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师_朱砂【完结】(216)

阅读记录

“把这个拿给国丈看看。”齐峻的声音从内殿传出来,片刻之后,冯恩拿着一张纸出来了。
赵镝接在手里看了。他是武将,也就是识字而已,但这纸上的东西写得浅白,倒也不至于看不懂。只看了一遍,他的冷汗就下来了,因为上头正是他的女儿如何bī迫宫女将郑秀女推入荷花池的口供。
“皇上,这,这宫女只怕是诬陷皇后……”谋害秀女的事儿,往小里说也是个嫉妒,这乃是七出之条;往大里,秀女是官家子,这按律是要赔命的。
“再给国丈看看这个。”
冯恩又捧了一张纸出来,赵镝看完,这下是连跪都跪不住了。因为上头是他的老妻将那宫女翠竹一家拿捏在手心里的证据。两张纸略一对照,赵镝就知道完蛋了。
“皇上,罪臣教女不严,管家无方,请皇上治罪!”赵镝痛哭流涕,“只求皇上留罪女一条性命,留臣妻一条性命……”再抵赖也无用了,皇上可不是先帝那样的糊涂人,与其抵赖,不如老实认罪,自己的官位封号也不要了,可是他就这一个女儿,还有数十年的结发妻子,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她们死哪。万幸郑秀女没死,若是死了,这事儿就全完了。
“国丈起来吧。”半晌,内殿才传出齐峻的声音,“朕知道,此事国丈是不知的,皆是内宅妇人所为。”
赵镝哪敢起来,仍旧跪伏在地连连磕头。
齐峻站在殿门处看着他:“为了国丈的颜面,朕不会废后,只会将她禁于紫辰殿。至于赵夫人——国丈若想留她一命,就带她去西北吧。”
赵镝如蒙大赦:“臣这就启程去西北,只做一阵前卒,誓死为皇上镇守西北,不死不归。”这比流放至少好一些。
“国丈还记得西北那场大雨?”齐峻淡淡道,“国丈骁勇,但失去冒进,朕盼你此后查漏补缺,扬其所长,在西北立一场功劳,也教后人记着。”
“是!”赵镝也不知自己是感动还是愧疚,只觉得涕泪纵横不可遏止,“臣谨记皇上教诲,誓死效忠!”

70、求子

正烨三年和正烨四年过得都很平静。
正烨三年九月,三皇子被封为晋王,封地山东,并赐婚郑氏女,前往就藩。郑氏女之父因此得以被擢拔,任工部侍郎。
同年十月,皇后卧病,御医断其应静养,紫辰殿遂封宫。皇后之父前往西北任将军,听说兢兢业业,可为三军表率。
次年正月,孟太妃薨,念其生前服侍先帝有功,升其父为兵部尚书。
这两年风调雨顺,唯一令人不满的,就是后宫里嫔妃虽然多了不少,却没多出一个皇嗣来,倒是晋王那边,才成亲一年就生下一个皇子。这可是皇长孙,皇帝一高兴,就允了他将贤太妃接去藩地,以便“照顾皇嗣”。
“还是没动静?”太后看着面前战战兢兢的御医,只觉得头疼,“合宫这些嫔妃,一个有身孕的都没有?”
御医也发愁着呢。这两年合宫从皇上到嫔妃,乃至宫人们都没有什么大病,按说御医院该是轻松好过才是,可是太后整日里都问他们要什么补身生子的汤药,几乎每个月都要召他们来问问为何无嫔妃有孕,简直像一座大山压在众人头上,抬都抬不起来。可问题就在于:无论皇上还是嫔妃们身子都还康健,不管从哪一边看,都不该两年毫无动静才是。
“下去吧下去吧。”太后丧气得要死,连御医都不想多看一眼,冲着他的背影啐道,“一群无能之辈,只会吃饭!”
“太后——”一个小宫人从外头进来,一看太后脸色,到了嘴边的话顿时结巴起来,“山东,晋王、晋王送来奏疏……晋王妃,晋王妃又有孕了。”
这话简直是火上浇油,太后刚把茶端起来,哗地一声全泼了。晋王就娶了个正妃,尚未纳侧妃,可瞧这架势,是准备三年抱俩。相形之下,齐峻的后宫简直都是一群不下蛋的母jī!
“皇后——”太后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晋王妃如此能生养,若不是当年皇后gān的那蠢事,现在高兴的就是自己了!太后越想越气,大声道:“传话给贤妃,皇后今年夏日用冰减一半!”白白让自己丢了两个皇孙,她倒在紫辰殿里过得逍遥自在!
“太后,不能啊……”芍药如今也快到放出宫去的年纪了,说实在的,她还真有点担忧太后,年纪渐长,脾气也渐长了。虽说是后宫之中第一人,可就怕她一怒之下又做出什么违背了皇上心意的事。

52书库推荐浏览: 朱砂 古代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