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_来自远方【完结】(99)

阅读记录

“臣在。”
“李都督擅攻还是擅守?擅用骑兵还是火器?”
“这……”
刘健迟疑起来。他只知李俊和神英都是勇将,屡经战阵,沙发果决。两人如何排兵布阵,当真不清楚。
太子殿下为何会问出此言?莫不是仍没打消亲征的念头?
文官队伍中,杨瓒低头再低头,恨不能躲在刘学士背后,彻底藏起来。
太子殿下决意苦读兵书,更将他的问话记得如此之牢,他该高兴还是找个地方哭一场?如被御史言官抓到,八成又有大帽子扣下。
一码归一码,打过jian宦不代表万事大吉,就此被御史给事中放过。内阁相公都时常被参两本,何况他这个小小的侍读。
在大明官场行走,被言官弹劾是正常,不被弹劾才是奇怪。
用后世的话讲,甭管能臣还是jian佞,有本事才有弹劾的价值。若是个弹棉花的性子,安心在翰林院做个七品编修,终生碌碌无为,谁会理你?
杨瓒拼命减少存在感,朱厚照愈发兴致勃勃。
刘健不能为太子殿下解惑,刘大夏只得挺身而出。
“禀殿下,李俊臂有膂力,可开qiáng弓,擅以步军列阵陷马。其曾为大同守备,几经战阵,详知鞑靼骑兵。神英擅用火器,两者互为策应,足可解大同府之困。”
得到答案,朱厚照满意点头。为免忘记,竟让谷大用取出裁成巴掌大的页纸,逐字逐句记下。
见状,满朝文武集体陷入沉默。
太子殿下又要闹哪样?
要了解臣子,东厂锦衣卫随便遣出个探子,从三岁到三十岁都能查得一清二楚,何必当殿询问。
奈何朱厚照听不到群臣的心声,朝参之时,一边办“正事”,一边向刘尚书询问兵部人员及五军都督将领情况。巨细靡遗,逐条列下,几乎让内阁六部开始担忧,殿下放弃亲征,莫不是对东厂和锦衣卫的工作产生了兴趣?
看着朱厚照的一举一动,众人心中像有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待朝参结束,旁人忧心忡忡,兵部尚书刘大夏默默抚过长须,突发感慨:幸亏老夫记性好啊……
杨瓒本想同群臣一并退去,却在过金水桥时被张永追上。
看到张公公冒着粉红泡泡的背景,杨瓒仰头望天,顿生沉重之感。
“殿下召见,请杨侍读随咱家来。”
张永在侧方引路,行了一段,忽想起什么,开口道:“杨侍读。”
“张公公何事?”
“大行皇帝御赐的金尺,杨侍读可曾带着?”
“自然。”
打过刘瑾之后,杨瓒意识到金尺的好用,再重也要随身携带。
“哦,带着好,带着好。”
张永咽了口口水,声音有些发gān。
奇怪看他一眼,杨瓒没急着发问,等见到太子殿下,一切都当明了。
行过三大殿,杨瓒被带到乾清宫。
朱厚照已换下长袍,穿着一身皮甲。素翼善冠也已摘下,只用乌木簪挽发。左右伺候的宦官都在胸前挂上护心镜,两腕套着皮具,看起来极是奇怪。
杨瓒到时,朱厚照正捧着几张泛huáng的皮卷,看得极其认真。
“殿下,杨侍读奉召觐见。”
张永近前回禀,朱厚照抬起头,杨瓒压下心头疑问,弯身行礼。
“臣拜见殿下。”
“免礼。”
朱厚照很是兴奋,挥舞着手中的皮卷,对杨瓒道:“杨侍读前番之言振聋发聩。孤思量许久,知晓不足,特令人从兵部寻来太宗皇帝的兵图,研jīng殚力,仍有许多不解之处。召杨侍读前来同孤一并切瑳琢磨,应可穷理尽妙,大得其味。”
召他来讨论兵图?
杨瓒不知该如何应答。
论起兵法,他尚能说出几句,但实地操演,实在全无头绪。
回想当日,他是不是给自己挖了个深坑?
杨瓒所想,朱厚照自然不知,仍兴致勃勃道:“昔日孙子以兵法见吴王阖庐,拟以妇人演武。孤欲仿效,以内廷中官持刀枪剑戟,复演太宗皇帝战阵。”
杨瓒还能说什么,只能点头。
宦官就宦官,只要动静不是太大,应该不会传到朝堂上……吧?
事实证明,杨瓒还是过于天真。
朱厚照演武的宦官绝非内廷洒扫之流,均出自御马监和东厂,各个人高马大,肩宽臂长,面容刚正,虎目生威。
不看衣着冠帽和光溜溜的下巴,当真不会想到,这些魁壮大汉竟是宦官。
条件所限,庭中满打满算只能容下六十余人。
朱厚照本欲牵来马匹,再用几支火铳,被杨瓒竭力阻止。
“殿下,宫中不宜马嘶枪鸣。”
这时的火铳,she程不远,声响却大,每发一弹都会黑烟弥漫。
乾清宫有马声尚可遮掩,传出火铳声,腾起大片黑烟,必会惊动内阁。太子殿下刚刚改变的形象,怕又会跌落谷底。
“不宜?”朱厚照皱眉,“但太宗皇帝布阵,必有火铳骑兵。”
“殿下,臣观此番演武实是有些仓促。不若先行步军阵法,骑兵火铳他日再论?”
“这……”
“再者,”杨瓒大胆指着皮卷上的骑兵阵,道,“臣观阵中骑兵多重器在手,若要演武,需得兵仗局另造。”
看看兵图,再看看中官手里的棍棒,朱厚照到底点了点头。
于是,谷大用和高凤擂鼓,朱厚照亲执令旗,按照兵图注明,六十名中官分成两队,手持长棍刀鞘在庭中展开拼杀。

52书库推荐浏览: 来自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