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要是没事才怪。楚西连忙起身跟着出去了,“桢卿!怎么回事?徐桢卿?”
徐桢卿反常的不理他,脚步越走越急。一进门就转身要把门拴上,楚西一抬胳膊抵住门。桢卿知道自己力气没他大,索性放下手,一言不发的走进内室,躺上床把自己一裹,留了个后脑勺,语气冷的冰碴子直掉:“说了没事。我要睡觉,请小王爷出去。”
楚西握紧拳头,蹲下来,看着桢卿的后脑勺:“有什么事,告诉我。”
徐桢卿干脆闭上了眼睛,往被子里缩去。
楚西垂下头,手指不自觉越收越紧,他深吸一口气,转身就往外走。好像再慢一点就走不出去了。
桢卿悄悄的松了一口气,伸出头来透气,紧接着他被人扒住肩膀用力翻了过来。
楚西去而复返,一边按住不让他再缩回去,一边瞪着他:“告诉我。”
“与你无关。”失去往日的平静,一股戾气萦绕在他的眉宇之间,桢卿不耐烦的说。
楚西:“我要知道。”
桢卿一言不发的与他对视。琉璃色的眼眸不再平静如一汪秋水,仿佛是尖锐的刀尖。楚西迎着刀尖撞上去,“告诉我。我会担心。你是我的谋士,最重要的谋士,我当然放心不下。”
刀尖碎裂,细小尖锐的金属四处溅落,细细密密的扎了进去。
桢卿缓慢的闭上了眼睛。
当然,他是担心他的谋士。
除了我,没有人会对你好的。梦魇一般的声音再次浮现在脑海。
桢卿开了口:“临安,算是我的故乡。我母亲葬在那里。”
楚西的手松开了,他看见桢卿的脸渐渐恢复成平静无波的样子,渐渐的眼睛发红。
“桢卿……”楚西张了张嘴,究竟没说出什么来。
他什么都做不了,他不能让一座城免于战火,不能让箭矢停下,他什么都做不到。
手掌轻轻覆在桢卿紧闭着的眼睛上,温度渐渐渗透,桢卿听见一个声音:“我在。我一直会在。”
桢卿不禁扯了扯嘴角。
真是太苍白荒谬的安慰。
严世高看着眼前楚远之似笑非笑的神情,心一横:“皇上,您意下如何?”
楚远之瘦了很多,但不使人觉得孱弱,皮囊下的骨头轮廓愈发清晰,一双眼睛犀利如鹰。整个人如同一把开了锋的利剑。
“看来我南朝真的无人可用,西疆局势刚刚稳定,你们就想着叫人回来。西疆正是离不开楚将军的时候,此事休要再提。”
“是。不过皇想,那些朝臣也是担心严副将久攻临安不下,叛军集结,以后酿成大祸啊。”
“我看为国事如此忧心的,不是朝臣。”楚远之顿了一顿“而是你严世高。”
“皇上!”一股寒意顺着背脊而上,严世高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退下!”楚远之冷冷道。
严世高哆嗦着退下了。
楚远之恨恨地捶了一下桌子,一时感觉呼吸不过来,顿时像破风箱似的喘起气来。
为什么诺大一个南朝,连几个可堪大任的武将都没有?楚远之恨恨地想。
楚修之在位时,因为自己是个才子,也爱那些诗文书画,朝中大臣也跟着投其所好。在他在位的近十年间,不少人因为诗词出色被提拔,身怀武艺之人不得出头。少年人的雄心壮志不能经受一年又一年的冷遇,渐渐的,南朝变的越来越重文轻武。然而在灾荒和敌人面前,那些霓裳羽衣诗词歌赋却如此苍白无力。
斯人已逝,又怪得了谁呢?
楚远之终于顺过气来,沉沉地坐下了。
他要如何撑起这个遥遥欲坠的王朝,要如何面对那个如狼似虎的拓跋鸢?如何面对遍地的义军?
即使日日批改奏章到深夜,即使节省出每一笔用于赈灾,在不断增长的流民面前,在虎视眈眈的蛮族面前,一切挣扎都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没有可靠的将军,没有得力的臣子,他要如何挽救这个国家。
楚远之眼里流露出绝望和悔恨的神色。
过了一会,那些绝望和悔恨渐渐的消散了,代以逐渐沉淀下来的坚定。楚远之拿起桌上的白玉光素斗笔——这是楚修之在位时常用的笔,笔杆选上好的白玉所制,通体洁白,晶莹剔透——笔杆冰凉的触感仿佛沿着脉络一直冷到心里。楚远之铺开圣旨,轻轻蘸饱了墨,手腕微动,开始慢慢的写字。
他的字中正平和,是最正派的好字。不像他的皇兄,用笔畅快淋漓,锋芒毕露,一身傲骨仿佛要冲出薄薄的宣纸。写在圣旨上,一副隐士作皇帝的别扭感。
皇兄,就连字,我都比你更适合这个位子啊。楚远之低低的说了一声,脸上却是掩饰不住的疲倦。
第11章 临安
第二日,早朝。
楚远之顶着一张憔悴的面皮,对殿中泾渭分明的群臣道:“如今临安久攻不下,众爱卿有什么主意?”
得到了严世高的消息,没人再敢提把楚将军召回来的鬼话。一时间朝臣们交头接耳。楚西心念百转。
一片窃窃私语众,王朗站出来,对楚远之道:“依臣来看,临安一事,在于主将。我军军力强胜义军数倍,按理不该如此久而不决。臣有一法,请皇上派一特使,敦促协调严副将。”
52书库推荐浏览: 猫其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