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沨面色不改,走到她跟前探了探她的额头,道:“不必去了,先陪我用早膳。”还有一点烫,说着让雪晴把刚才煎好的药端上来。
不必去了?苏禧不确定地眨眨眼,是她听错了还是卫沨说错了?她想问一问怎么回事,可是卫沨却泰然自若地去净房洗澡换了身衣裳,她不明就里,只好先去洗漱。
等卫沨出来时,她道:“你替我向晋王妃告假了吗?”
卫沨坐在桌后,道:“没有。”
“那你怎么让我不必去了……”苏禧有点着急,她昨儿还说今日早点过去的,这会儿都快过辰时了,肯定是来不及的。她嘟嘴抱怨道:“你为什么不叫醒我?”
卫沨拉住她的手让她坐在身旁,低头绵绵长长地亲了她一口,堵住她的小嘴。
果然,苏禧不说话了。
卫沨舀了一碗清粥放到她面前,道:“先用早膳,一会再把药喝了。”
苏禧埋头喝粥。喝罢粥后又喝了一碗药,本来她是不耐烦喝药的,但是一想起昨日卫沨喂药的方式,见屋里还站着好几个丫鬟,便捧着药碗乖乖把药喝完了。
这头,寄安堂。
晋王妃袁氏等了许久不见苏禧过去,脸色越来越不好看,道:“这才第二日,便学会不来请安了。古嬷嬷,你去云津斋问问怎么回事,她还有没有把我放在眼里?”
古嬷嬷颔首应是,去了一趟云津斋。
不多时去而复返,掖着两手道:“启禀王妃,听云津斋的下人说世子夫人昨儿病了,烧得很厉害,今日一早还没好。”
晋王妃袁氏脸上倒没有多少意外,昨日那场雨下得突然,寒气重,苏禧淋了雨,感染风寒是避不可免的。她放下茶盏,道:“既是病了,为何不来向我告假?”
古嬷嬷迟疑一瞬,道:“世子爷说您心里清楚,没有必要告假。”
晋王妃脸色一变,“放肆!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古嬷嬷垂首不语。
后头穿着浅梅色裙子的卫昭昭走过来,替袁氏顺了顺气,理所当然道:“这想用想么?娘,肯定是大嫂不想来给您请安,私下里跟大哥说了,大哥答应了她,这才跟您这么说呗。”
袁氏愠怒过后,脸色很快恢复如常,依旧是那位高高在上的晋王妃,道:“既然是身子不舒服,那便让她休息两日。古嬷嬷过去说一声,等身子养好了再让她来请安。”
古嬷嬷依言而去。
三日之后,寄安堂内却依旧不见苏禧的身影。晋王妃袁氏看了一眼屋里的人,只有侧妃董氏和儿媳廖氏,她道:“世子媳妇的病还没养好么?”
廖氏笑了一笑,道:“昨日儿媳还看见大嫂在后院散步,想必是好得差不多了。”
既是养好了病,却不去寄安堂请安,那便是有点说不过去了。苏禧也是这么想的,前几日不去就算了,可以说是风寒未愈,可现在她已经好了,再不去请安,是不是不遵守孝道?
她今早本来想去的,却被卫沨拦了下来。卫沨道:“日后你都不必去请安了。”
苏禧惊讶不解:“为什么?”
卫沨把她抱到腿上,捏捏她嫩生生的小脸,养了这几日,总算有气色了一些。“你不是不想起太早么?这样岂不正好?”
苏禧道:“好是好……可是……”
苏禧虽则头脑单纯,但该想的事qíng还是会想的。譬如说眼下皇帝立储的意愿,虽然知道昭元帝日后会立卫沨,但她若是婆媳相处得不好,传出什么不孝的名声,便是给他增添一分不利。她不想因为自己给卫沨添麻烦。
卫沨不知她小脑袋瓜里想的这些东西,只摸摸她的头道:“没什么可是,你只要安安心心住在云津斋便是。”
他们这儿沉得住气,寄安堂那边却沉不住了。这日晋王妃袁氏来到了云津斋,身后跟着古嬷嬷和廖氏,见苏禧正在院子里摆弄一盆墨jú,冷言冷语道:“苏家教出来的好女儿,成亲七八日也不知道向长辈请安。前阵子是病了,今日是怎么?苏家莫非没有长辈,没人教过你晨昏定省么?”
