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天勒石?”齐峻简直无话可说,“有什么功绩要勒石以记?”
泰山祭天,又名封禅,是自周时便有的古礼。而勒石,则是有大功勋建立,便雕凿在石碑上为记。敬安帝出巡、祭天,这也是帝王常有之事,可勒石——除了供奉佛道之外,敬安帝还真不敢说有什么qiáng过先人的地方。
冯恩低声道:“国师说,星铁祥瑞都自天而降,可见陛下得上天之佑,有此祥瑞,勒石以记不为过。”
齐峻气得只能冷笑了:“听听,国师都是怎么说的?这轻轻一句话,新年出巡就是劳民伤财。你若是方才能说句妥当的话,将这出巡之事免了,自京城到泰山,沿途这一路上的百姓只怕都要谢你,这难道不是功德?”
知白不吭声,只是头垂得更低了。
因为年后皇帝要出巡,这个年,宫里过得格外忙碌,不仅要准备过年的种种东西,还要备下明年出巡的器物用度,六局一司忙得团团乱转。
这么一忙起来,皇后就有些捉襟见肘。她不肯用叶贵妃的人,又不愿过分倚重贤妃,只得事事亲力亲为,连带齐峻也累得够呛,仍旧免不了要出几处岔子,引得敬安帝颇是不悦,觉得对新年出巡也不是好兆头。幸而这几次知白都在旁边,随口开导,无非是些好事多磨之类的话,才让敬安帝没有发作起来。
说是开chūn出巡,其实未出正月,那路上天寒地冻的也不好走,一直拖到二月二,出巡的队伍才上了路。这一次是准备去大祭,又要勒石记录天降祥瑞之事,故而敬安帝带上了皇后、太子,还带了二皇子和三皇子,只有四皇子因年纪幼小不能跟来,叶贵妃也就留在宫中照看,自然,宫务也就又jiāo到了她手里打理,贤妃协助。除此之外,真明子与知白作为宫中供奉的两位“仙师”也随驾,还带上了星铁;另外还带了二十几名官员,加上下头的中人宫女侍卫民伕,前头仪仗后头行李,迤迤逦逦摆了一路。所过之处,声势浩大,各地官员远迎高接,尽心竭力,只怕奉承得不够。
“这才开chūn,海水还冰冷着,竟然能送上这样的海味,蓬莱县令也实在是有心了。”皇后看着桌上的清蒸石决明,脸上微微露了喜色。宫中也有鱼虾之类,但自海边出水送往京城,再怎么快马加鞭也要两三日,自然是失了鲜味,比不得这现捕现吃的滋味十足。
“该赏他些什么才是。”皇后脾胃弱,这些东西都不能多吃,但却极爱这个味道,吃了几口恋恋不舍地放下筷子,却还琢磨着这事儿,“难得他这样费心。”
“他不过是尽为官的本份罢了,母后是天下之母,理应由天下养,很不必如此的。”齐峻含笑劝了皇后一句,回了自己房里却变了脸,“天寒地冻,这海味难道是他自己下水去捕的不成?自渔民手中收上来,又不知花费了几何。冯恩,遣个人去打听一番,这蓬莱县为官如何?这样的献媚邀宠,所为何来!”
知白刚陪敬安帝用完膳回来,听齐峻说到蓬莱县令,便道:“蓬莱县令说这些海味都是渔民自愿献给陛下的,陛下叫拿百两huáng金去赏给渔民,又亲口嘉奖了蓬莱县令。国师说,这是陛下圣德,四海同沐,渔民感念天子之恩,才会自愿献礼;还说蓬莱是仙地,请陛下停留几日,他要为陛下请仙。”
“请仙?”齐峻嗤之以鼻,“他连雨都求不到一场,还能请仙?简直是无稽之谈!”
知白却摇了摇头:“蓬莱确实有仙气,虽说我不知国师道行究竟如何,但若是陛下有仙缘,或许真能得见。”
齐峻的脸色不由得就有些变了:“当真?”
“陛下……”知白语气有些斟酌,“实在是有福缘之人……”
也就是说,敬安帝也许真能见到神仙?若是如此,那真明子在敬安帝眼中,只怕也是神仙样的人了。齐峻闭了闭眼睛,又倏地睁开,紧盯着知白:“那你呢?你能请仙吗?”
知白有几分为难:“能,倒是也能……可是殿下,凡人虽有仙缘,但着意请仙却也是逆天而为。从前我就对殿下说过,世事如网,qiáng行变动,便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之后的变数——怕也未必能如殿下所愿呢。”
“事在人为!”齐峻断然道,“若是真明子请仙成功,日后这宫中就是他的天下了,这万万不可!”
知白低下头,叹了口气:“那,就先看看国师要做什么吧。”
52书库推荐浏览: 朱砂
古代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