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娘便道:“侯爷上了折子请求戍边关,我若请你来,总要与我们一同去边塞的。”
冷梅听了,终于歇了心思,她既然不肯去东海王府,又怎么肯去边塞呢?云娘见她走了,摇了摇头,有些人,就是想帮也帮不了的。
玉瀚出京任辽东副总兵的旨意下时,云娘正在皇后的宫中,听皇后道:“皇上本不舍汤大人离京的,可是汤大要既然再三恳请,且辽东又有空缺,正好辽东总兵马佳年岁也大了,倒是一个好机缘。”
云娘便笑答:“侯爷还是第一次到边塞带兵,听闻马总兵资历极老,战功卓著,能在他麾下学一学岂不正好?且侯爷只一心为朝廷出力,至于别的并不敢想。”汤家虽说是军功起家,到现在已经有三代人没有真正去过战场了,祖父也不过经历了两次京乱,而汤玉瀚私下里也曾对她说过,京卫与外面的卫所其实是完全不同的。
皇后亦笑,“别人不好说,武定侯的忠心是皇上和本宫皆知的,且马佳的总兵职位自然也要有年轻人接替,只要武定侯到了边塞立下战功,皇上便会有恩旨。”
云娘听了越发不安,“娘娘这样一说,仿佛侯爷是为了辽东总兵的位子才去的辽东,若是马总兵等人听了,岂不难过?”
“你也实在多心,只我们在宫里说说,又有谁能听到?”皇后娘娘便笑,“依律我们尚不能议论朝政呢。”
旨意还没下,可皇后已经知道了,云娘便笑道:“所以皇上最信任的还是娘娘。”
去年云娘生了儿子,皇后娘娘也又生了一个,只还是女儿,说起来云娘生子倒没有什么,两个人日日在一处,她身子又没有病,自然还会再生,但是皇后娘娘能又有一胎,却显出皇后娘娘的本事了,毕竟后宫里年轻美貌的女子那么多。
不过,皇后娘娘自又生了小公主后,却死了再生子的心,她在孕期便为皇上在京城贵女中选了四个最出色的纳入宫中,既不用像选秀女那般劳民伤财,又让令皇上十分地感念,因此与皇上的qíng份更好了。
不过,据云娘看,皇上和皇后的好并不似一对夫妻,反似朋党,他们无论是利益还是观点都完全一致,所以正能说到一处。
不过,皇后已经非常满意了,她也与皇上坐稳了皇位一样,在这几年的时间完全稳固了后位,并且她所生的嫡子已经被立为太子了。
皇后便点着头笑,“皇上最重正统的,而且我们毕竟也有qíng份。”却又向云娘道:“本宫今日招你过来,却是想说,你们既要出京,孩子总不能带过去的,不如就把岚儿送到宫里,我来养着。”
皇后娘娘一向喜欢岚儿,可云娘自不肯将女儿送出去,便婉转道:“臣妾早与侯爷商量了要带两个孩子一同出京。毕竟三年五年也未必能回来,总是舍不得。”
“你去也就罢了,谁都知你们分不开,可是岚儿和崑儿还那样小,怎么好去那穷乡僻壤?放心,岚儿到了宫里,我必不亏待她。”
本朝原有成例,将女孩接到宫中,到了年纪之后许给太子为妃的,皇后娘娘自然觉得这是恩赐了,可是云娘却不认可,因此一味推脱,“岚儿和崑儿都是我一手带大的,就是知道留在娘娘这里过得要比跟着臣妾好,可也还是不舍放手,还有就是侯爷,他比臣妾还宠着他们呢。”
又道:“侯爷和臣妾也想过,先前朝中还有出镇边关的统率家人要留京的成例,只是侯爷现在还不到统率一方兵马的地位,倒也不必,是以才商量了一同走的,若是皇后想留,我便带着儿女留下。”
皇后平日亦知云娘将一对儿女当成眼珠子一般的,现在也不奇怪,看着正在一处玩耍的四个小儿女,便笑,“现在他们还小,以后再说吧。”
自家女儿太出色了,其实也不是好事,云娘看着眉目如画的女儿正与小太子一同拖着一辆小车子,巧笑嫣然,再看小儿子与小公主手牵着手蹒跚地在宫内东摸摸西看看,又是欢喜又是忧愁,她果真不愿意与皇家结亲啊。
作者有话要说:
☆、第166章 分家
武定侯出京戍边的旨意一下,往日里平静的武定侯府起了微澜。先不说男人们那里怎么样,只说侯夫人也要同去,那么侯府内由谁管家呢?
