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的低声议论。国师打破了他们的议论:“戚将军,信里还说了什么?”
戚将军拿起信,颤抖地说:“楚军要我们投降。否则他们在城外天天烧杀抢掠百姓。城破之时,就是屠城灭族之日。要全天下百姓知道,越皇为了一己之私,不顾越国百姓死活,留下千古骂名……”
李公公跑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御书房弯着腰喘着:“陛下……陛下醒了……,请各位大臣到寝殿里去。”
大臣们立刻跟着李公公到寝宫里去,看到越皇靠在床榻上,丽贵妃在一旁喂药,正要跪下行礼。
越皇:“免礼了 ,大家都看了那书信吧。你们有什么意见!”贵妃看到大臣们进来,就行礼退出去了。
户部尚书发言:“陛下我们现在还有九万士兵,围困我们的楚军在东面最为薄弱,不如我们往东方向突围,向东部沿海地区撤吧,留在京城里面,即使有高大城池,三十万敌军一时三刻攻不进来,但京城米粮快没了,一个月后大家都要饿死困死在这里。到时候想撤也太迟了。不如迁都撤去沿海地区,再做打算……。”
礼部尚书马上阻止:“陛下不可啊,我们撤走了,京城几百万百姓怎办啊?陛下要背负丢下几百万百姓不顾的千秋骂名啊!”
戚将军点头同意道:“陛下即使迁都撤去沿海地区,也要把守城的部队调回来保护皇上、皇亲贵族们、大小官员及其家眷们撤走。那么守卫城池那里等于不够人手看管,敌军一看到京城的西门,北门,南门守城兵少了,就会马上攻破城门。我们一大堆老弱妇孺、还有带着京中存粮,撤离比较慢,不及骑军快,这边我们还没来得及撤走,敌军就追上来。更何况京中百姓看到我们撤离,百姓们也会跟着逃亡。到时候道路阻塞。无法走,不如激发士气,众志成城一起抵抗入侵……。”
越皇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停止,闭着眼睛“就由戚将军带领京城军队抵御外敌吧!”
当天夜里,几位大臣连夜进宫,又劝越皇趁夜偷偷离京迁都,只要在京城路上不举火把,就不会让平民百姓知道,就不会有一大堆百姓跟着逃亡。保存实力,谋求以后发展。等到第二天楚军知道再攻城,吾皇已然东撤远去,无法追捕。越皇听后就决定三更后就动身撤离。
戚将军收到消息,马上入朝,走到午门,看见一列列的禁卫军整装待发,皇上的乘舆也准备好了。
戚将军知道越皇又改变了主意,他着急地大声指着禁卫军:“汝等究竟愿意留下守卫越国的宗庙社稷,还是愿意随皇上逃跑?”
禁卫军齐声答道:“吾等父母妻儿都在这里,吾等愿死守京城!”
听了禁卫军的答话,戚将军准备入宫见越皇,却看到越皇带着嫔妃皇子公主们走出来。
戚将军跪下说:“陛下已答应留下,怎么忽然又要启程了?六军父母妻儿都在这里,愿以死守城。陛下强迫他们护驾出走,万一中途侍卫们四散回京城,谁来保卫陛下?况且晚上漆黑一片,山路崎岖,乘舆奔走缓慢。楚兵已在城门外,距离已经很近,即使第二日才攻陷城池,斥候一探知乘舆走向,用轻骑兵急追,怎么抵挡得住?何况陛下怎样面对京城万民?”
越皇这才醒悟过来。
为了稳定人心,戚将军立即晓谕军民说:“圣上主意已定,决心守城,敢有再说离开京师,扰乱人心者,斩!”禁卫六军一听留下坚守,一齐高呼“万岁!”
越皇和嫔妃们一干人等,回宫休息。
翌日,越皇在御书房传召了国师。
越皇站起来,负手而立看向窗外,秋冬萧瑟的景象:“国师,你不是说过,只要有凤族后人在,越国就不亡吗?你不是说了,十皇儿是福德星托生,可以福泽万民吗,现在你怎说?”
国师四处看了看没人:“臣为越国批过一挂,越国的确可以保得住的,但是有灾难。十皇子的确是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五,必定能安民济世,不但□□定国,还会一统天下,创立万世基业矣!可惜二十之前有灾难。要挨过这些灾难才可以一统天下。”
越皇背向着国师,苦笑起来,“一统天下?现在差不多国破家亡了,还说一统天下?爱卿还要谎话连篇到什么时候?”
“陛下,臣世代尽忠,皇后又是臣妹,嫡皇子是臣等外甥,陛下是臣的妹夫,血浓于亲。臣怎敢妖言惑众危害越国,这对臣有什么好处。”
国师走到陛下跟前继续言:“两个交兵最糟糕的是无和可议,无降可投,暂草除根,赶尽杀绝,断子绝孙,那才真正的绝了,无希望了。即使投降议和,满朝文武大臣还在,越国百姓还在,我们以后就有复仇的机会,前朝越王十年卧薪尝胆后来复国成为中原霸主,就是我们最好的例子。”
越皇低下头想了想:“有道理,继续说”。
“陛下,我们姑且派遣使臣求和,佯作谦卑,虚与蛇委。俯首投降称臣,事事顺从,来迷惑楚人,等待合适的战机,暗中调遣休养生息,等小殿下慢慢长大。最重要一点是不能把小殿下的命相告诉别人,否则楚国以至各国都会把小殿下视为眼中钉,心头刺,除掉小陛下。趁现在人人都关心战事,没人过问过小殿下。最好把殿下当公主养大。希望能保住小殿下之命,化险为夷。”
52书库推荐浏览: 江源浩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