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生存攻略_小蜗牛跑得快【完结】(114)

阅读记录

  “正是。”

  大家不约而同露出敬佩的神色。一是敬佩他生在边关军户却一心向学,二则是因他不忘初心,考上进士后依然敢于站出来比武,为大齐出了一口气。

  当然,因他那日的表现,清流间也颇有微词,说他急于表现,穿着儒衫动手有失体统的,说什么的都有,其中不乏他们的同年。但这些与郭逸交好的人,对这样迂腐的成见都嗤之以鼻。

  对于在宴会上立下大功的陈鸿鹏,吴君翊并没有急着赏赐。他有一个想法在酝酿。

  九月初六,吏部第二次铨选结束。吴君翊下旨召十名新科进士入宫陪自己读书,前三甲和刚刚被赐婚的郭逸都在其中。

  昔日先皇还在参与经筵时,也有召集才子入宫讲学的惯例。大家倒不觉得什么,只是对明宣帝寄予厚望的大臣们反而担心他如父亲一般沉迷书画,不问政事,尤其是读书的地点是昔日的宫廷书院武英殿。

  不过这些忧心忡忡的新科进士们进入武英殿后,看到的却不是诗书典籍,也不是笔墨画作,而是堆积如山的奏折,和笑吟吟的吴君翊。

  武英殿两侧各有五把椅子,中间有小几隔开,几案上还放有热气腾腾的茶水和各色点心。

  “臣拜见陛下,陛下万岁。”心有疑虑的各位还是按照中进士的次序排好下拜。吴君翊似乎心情大好,挥手免礼,叫他们都坐下。

  “陛下,不是读书——”杨锋瞪大了眼睛,问到一半,却自己闭嘴了。

  “不错,正是读书。”吴君翊说,“朕夜读史书,感慨颇多——各位都是饱学之士,想必就不用朕拿着书一字一句读给各位了。不必紧张,都放轻松,喝喝茶,朕只是想与你们交流一下读书后的感想。”

  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他们面圣的机会有限,除了殿试那此外,还没有离皇帝这么近的时候,连说句话都费劲,更别提当着皇帝的面吃东西了。倒是沈瑜注意看了一下,有好几块龙井酥。他已经盘算着等会能不能求个恩典把点心带回家了。

  吴君翊突然收了笑容,表情格外严肃。“如今大齐之危,在于银钱。国库空虚,是当务之急,诸位以为,有什么办法?”

  好么,这不是读书,是要抽查啊。

  他们也是写着策问考试考过来的,这会哪怕是立刻就要回答,也能迅速拼凑出一套话,杨锋便答道:“国库空虚,实因旧例奢华,人不率,则不从。如今陛下躬服至俭,风示四方,想必不久就能移风易俗,推至四方。”

  他这套话是化用了昔日明宣帝身为皇子时劝谏建宁帝的奏折。

  谁知吴君翊却摇头,连自己当日写的都不认了。“节流终究不是办法,还是要想一些开源之策。”他又微微一顿,“朕不想听这些套话,你们心里是怎么想的,便怎么说。”

  这可就为难了。他们这些进士刚刚步入朝廷不久,习惯了少说多看,谨言慎行,一时之间谁都不愿做出头的那个。

  沈瑜语出惊人:“臣以为,两境和平,可通商。”

  这言论不说石破天惊,在这种场合,显然是非常大胆了。郭逸朝沈瑜投去担忧的目光。吴君翊挑了挑眉,其余人,有的皱眉沉思,有的微微摇头以示不赞同。

  不管别人是什么反应,沈瑜依旧是镇静的,从容的,在吴君翊深邃的注视下缓缓地继续道:“臣幼时尝居于济南郡。昔时土地肥沃,然而耽于外患,战乱不断,渐渐荒废。”

  “济南兵祸之患,非一朝一夕可解。”陈鸿鹏也明白了他的意思,“但与鲜卑尚有盟约,不如趁机互市,既可使百姓休养生息,也能向草原输送资源,换取良马,他们之所以劫掠中原,为的不就是那些粮食布料,若有其他法子能得来,也能避免一时之祸。”

  听完陈鸿鹏的解释,更多人的眼睛亮了。

  可杨锋比他们俩要谨慎许多:“但很多要严格控制的,比如铁,还有盐。”

  铁和盐都是战争资源,这自然是要控制输出的。吴君翊连连点头,而李起已经在飞快地记录了。

  “陛下,这位公公识字?”郭逸有些惊讶。

  李起赔笑道:“奴才从前侍奉陛下读书,陛下曾随口指点过,是以会读会写几个字,郭大人见笑了。”

  刚刚热络起来的环境稍稍沉寂了片刻。从前朝起,在宫中侍奉的内侍都是不识字的,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净身入宫的人出身卑微,难以读书识字,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宦官干政。

  可建宁帝喜好诗词书画,宫中的太监往往为了附庸风雅,争先识字。只是他们没想到,这位陛下已经开始刻意教身边的公公认字了。

  “李起,你把礼部递上来的折子念一念。”吴君翊说。

  李起机灵地翻出那本奏折念了起来,正是为给鲜卑的赏赐一事,原来鸿胪寺和礼部的官员也在讨论互市,正与沈瑜的想法不谋而合。吴君翊便问起各位的看法。

  这些人也在翰林院、吏部、礼部等地待过一些时日,便各自提出几个点。虽然有些还不够成熟,但大家集思广益,分别修改,竟也汇成一条条可行的政令。

  因为都是同年,谁也不怕谁,反驳争执,都没有压力。哪怕是状元沈瑜,也是个从不以名次压人,温和内敛的少年人。大家偶有气盛争的上头,忘了皇帝的存在的时候,沈瑜轻轻柔柔一句话,又抚平了火气。

52书库推荐浏览: 小蜗牛跑得快 年下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