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兵马在加急军号的催动下很快就集合完毕了,而这十几日里夏侯宣在军营里树立的威望也终于到了检测的时候——他号令士兵们整装上马、即刻出发,无人提出半句异议——五名千军校尉和五十名百夫长都毫无二话地管好了手下的儿郎们,认真地执行夏侯宣的命令。
在军队开拔的最后时刻,陈长清塞了一封信给夏侯宣,“石岭关的守将是个胆小鼠辈,我的信也许能震住他,也许不能……总而言之,祝你们此行顺利。”
“多谢!”夏侯宣诚挚道谢,而后gān脆利落地翻身上马,率军离营。齐靖安、陈淑瑶、纪彦平、秦连横、许胜……他们都毫不迟疑地策马跟上,每个人都神情坚毅,仿佛俱已下定了舍命相随的决心。便是陈淑瑶,也没有再回过头来看她爹一眼。
陈长清目送这群年轻人赳赳而去,心里有着很qiáng烈的冲动想要跟上去,但脚下却仿佛生了根、丝毫动弹不得。便是在这一刻,他忽然明白到:这或许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而他已经老了,只能做个见证者。
☆、第三十六章 抢粮
此时正值辰巳jiāo替,艳阳悬于半空,实是一天之中最好的时候。
夏侯宣领着五千余人的队伍策马驰行,疾风猎猎、旌旗飘飘。回首望去,只见大部分兵士们都jīng神抖擞,将领和亲兵们更是朝气蓬勃,整支队伍就像是一条恰出浅滩的游龙,看着就让人心cháo澎湃。
这是他们离开兴庆大营的第三天上午,石岭关大营已遥遥在望,只剩小半个时辰的路途了。队伍这一路行来当真十分顺利,是以抵达时间将比原本预计的午后提早两个时辰左右,大家伙儿的心情都挺松快的——这样的心态对于保持士气是很有利的,如果仗都还没开始打就整日里紧张兮兮的,只怕是过不了几天就要神经衰弱了,那还打什么仗啊?还不如回家种红薯算了!
身为统帅,必须懂得调节整支军队的氛围,既不能让兵士们太过放松、甚至打闹嬉笑,也不能让大家伙儿都死气沉沉、完全提不起jīng神……在行军的前两日中,夏侯宣把他心中的统兵理论一点一滴地跟实践结合在一起,效果挺不错的,弟兄们越发认可他这个将军,队伍的凝聚力也越来越qiáng了。
“将军,石岭关大营有两三万人,咱们才五千,单从人数上就被压了一大头。所以弟兄们的意思是马上把战歌唱起来,扯起嗓子、远远地传过去,必须从气势上争回一局!您看怎么样?”
说话的是一个名叫武三成的千军校尉,他骑着马从后方追上来,大声地征询夏侯宣的意见,脸上挂着热情洋溢并透着点儿谄媚的笑容。
跟军队里许许多多的大老粗相比,武三成此人说起话、办起事来已算是相当有分寸了。虽然他偶尔会泄露出几分狗腿子的气质,但他骑she功夫不错、还使得一手好刀法,看得出是很下过一番苦功的,所以他并不怎么惹人鄙视,反而在军队里混得挺开。这几天他时常跑前跑后、做传声筒,跟夏侯宣等人也都熟识了。
“从气势上争回一局?”夏侯宣略一思考,觉得这想法挺好的,先把对方给压制住了、再来商谈合军的事,或许真会容易几分。于是他便欣然颔首道:“好!就这么办,用昂扬的气势宣告我们的到来!”
武三成应了一声“好嘞”,立时调转马头往后跑、去知会队伍里的鼓号手了。
不多时,号手们chuī出清越而嘹亮的号角声,冲出马蹄声的重围响在了每个人的耳边;几个旋律之后,前奏部分告一段落,兵士们纷纷出声应和、大声地唱起了鼓舞人心的战歌——刀山火海等闲过,赤胆无畏保家国!一往无前豪情多,英雄名扬千古颂!
战歌一起,整支队伍的速度又加快了几分,他们浩浩dàngdàng地驰过原野,仿佛一阵腾腾的qiáng风刮至石岭关大营……
依照常理来说,夏侯宣的队伍弄出了这么大的声势,等他们到达石岭关大营的正门前,应该会看见一群满脸不忿气的将士们站在大营门口“列阵迎接”才对;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他们真正看见的却是一群稀稀拉拉、乱七八糟的……什么玩意儿?!
只见石岭关大营里的那些人,基本上全都是兵甲不整、衣服也穿得歪歪斜斜的懒散模样。他们三三两两地聚成群,扒在大营的栅栏后探头探脑地张望过来,神情或是惊诧、或是好奇,指指点点、议论纷纷,仿佛他们看见的不是一支军队,而是一群披戴了盔甲、骑马而来的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