云娘心里早有一本帐,因此接了旨再被祖父传过来时便娓娓地道:“按新法子理家已经几年,事qíng亦都理顺了,且每年都余些银子,就是突然出些事体也不怕,如今孙媳妇想着,挑个妥当公正的人暂理几年也没什么。”
她早想好了请三婶母亲帮忙,三婶母亲与自己最好,私心又小,还有才gān,且家中还有祖父压着,定然不会出事。
正待向祖父一一回禀,祖父却摆了摆手,“不必那么麻烦,我是想告诉你们,我正想借着这么个机会分家,也免得你们不在京里哪一房出了事牵连侯府。”
一家子上百口人,自然良莠不齐的,平日里也难免没有犯些小错,不论是哪一房,传出去都说是武定侯府的。好在玉瀚脾气刚硬,不论什么辈份,只要在外面犯了事便先送到京兆府尹处依律处罚,回了家中又是一重罚;而云娘在府内宽严相济,又十分公正,总算能令外人赞一声武定侯府好门风。
如今他们出京了,倒也不至于就能立即出什么事,但是老侯爷却未雨绸缪,连话也不肯听,“你们也不必说什么我还活着不能分家的话,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家里人口实在太多,我亦没jīng神看住他们,早些分出去早些清静。”说着吩咐玉瀚给永昌侯、济宁侯等几个姻亲府里写了帖子,分家总要有舅爷们来看着。
想想二叔一家分出去之后,再回府里果真就变了,先前总当府里是他的家,他自然要处处舒心畅意,指手划脚的,可一经分出去再回来,他不过是客,就是想说什么都要先在肚子里思量一番,举止更是带着小心了。
云娘总还要再劝上一劝,玉瀚却已经坐在桌前写了,他一向不喜府里这些人专门在云娘面前生事,也从不掩饰,现在祖父有命,连推都不肯推让一下的。
到了分家的日子,各位接了帖子自然都给面子,一时全到了,就是先前分出去的二房也回来了。
老侯爷发了话,请来的诸位心中都道老侯爷心狠,就连生下来就残疾的小儿子也不肯网开一面,俱要一同分出去,只怕将来影响了武定侯府嫡支。
可大家毕竟也懂得这是治家最明智的法子,劝了几句,也知是面子qíng便就停了,有心的再看了帐,见家产分得果真公道,无心的连帐都不看,有老侯爷在,怎么分还不是他老人家的一句话,谁还敢驳回不成?便都上来画了押,或真或假地嘱咐外甥们出府后一定要立起来,又向老侯爷和玉瀚拜托将来还要照应他们。
大约是因为二房分家时已经给了大家一个预警,这一次各房的人再没有哭求的了,大约自那时起大家也便为今日做好了准备。而且,在云娘的新政下,只要是会过日子的,早已经攒下一笔银钱,对分出去也没有过去那样恐惧。
老侯爷看分过家产,便又向一直神色不郁的五房太太道:“你也不必如此模样,老五与别人不同,我自要单给你们一房多几处好庄子,几家好店铺,只要守着安心度日,几代人衣食无忧。”说着果然让人又拿出些契书,果然是最好的。
大家见了,就是羡慕,也争不得,毕竟别房的人都是身子健全的,托了老侯爷的福或是谋了官职,或是另有营生,唯五房一直什么也不成。
这还没完,老侯爷又板脸道:“虽然将你们分出去了,可总还是我的儿孙,我再没有不惦记的道理,”说着再拿出一叠银票,给每一个未成亲的孙子孙女曾孙子曾孙女一人一千两银子,包括还在肚子里没出来的,“这是我的私产,给孩子们将来成亲时用的。”
云娘在心里粗算一下,只给孙辈的便要几万两银子,五房又几万两,再想到前两日祖父赏了自己和玉瀚两万两银票到辽东时用,只这一次祖父便拿出十万以上两的银子,祖父果真是有钱的!
正在心里慨叹,却听祖父又道:“没分出去的这几处,我也一样给东西给银子。”又叫人拿了契书银票上来。
云娘便赶紧道:“我们这一房就不要了。”毕竟已经偏得了两万两。
祖父一摆手,“这都是我给小辈们的,不用谦让。”看分好了,向所有人道:“我老了,这一次也就将所有的事qíng都jiāo待明白,一会写了分家文书,请大家都画押留名作证。此后分家出去的各房再有什么,我也顾不得了。至于我的身后事,也留了几万两银子,总能结果自己,到时候可着这银子办就是。”
一时之间竟将大家都说得伤感起来,写了分家文书,竟不知说什么好。
云娘见状,便起身让邓嬷嬷拿出早准备好的荷包来道:“这几年府里颇余下些银子,算起来也是大家的份例,今天也按人头分下去,虽然不多,可也能添补些家用了。”
祖父便笑了,向大家道:“我平日里不说,只怕你们以为我自夸,我这孙媳妇,心里再善良不过,也不怪皇后母亲对她青眼有加。家里这些余银,本是她千辛万苦攒下的,到了这时候却一分不差地拿出来给大家,你们家中的小媳妇哪一个能做到这样的?”
大家纷纷称诵,直道侯夫人大度慷慨,亦有人知道当年老武定侯对这个孙媳妇其实是百般不满的,也放出话来要为孙子另娶的,只是现在谁还会提起?
总之,武定侯府这一次分家十分地体面,京城里再有哪一家分家时出了些是非的,竟都要道一声,“看武定侯府怎么分的家。”
待玉瀚和云娘准备好一切,在卜定的日子出发前,府里西边已经空了下来,大嫂带着一群儿女们搬了过去。先前她一直不肯让出侯府的正房,云娘也只听任着。后来峥儿和畋儿说亲时都因此受了挫,又有容妃让人捎话提点,方才搬走,但也只在东边的一处房舍,现在不想她倒是主动要去府西边。
可见,她就是心里有再多的不满和怨恨,也知道这一次她们没有分出去,正是侯爷和侯夫人看在丈夫的面子上,将自己当成丧夫的寡嫂一般奉养,但是他们一支再不可能是武定侯府的嫡支了。
且真正的武定侯夫妻都搬出了侯府,她住哪里又有什么意思呢?
又让丰姨娘来传话,“有什么事只管说,家里如今人少了,更是要互相帮衬。”
云娘方悟,大嫂此举竟是有深意的,以此来让自己领qíng,又以为毕竟侯府分了家,唯留下继母和长房一支,管家的事还不是要落在她的身上?
就是jiāo给了大嫂的庶子媳妇,难道还能绕过她们的嫡母!
云娘便向丰姨娘淡淡一笑,“谢谢大嫂惦记了。”其余竟什么话也不多说。