉得都不那么重要了。
不论是举世赞颂或万民讨伐,只要李晏还在,便可无所畏惧。
思及此,他的嘴角竟慢慢的晕染出一点笑意来。
路旁的百姓们也看到了那抹笑意,一时间竟都齐齐失声。
大魔头……罗刹?
还是侠探燕三白?
他们也分不清楚了。
但是那抹微笑就像开在他们的心窝上,像阡陌里随处可见的小白花,很浅很淡,却又让人无比怀念,还有些,心疼。
第136章 断头
四月是草长莺飞的季节,民间的流言也像疯长的草,长满了大江两岸。
罗刹回来了,他变成了侠探,正如多年前一样,依旧守在李家人身边。洛阳王曾轻易的就承认了红河岭的错误,一肩抗下所有罪责,但这次好像有点不一样。
他把人挡在自己身后,似乎决定一意孤行。
罗刹究竟是罪人还是功臣,所有人心里都没个底,皇宫里那位的意思也让人摸不透,据说他已经连着三天都没有上朝了。
而遥远的北境,随着裴扬的到来,情况已经比前些日子好了许多。至少北境的百姓们,由衷的松了口气。
汪敏则跟着陆双行到处跑,顺便充当了琅嬛阁和裴扬之间的联系人。当初他跟着李晏和燕三白在草原上在边关,待了好长一段时间的军营,跟裴扬接触起来也能比较熟稔。
楠竹一双小短腿跟不上师父的步伐,便也跟着汪敏一起。他们两个本来就跟李晏关系匪浅,这么进进出出,倒也没有让人起疑,往琅嬛阁身上去想。
小道长是个乖巧又懂事的小道长,汪敏只当自己又多了个弟弟,每天都带着他,还顺带负责他一日三餐。于是汪敏在楠竹心里的地位蹭蹭蹭的上升到了第四位,就排在师父、大师兄和燕大哥后面。
汪敏觉得小道长啥都好,笑起来特别乖巧讨喜,就是有点太黏人了。而且好奇心太重,遇到什么都要问,你不回答他就眨巴眨巴大眼睛看着你,看到你说为止。
“谨之哥哥,我们接下来去哪里啊?”
“你要不要吃糖?”
“那些人又在说燕大哥坏话!我可不可以去打他们?”
汪敏买了一串糖葫芦堵住他的嘴,继续奔走在送信的路上。
然而走着走着,楠竹又忽然被路边的一栋破旧屋子吸引了目光,“谨之哥哥,那是什么?”
“是义庄。”汪敏瞟了一眼,拉着楠竹走远了些。最近死的人多,那地方比平日更阴气沉沉,还是远一些比较好。
52书库推荐浏览: 弄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