门口的丫鬟来不及通传,加之袁氏有意阻拦,是以她们到了跟前苏禧才知道。
苏禧动作微顿。袁氏这句话就说得过了,这不是拐着弯儿骂苏禧的长辈么?她眉心蹙了蹙,再好的人也是有脾气的。“母亲这么说话,便是教养好的表现吗?”
袁氏一怒,“你……”
“是我不让她去的。”正好今日卫沨没有出门,从屋里走出来,面无波澜道。
卫沨走到苏禧身后,接过她手里浇花的水壶,看着袁氏道:“幼幼身子不好,每日不宜起得太早。王妃身边既然有人伺候,日后晨昏定省幼幼便是不去也行。”
袁氏道:“这话是谁说的?除非她不是我的儿媳,否则晨昏定省是少不了的。”
卫沨沉默一瞬,低笑道:“倘若是陛下的意思呢?”
袁氏一怔,以为自己听错了,“什么?”
便是一旁的苏禧也怔了怔。怎么跟陛下扯上关系了?陛下日理万机,还管他们的家务事不成?
就见卫沨命李鸿去了他的书房。不多时李鸿手里拿着一个紫檀髹金龙纹方盒,递给卫沨。卫沨没有接,看了一眼对面的袁氏道:“拿给王妃看罢。”
袁氏将信将疑地接过李鸿手中的盒子,心里很大一部分是不信的,只当卫沨是故弄玄虚。陛下难道会给他赐一道圣旨,让苏禧日后不必去给自己请安么?她唇边溢出一抹浅笑,然而当打开盒子,看清里面huáng绸上的内容时,便笑不出来了。
里面是一道圣旨。
圣旨下方盖着昭元帝的玉玺。
袁氏将圣旨展开,看见上面的内容——
“卫姓苏氏敦穆温娴,仁惠淑德……”袁氏捏着玉轴,待看清最后一句话后,脸色狠狠地僵了僵。上头写着:“特封为二品郡夫人,食封邑户。”
第91章 皎如明月
当初卫沨的生母薛氏在世时,请封的是一品夫人。后来薛氏过世,袁氏扶正,因着身份尴尬,迟迟没有请封夫人。如今苏禧被封为二品郡夫人,虽说不如一品,但到底是昭元帝亲封的诰命夫人。在晋王妃袁氏面前,委实是不需要再伏低做小了。
何况卫沨刚才说了,苏禧“身体不适”。他让雪晴进屋拿来周大夫开的诊书,一并递给袁氏看。
袁氏展开手中的诊书,见上面写着周大夫的字——气血不足,不宜过度劳损。
周中贤是府里的老人了,当初他的医术曾经救过晋王爷一命,晋王卫连坤对他很是敬重。他的医术是有目共睹的,说话也有一定分量,眼下既然给苏禧开了这样一张诊书,那苏禧不去请安便是“合qíng合理”。
相反,如果明知儿媳身体不适,还bī着她每日起早去寄安堂请安,那反倒是袁氏的不是了。
袁氏捏着手里的圣旨和诊书,过了许久,脸色才逐渐恢复正常。她吸了口气,道:“既然身体不适,为何不早些遣人与我说?闹成这样,是想让旁人看咱们晋王府的笑话不成?”
苏禧抿唇不语。分明是袁氏自己气势汹汹闯进来的,反而怪到他们头上来了。
况且她自己也是云里雾里的,不晓得究竟是怎么回事。圣旨是哪儿冒出来的?诊书又是怎么回事?
袁氏看了他们一眼,又道:“日后寄安堂就不用你去请安了,好好将养着吧。”
说罢没再多言,也绝口不提苏禧已是二品诰命夫人的事,领着廖氏和古嬷嬷离开了。
云津斋重新恢复清静,苏禧怔忡片刻,转头看向由始至终都面无微澜的卫沨,眨眨眼道:“我怎么不知道皇上何时下了圣旨?还有那个周大夫的诊书……”
苏禧清楚自己的qíng况,她前几日虽然感染了风寒,但现下已经好了差不多了,根本没有“气血不足”这回事。自己身子好得很,今日一早还练了半个时辰动作,眼下神清气慡,容光焕发。别说过度劳损,她觉得自己再爬一趟昭觉寺都没问题。
卫沨把水壶放到一旁,自然而然地牵着苏禧的手往屋里走,“你不是想知道chūn猎时我向皇上求了什么吗?”
苏禧跟上他的脚步,很快反应过来,“你为我求了这个?”
卫沨不置可否。走进屋里后,抱着她坐到临窗榻上,随口问道:“喜欢么?”
chūn猎已经过去大半年了,那时候他们俩尚未成亲呢,他便能想得这么长远了?相比与喜欢,苏禧更多的是惊讶。还有一些感动。她没想到卫沨替自己考虑得这么周到,他早就知道她会在晋王妃这里作难,所以早早地为她铺好了后路吗?
苏禧转过身,半跪在他面前,杏眸清清亮亮,“那周大夫的诊书是怎么回事?”
他倚着榻沿,手掌扶着她纤细的腰肢,嗓音徐徐:“周大夫是会审时度势的人。”
哦,也就是说,是他bī着人家违背医德开的诊书?苏禧定定地瞅着卫沨,虽然觉得他这个行为很不地道,可看着看着,还是忍不住嘴角慢慢上翘。她搂着他的脖子,毫无预兆地在他脸上亲了一口,咬着唇瓣腼腆地笑:“庭舟表哥对我真好。”
说完,又想起来什么,“那你前几日为何不告诉我?”害她忐忑了好一阵子。
卫沨曲起食指刮了刮她的鼻子,闲闲道:“若是告诉你,你就不去寄安堂了么?”
苏禧琢磨一下,她应该还是会去的。正因为封了诰命夫人,才更该注重名声,她的孝名传出去了,对卫沨也是有好处的。后宅安定,昭元帝才放心jiāo给他其他事qíng。
然而今日袁氏这一闹,把苏禧的长辈也骂了进去,苏禧暂时是不想伺候她了。
苏禧偎进卫沨怀里,斟酌片刻,还是忍不住问:“你为什么跟袁氏关系不和?”
许久。
卫沨一动不动,没有回答她的问题。
苏禧不解地抬头,他却搂着她的腰一紧,将她的脸蛋贴着自己胸口,道:“过不久我在蓟州郊外的庄子便建成了,带你过去住一段时间。那里风景宜人,你应当会喜欢。”
苏禧顿了顿,见他不想说刚才的话题,便没有继续追问,识趣地说了一声好。
*
那头晋王妃领着古嬷嬷与廖氏回去,一路上无言,到了寄安堂把廖氏撵了回去,沉着脸独自坐了许久。古嬷嬷端了一本热茶上前,袁氏语气十分不好道:“皇上怎么会封一个丫头片子为诰命夫人?”
古嬷嬷在袁氏身边伺候了十几年,也算是摸清了袁氏脾气的,这时候不需要答话,只低着头听便是了。
少顷,袁氏思忖片刻,问道:“王爷何时回来?”
古嬷嬷道:“王爷出门时没说,想必天黑之前应当会回来。”
约莫傍晚时分,晋王卫连坤从外头回府。一踏进寄安堂的门,便觉气氛古怪,院子的下人都秉着呼吸,行事颇为小心翼翼。进屋后见袁氏眼眶红红的,肃着脸,便问她怎么回事。
52书库推荐浏览: 风荷游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